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孝会

作品数:8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急性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免疫
  • 3篇免疫表型
  • 3篇表型
  • 2篇血液
  • 2篇淋巴
  • 2篇流式细胞
  • 2篇流式细胞术
  • 2篇基因
  • 2篇儿童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选修
  • 1篇选修课
  • 1篇选修课教学
  • 1篇血液病
  • 1篇血液肿瘤

机构

  • 8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张继红
  • 8篇陈芳
  • 8篇王孝会
  • 4篇胡延平
  • 4篇刘璇
  • 4篇傅煜
  • 3篇张旻昱
  • 3篇王绍坤
  • 1篇张男
  • 1篇刘卓刚

传媒

  • 5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伴ETO或CBFβ阳性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c-kit基因突变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伴AML1-ETO或CBFβ-MYH11阳性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c-kit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结合测序的方法,对38例伴AML1-ETO或CBFβ-MYH11阳性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中c-kit外显子17的突变情况进行检测,并与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12例检测到c-kit外显子17突变,突变率为31.6%,其中7例为D816V突变,5例为N822K突变,两种突变类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突变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明显高于野生组(P<0.05),突变组与野生组患者的年龄、性别、WBC、RBC、PLT和HGB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c-kit突变组和野生组化疗后完全缓解率和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c-kit突变组的死亡率显著高于野生组(P<0.05)。结论:AML1-ETO或CBFβ阳性的AML患者c-kit D816V和N822K突变常见,突变患者预后差,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较高,c-kit基因突变检测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符爽胡延平陈芳张男刘璇张旻昱傅煜王孝会张继红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ETOC-KIT
儿童与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的差异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对儿童和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免疫表型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年龄段B-ALL分型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以260例儿童和127例成人B-ALL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流式细胞术对患者初发时骨髓标本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分析抗原表达情况。结果:在全部B-ALL患者中B系抗原阳性率高的抗原有CD19,CD22,CD79a,分别达到了100%,99.73%,99.19%;而成熟B系抗原CD20和cIgM阳性率为31.27%和21.29%,阳性率较低。CD10的阳性率为94.88%,在成人组和儿童组中存在明显差异,儿童组明显高于成人组(P<0.05)。造血干/祖细胞抗原CD34、HLA-DR、CD38、cTdT阳性率分别为76.82%、98.38%、98.92%和92.72%,其中儿童患者CD34明显低于成人患者(P<0.05)。髓系相关抗原CD33、CD13和CD15的表达最常见,分别达20.49%、20.49%、7.01%,其中CD33和CD15在儿童组中阳性率明显低于成人组(P<0.05)。结论:免疫分型对儿童与成人B-ALL的诊断和微小残留病检测方案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王孝会陈芳王绍坤张赫楠全铋张继红
关键词: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成人免疫表型
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免疫表型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对127例儿童AML患者幼稚细胞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对抗原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127例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髓系特异性抗原CD33、CD13和CD117的表达最常见,分别达95.3%、90.6%、90.6%。造血干/祖细胞抗原CD34、HLA-DR、CD38阳性率分别达53.5%、71.6%和97.6%。有65.4%的病例伴有淋系抗原的表达,其中以CD56的表达最常见占38.6%,其次为CD7占21.3%。有淋系抗原表达(LymAg^+)患者早期抗原CD34和HLA-DR抗原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系抗原表达(LymAg^-)患者(P<0.05)。结论:免疫分型对儿童AML的诊断和不同亚型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王孝会陈芳符爽胡延平张旻昱刘璇傅煜全铋王绍坤张继红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儿童免疫表型流式细胞术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骨髓中异常早幼粒细胞的免疫表型,探讨其特点及意义。方法:用4色免疫分型方法对43例APL患者的骨髓有核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用CD45-SSC综合设门法,定义CD45强度位于10~2、SSC强度位于10~2细胞群为R3,CD45强度位于10~3、SSC强度位于10~2为R5,并定义阳性细胞占该细胞群的80%以上为强阳性表达,20%-80%之间为弱阳性表达,<20%为阴性。结果:79.07%病例存在一群异常细胞群(R3),R3细胞群免疫表型特点为SSC偏高,CD45表达强度稍弱,CD38^+、CD9^+和CD13^+均为100%,其中呈强阳性的分别为86.05%、90.70%和86.05%。CD33、CD117及CD6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67%、95.35%和83.8%,其中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05%、69.77%和30.23%。CD15+43.2%,大部分病例的阳性细胞都呈弱表达。约16.28%和6.98%的患者表达CD34和HLA-DR,且表达强度较弱,均在80%以下。异常细胞跨系表达CD2、CD19、CD7的比例分别为27.92%、6.98%和2.32%,强度均集中于20%-80%的低表达范围内。所有的病例均不表达CD11b。20.93%病例存在两群细胞群(R3与R5),其中R3的免疫表型特点与上述一致。R5细胞群免疫表型特点较R3细胞群SSC偏小,CD45荧光强度较强,比正常淋巴细胞稍弱,CD9、CD13、MPO阳性率为100%,且荧光强度强;不表达CD123、CD25、CD22、CD4、CD64与CD14。结论:APL细胞易伴有嗜碱性颗粒增多,与形态学分型中的M3a相对应,并且伴有嗜碱性颗粒增多的APL具有独特的免疫表型特征,APL的典型免疫表型为high SSC,CD13^+CD9^+CD38^+CD33^+CD117^+CD64^+CD11b^-CD34^-HLADR^-。伴有嗜碱性颗粒增多的APL有其独特的免疫表型特点,存在两群异常细胞,一群细胞与上述表型一致,另一群细胞SSC稍小,CD45表达较强,表达CD13、CD9和MPO,不表达CD123、CD25、CD22、CD4、CD64和CD14。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可辅助APL的快速诊断,对分析白血病细胞的分类及提示预后有着
陈芳胡延平王孝会符爽傅煜刘璇张旻昱王绍坤张继红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流式细胞术
MEF2B与淋巴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017年
肌细胞增强因子2B(MEF2B)作为转录因子调节多种基因表达,在淋巴细胞的发育、分化、凋亡等生理过程中起作用。突变的MEF2B导致其与协同因子的相互作用及蛋白质修饰发生障碍,使其转录因子的作用改变,包括促进髓细胞瘤原癌基因的表达。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淋巴瘤中存在MEF2B的基因突变及表达改变,MEF2B能够调节GC的B淋巴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6基因的生物学活性,这将对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该文主要介绍MEF2B在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王孝会陈芳符爽张继红
关键词:淋巴瘤蛋白表达基因突变
血液病实验室诊断方法选修课教学质量反馈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血液病实验室诊断方法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反馈评价,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方法收集2016年3—12月中国医科大学选修血液病实验室诊断方法课程本科生的102份反馈问卷,从学生视角和需求分析该课程授课教师、教学内容、授课形式的特点以及优势和不足。结果学生对血液病实验室诊断方法选修课教学质量普遍评价较高,案例解析是主要和有效并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但血液病实验室诊断方法内容晦涩难懂,涉及的知识多且复杂,开设课时较少的选修课不利于学生全面学习血液病相关知识。结论应对血液病实验室诊断方法选修课教学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陈芳王孝会张继红
关键词:选修课教学评价
环状RNA与造血及血液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2018年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非编码RNA,广泛分布于细胞中,其具有保守序列及特殊的反向剪接成环的结构特点,使其在细胞中稳定表达,同时具有组织特异性。随着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circRNA被发现,同时circRNA的功能也逐渐被了解证实,使其得到更多的关注,尤其在肿瘤疾病中的研究越来越广泛。circRNA通过不同途径调节基因的表达,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对造血与血液肿瘤的影响也逐渐被揭示。本文论述了circRNA的产生、结构特点与功能,以及其与造血及血液肿瘤的关系。
陈芳王孝会张继红刘卓刚
关键词:造血血液肿瘤
WT1基因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WT1(Wilms tumor gene 1)基因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77例初诊B-ALL患儿WT1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比较患者年龄、性别、流式亚型、染色体核型、临床危险分级等因素的基因表达差异,并随访分析初诊WT1基因表达水平对患儿预后的影响。结果:77例初诊B-ALL患者中,WT1基因阳性率96.10%(74/77),0~2岁患儿初诊WT1水平高于3~13岁组(P=0.02),WT1基因表达在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P=0.229)。在对B-ALL流式亚型间WT1的分析中显示,Pro-B-ALL患者表达量最高,Pre-B-ALL次之,Com-B-ALL最低(两两比较差异,P值分别为0.002,0.008,0.040)。临床高危(P=0.041)、t(4;11)(P=0.034)、初诊白细胞大于50×109/L(P=0.009)的患者有更高的WT1表达。首次诱导化疗后细胞形态学缓解与否,其初诊时WT1表达无明显差异(P=0.84),但长期随访得到持续缓解的患者初诊WT1表达低于复发或不缓解的患者。结论:WT1基因在儿童B-ALL中表达的高低可能提示患者白血病细胞的分化水平,并与长期预后相关。
傅煜符爽全铋陈芳胡延平刘璇王孝会张继红
关键词:WT1基因基因表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