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斌

作品数:10 被引量:44H指数:5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齐齐哈尔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老年
  • 2篇血常规
  • 2篇血常规检验
  • 2篇诊断学
  • 2篇实验诊断学
  • 2篇教学
  • 2篇教学改革
  • 1篇导管
  • 1篇多位点序列分...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脏
  • 1篇心脏型脂肪酸...
  • 1篇血清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预后
  • 1篇诊断学教学
  • 1篇脂肪
  • 1篇脂肪酸

机构

  • 10篇齐齐哈尔医学...

作者

  • 10篇张斌
  • 7篇张建坤
  • 3篇赵雪松
  • 2篇张迎春
  • 2篇吕岩
  • 2篇李斌
  • 1篇赵雪松
  • 1篇刘洋
  • 1篇代云峰
  • 1篇任明

传媒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新型尿液采集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尿液采集器,属于医用采集工具技术领域。接尿漏斗顶部设有挡尿板,接尿漏斗侧壁设有提携板,接尿漏斗底部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主导管,主导管中部侧壁连通有侧导管,侧导管长度小于主导管一半的长度,其管内端设有...
李斌赵雪松张建坤张斌代云峰孙燕
病例讨论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对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病例讨论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对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方法以我校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八个班级的41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的回顾性分析原则,依据随机法进行分组,其中选择四个班级为研究组200名学生,即:实施病例讨论法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剩余四个班级为对照组212名学生,即:沿用原有教学模式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学期末通过自制的"教学情况调查量表"、以及"临床思维能力实践考核"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结果研究组对选用教材满意率98.50%,教学内容满意度97.50%,教学形式满意度98.5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考核后,研究组实践能力考核平均(83.26±5.04)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例讨论法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实验诊断学的兴趣及临床实践能力。
张建坤张斌张迎春
关键词: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病例讨论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定性检测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定性检测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88例老年急性发作胸痛患者,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进行H-FABP定性检测及肌钙蛋白(c 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CK-MB)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FABP、c Tn I、MYO、CK-MB的阳性率均升高明显(P<0.001);对照组中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H-FABP、MYO、c Tn I、CK-MB。H-FABP无论是灵敏度和特异度都高于其他指标。结论急性胸痛6 h内进行H-FABP定性检测,对于进行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筛查准确性较高,可较好地指导临床诊疗。
张斌张建坤常运昌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静脉血和末梢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对比分析
2015年
目的:对比分析静脉血和末梢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方法:在2012年3月-2015年3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随机抽取100例血常规检验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血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静脉血进行检验,观察组采用末梢血进行检验,对比两组体检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经对比,对照组的WBC(白细胞)、Hb(血红蛋白)、RBC(红细胞)等指标均显著低于观察组,且PLT(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末梢血相比,采用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具有显著优势,既可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又可以重复检测。
张斌
关键词:静脉血末梢血血常规检验
血清星形胶质源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血清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联合检测对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6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其预后情况。比较治疗前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血清S100β、NSE水平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分析血清S100β、NSE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03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轻度28例,中度41例,重度34例。轻度组S100β、NSE低于中、重度组(P<0.05),中度组S100β、NSE低于重度组(P<0.05)。103例颅脑损伤患者中,20例预后不良,83例预后良好。预后不良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颅内压、乳酸、S100β、NSE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CS评分[OR=5.463(95%CI:2.402,12.427)]、乳酸[OR=3.846(95%CI:1.691,8.749)]、S100β[OR=3.408(95%CI:1.498,7.752)]、NSE[OR=4.063(95%CI:1.786,9.243)]是影响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血清S100β、NSE及两者联合预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敏感性分别为70.00%、75.00%和70.00%,特异性分别为75.90%、72.29%和90.36%,AUC分别为0.764、0.742和0.908。结论血清S100β、NSE水平与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及预后有关,两者联合预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效能良好。
张建坤刘洋赵雪松刘欣宇王跃辉张斌
关键词:颅脑损伤病情预后
老年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病学及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流行病学及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检验科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收集老年患者临床样本分离MRSA菌株30株,分别进行药敏鉴定试验,建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并检测染色体7个管家基因,测序结果与MLST数据库网站已有序列比对,进行聚类分析,统计克隆系及ST菌株亲缘关系发育树,并分析MLST耐药性影响因素。结果 MRSA菌株分2大集群A和B,A群由USA100和USA800型组成,B群由USA300和USA700型菌株组成;所有分离菌株均为耐苯唑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菌株;10株耐药菌对万古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1μg/mL;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VL阳性与万古霉素MIC增加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本研究数据表明老年患者MRSA分离株均为耐苯唑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菌,针对老年患者临床用药时,需考虑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防控。
赵雪松吕岩张斌任明单微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病学多位点序列分型杀白细胞毒素老年患者
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原因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的常见误差原因方法:我们对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之间在我院治疗的4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通过对450例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研究,查找出现误差的原因,并寻求解决措施及方法。结果:450例血常规检验报告共出现23例误差报告,误差率为5.11%,其中送样过程为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占误差比例的47.83%,其次是保存过程,占误差比例的21.74%,抗凝情况出现占17.39%,采样部位占8.69%,采样时间占4.35%。结论: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除对患者进行受检条件的要求外,需强化操作人员的重视意识,加强各环节的管理,尽力降低检验误差的出现,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数据。
张斌张建坤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
双向互动模式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双向互动模式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校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八个班级的41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的回顾性分析原则,依据随机法进行分组,其中选择四个班级为研究组200名学生,即:实施双向互动模式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剩余四个班级为对照组212名学生,即:沿用原有教学模式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学期末通过自制的"教学情况调查量表"、以及成绩对两组学生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对选用教材满意率97.50%,教学内容满意度98.50%,教学形式满意度98.5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考核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80~90分数段的比例、平均成绩升高明显,60~69分以及〈60分的比例降低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向互动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实验诊断学的兴趣及成绩。
张斌张建坤张迎春
关键词: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
老年糖尿病患者白色念珠菌感染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分型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白色念珠菌感染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分型方法。方法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念珠菌感染的临床标本185例,采用API20CAUX酵母菌鉴定系统鉴定,提取DNA后采用PCR方法扩增白色念珠菌25S r DNA基因内含子区和特征性重复序列(RPS)对白色念珠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采用25S r DNA引物扩增后的产物分别为450 bp、840 bp及450和840 bp,分别代表基因型A、B、C;185例样本菌株中,51.9%为A型,29.2%为B型,18.9%为C型;采用根据ALT重复序列RPS设计引物扩增后的产物可将基因型A、B、C分为10个亚组,A型中24例为A2,50例为A3,12例为A2/3,8例为A3/4。54例B型中,15例为B2,7例为B3,25例为B2/3,7例为B3/4。35例C型中25例为C2,10例为C2/3。结论利用25S r DNA和ALT重复序列RPS设计引物扩增产物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样本中白色念珠菌进行基因分型方法具有快速、简捷、可靠、重复性好等优点,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赵雪松吕岩张斌
关键词:糖尿病白色念珠菌分离株基因分型
临床微生物检验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意义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慢性胃炎患者238例,均行胃镜检查取胃黏膜活检标本检测作为诊断金标准,并行快速尿素酶实验检查评估是否存在Hp感染,且均进行粪便HP抗原检测、唾液HPIgG检测及联合检测,评估临床微生物检验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度。结果经组织活检238例患者均符合慢性胃炎诊断标准;经快速尿素酶实验检查,符合Hp感染186例(78.2%);联合检测准确度=97.9%,特异度=94.2%,敏感度=98.9%,经统计学分析,均高于唾液HPIgG检测准确度=89.5%,特异度=71.2%,敏感度=94.6%及粪便Hp抗原检测准确度=87.4%,特异度=67.3%,敏感度=93.0%(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微生物检验对诊断慢性胃炎具有重要价值,且唾液HPIgG检测及粪便Hp抗原检测二者联合检测准确率较高,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张建坤李斌陈晶孙士明张斌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唾液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