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丽琼
- 作品数:9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实践性教学基础上的医学遗传学课堂教学的探讨被引量:2
- 2012年
- 医学遗传学的新成就正推动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在医学遗传学的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当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掌握遗传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 蔡丽琼朱娟娟
- 关键词:医学遗传学课堂教学
- 玉米对生基因转育对主要农艺性状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本研究利用对生基因转育获得的对生与互生近等基因系及其杂交组合,分析了对生基因转育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生自交系的产量性状一般低于互生自交系;对生系的油脂和淀粉含量高于互生系,而在蛋白质、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上两者差异不明显;对生基因转育对玉米产量和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无不良影响。因此,对生基因的转育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同步改良。
- 蔡丽琼李展朱苏文程备久
- 关键词:玉米产量性状品质性状
- 对生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本文利用对生基因转育获得的对生与互生自交系及其杂交组合,研究了对生性状对玉米主要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的遗传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生自交系籽粒品质性状的配合力效应一般高于互生玉米,在蛋白质含量上,对生F1杂种优势与普通互生F1无明显差异,而在油份和淀粉含量上对生F1较互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不同组配方式对F1对生群体籽粒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存在差异,在对生组合利用中通过互×互组配较对×对组配能使F1获得更高的蛋白质含量;选育含油量较高的对生系,利用对×对组合有助于选育高油杂交种;选育淀粉含量较高的含有不同对生基因的互生自交系作亲本,利用互×互组配有助于选育高淀粉对生杂交组合。
- 蔡丽琼程备久李展朱苏文
- 关键词:对生玉米品质性状杂种优势配合力
- 不同脱水方法对板栗胚轴脱水敏感性和生理生化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6年
- 以成熟板栗离体胚轴为材料,通过3种脱水方法,研究了脱水速率对板栗胚轴脱水敏感性及其相关生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硅胶脱水(快速脱水)的胚轴脱水敏感性最低,关键含水量最低,胚轴的发芽率与电导率显著负相关,胚轴的生活力与MDA含量显著负相关,对脱水胁迫反应的忍耐力加大,同时抗氧化系统迅速启动。
- 宗梅蔡丽琼吕素芳刘玉潭贾书华蔡永萍
- 关键词:板栗脱水敏感性
- 医学遗传学试卷分析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评估本校2002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医学遗传学期末考试试卷的质量。方法选择2002级临床医学专业全部学生的医学遗传学期末考试试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平均分71.2分。标准差10.8分,难度0.76,区分度0.25。结论本试卷成绩呈正态分布,试题难度适中,区分度尚可,较全面、客观评价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
- 朱娟娟赵斌蔡丽琼张利平刘莉茵
- 关键词:医学遗传学试卷分析
- 利用脉冲电泳技术转化玉米获得转基因植株的研究被引量:11
- 2004年
- 本研究采用脉冲电泳技术将外源Bar基因和B.t基因转化玉米种胚并直接成苗,通过除草剂抗性初步筛选,再进行PCR检测、Southern杂交验证,探讨了脉冲电泳介导外源基因直接转化玉米种胚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脉冲电泳技术介导玉米转基因是有效可行的,其T0代植株PCR阳性率与T1代植株转化率分别为11.36%和1.04%。在外源基因的转化中,处于不同启动子下的B.t基因和Bar基因共转化频率为90.9%。T1代PCR表现为阳性的植株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脉冲电泳法介导的外源基因在受体中多为单拷贝,且已遗传给后代,并获得稳定表达。
- 董琼珠蔡丽琼朱苏文李培金程备久
- 关键词:脉冲电泳玉米种子BAR基因
- 对生性状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遗传特性的影响
- 玉米的对生性状是一个新的变异类型,是高产育种极其珍贵的基因资源。本文利用对生性状转育获得的对生与互生自交系及其杂交组合,研究了对生性状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以及产量和品质性状相关性的影响,探讨了对生性状对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的遗...
- 蔡丽琼
- 关键词:玉米杂种优势产量性状品质性状配合力
- 文献传递
- 浅谈医学遗传学教学的体会被引量:11
- 2007年
- 在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医学遗传学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也在迅速扩展。为加强和优化医学遗传学教学,笔者在教学方法的改进方面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 蔡丽琼
- 关键词:医学遗传学教学方法
- 对生玉米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本文利用对生基因转育获得的对生与互生自交系及其杂交组合,研究了对生性状对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的遗传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生玉米同互生玉米一样具有普遍的杂种优势,在产量性状上F1对生株优势互×互组合大于对×对组合和对×互(互×对)组合;对生性状的转育对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有降低效应,而含有对生基因的互生玉米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因此,在对生玉米育种中可以利用含有不同对生基因的互生自交系作亲本来组配杂交组合(互×互),从而获得较高的制种产量和高产的对生杂交种。
- 蔡丽琼李展朱苏文程备久
- 关键词:对生玉米产量性状杂种优势配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