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锋
- 作品数:17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二中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E学习环境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以一次E学习示范课为例被引量:3
- 2016年
- 用E学习开展数字化背景下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已经成为信息化语境下对课堂教学的时代召唤。以一次E学习示范课的研究为案例,进行剖析和反思,希望通过对E学习背景下的语文课堂进行研究,熟悉E学习的教学流程,努力实现信息技术背景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 朱丽锋
- 课堂追问的指向性
- 2019年
- 追问可以使学生对问题思考得更深,理解得更全,能提高学生语文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但是在平常的高中语文课堂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不会追问"。主要表现有三:一是追问得过慢,错过了追问的最佳时机;二是追问得过度,学生尚未理解原问题,教师就抛出追问,过犹不及;三是找不到追问的时机,不能落实有效的追问。笔者就此提出了三个解决策略:一是指向教学目标,让追问有的放矢;二是指向意外问题,让追问自然生成;三是指向问题时机,让追问顺势切入。
- 朱丽锋
- 关键词:追问高中语文课堂
- 引导·诵读·积累——文言文与诗歌鉴赏教学方法初探被引量:1
- 2005年
-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备受社会关注。当前的语文教学的确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也绝不像那些用耸人听闻的棒杀来哗众取宠者所描述的那样一无是处。广大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在汲取传统语文教学精华的同时,正不断地为语文教学注入教育改革的新成果、新机制。,在提高读写听说能力和培养人文素质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 朱丽锋
- 关键词:诗歌鉴赏传统语文教学文言文阅读听说能力棒杀
-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微课的有效应用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语文是高中的基础学科之一,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以及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高中语文教师已经利用微课辅助教学。本文针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微课的有效应用,从阅读材料背景、阅读材料理解、阅读材料体会以及阅读材料拓展四个层面分析,旨在为高中语文教育者提供参考,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推动高中语文阅读高效课堂的实现。
- 朱丽锋
-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 再教《记金华的双龙洞》
- 2010年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中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的游记散文。作为一篇传统教材。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教法。以往教学此文,按照教参,先整体感知,后逐段讲读,以注入式为主。学生缺少游历的体验,因而学起来无精打采。在新的理念的指导下,再教《记金华的双龙洞》,注重探究与互动,关注理解与建构,注意延伸与拓展,效果确实非同一般。
- 朱丽锋
- 关键词:《记金华的双龙洞》游记散文传统教材整体感知叶圣陶注入式
- 简析高考材料作文常见的审题错误
- 2015年
- 写好新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新材料作文的这些特点,使新材料作文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但同时也增加了作文的审题难度。因此,许多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往往容易走偏,一旦偏题,最高赋分不得超过42分(满分70分)。
- 朱丽锋
- 关键词:新材料作文情感倾向
- 阅读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
- 2011年
- 什么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乃是尊重生命主体、关注生命体验、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阅读教学具有启迪思维、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的功能。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既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要求,也是当今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
- 朱丽锋
- 关键词:生命教育阅读教学尊重生命生命体验生命价值启迪思维
- 借我一双慧眼——例析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被引量:2
- 2015年
- 通过对新材料作文各类题型的分析,了解新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并且学会用几种常见的方法来分析材料,真正读懂材料里面的深刻含义,提炼出文章的主旨,完成写作的第一步——审题立意。
- 朱丽锋
- 关键词:新材料作文审题
- 鉴赏意象 提升古诗词教学效果
- 2020年
-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多项内容,其中古诗词教学就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环节,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历史上优秀文化长期沉淀的结果。古诗词自身具有文字形式精练且蕴涵较深的文化底蕴特点,高中学生在实际以意象进行鉴赏期间,仍然具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结合古诗词内容,进行深入品味和鉴赏。
- 朱丽锋
-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高中学生鉴赏意象文化底蕴
- 初探新媒体时代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素养渗透——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被引量:1
- 2019年
- :以一次市级数字化公开课为例,探讨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渗透学科核心素养。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投票发言等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建构和运用语言的方式,逐步发展其思维,使其具备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并主动传承之,最终成为有素养、有思想的中学生,从而实现语文的学科使命。
- 朱丽锋
- 关键词:新媒体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