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千 作品数:16 被引量:27 H指数:4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两株希木龙假丝酵母14α-去甲基化酶基因(ERG11)的克隆及其功能初步验证 2017年 为探讨希木龙假丝酵母(假丝酵母又称念珠菌)的耐药机制,首先克隆出两株希木龙念珠菌ERG11基因,初步验证其功能,从而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of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基因数据库中获取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Erg11蛋白的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获得希木龙念珠菌ERG11cDNA部分片段;用快速cDNA末端扩增法(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分别扩增其5′和3′端,获得完整的ERG11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将CDS克隆到pYES2表达载体中,在尿嘧啶营养缺陷型酿酒酵母中过表达ERG11;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转化后的酿酒酵母对氟康唑的敏感性,初步验证其功能。结果显示,简并PCR扩增获得预期708bp片段,5′RACE和3′RACE分别获得385bp和1 336bp片段,经纯化、克隆、测序、比对分析,获得两株菌的ERG11CDS;比对其编码的蛋白,与其他念珠菌的Erg11蛋白高度同源;分别检测克隆了这两株希木龙念珠菌ERG11CDS表达载体的酿酒酵母对氟康唑的敏感性,发现过表达ERG11明显降低其对氟康唑的敏感性。结果提示,简并PCR联合RACE能准确有效地克隆出希木龙念珠菌ERG11基因,用pYES2酿酒酵母表达系统能初步验证其功能。 张浩 王千 刘伟希木龙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的机制研究 近年来,由希木龙念珠菌感染导致的真菌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希木龙念珠菌作为机会性致病菌主要引起免疫低下或受损患者发生感染。由其感染引起的疾病包括甲癣,导管相关的真菌血症等。由于希木龙念珠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临床上治疗... 张浩 王千 万喆 李若瑜 刘伟关键词:氟康唑 耐药 文献传递 江西南昌市52株假丝酵母菌血症病原真菌的鉴定及其药敏特征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了解江西南昌市假丝酵母菌血症病原真菌构成及其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2015年3—10月南昌某医院住院患者送检血标本分离的假丝酵母菌属真菌,扩增真菌的转录间隔间区(ITS区)和核糖体大亚基(26rRNA、D1/D2区)对菌株进行鉴定,同时检测菌株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共收集血培养阳性标本1 332份,真菌阳性标本74份,占5.56%,其中检出假丝酵母菌属52株,以热带假丝酵母菌为最常见(17株,占32.69%),其次是白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复合体(均为16株,各占30.77%)。ITS区和D1/D2区的鉴定结果相同。52株假丝酵母菌对米卡芬净、卡泊芬净均敏感,两性霉素B的流行病学折点(ECV)结果显示,均为野生型。热带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9.41%、17.64%,伊曲康唑和泊沙康唑的ECV结果显示,野生型分别占82.35%、94.12%;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3.75%、81.25%,伊曲康唑和泊沙康唑的ECV显示,野生型分别占75.00%、81.25%;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复合体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均敏感,伊曲康唑和泊沙康唑的ECV结果显示,均为野生型;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均为中介,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和泊沙康唑的ECV结果显示,野生型分别占66.67%、100.00%、100.00%。结论热带假丝酵母菌为江西南昌市假丝酵母菌血症最常见的病原真菌,其次是白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复合体,唑类和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和两性霉素B仍是一线抗真菌药物。 肖喻 刘洋 王千 张浩 万喆 李若瑜 刘伟 曹先伟关键词:分子鉴定 抗真菌药物 假丝酵母菌属 CANDIDA 国产两性霉素B及其他常用抗真菌药物对侵袭性真菌病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了解国产两性霉素B(AMB)及其他常用抗真菌药物对侵袭性真菌病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制定的M27-A3和M38-A2方案测定国产AMB及其他常用抗真菌药物对108株侵袭性真菌病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或最低有效浓度(MEC)值。结果 AMB对受测几乎所有菌株的MIC值均≤2mg/L,但对土曲霉、多育赛多孢、尖端赛多孢的MIC值分别为2~4mg/L、>16mg/L、1~8mg/L;AMB对耐唑类药物的念珠菌及曲霉的MIC值均2mg/L;氟康唑(FLC)对受测的所有丝状真菌的MIC值均>64mg/L;伊曲康唑(ITR)对茄病镰刀菌、多育赛多孢、卷枝毛霉等的MIC值分别为8mg/L、>16mg/L、>16mg/L;伏立康唑(VRC)对茄病镰刀菌、多育赛多孢及受测的所有毛霉的MIC值均≥16mg/L;泊沙康唑(POS)对茄病镰刀菌、多育赛多孢、卷枝毛霉等的MIC值均>16mg/L;米卡芬净(MCF)和卡泊芬净(CAS)对隐球菌、毛孢子菌、毛霉、茄病镰刀菌及尖端赛多孢菌的MIC及MEC值均≥16mg/L,对多育赛多孢菌的MEC值分别为8mg/L和4mg/L。结论同其他常用抗真菌药相比,AMB对分离自中国的常见侵袭性真菌病的病原菌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但对土曲霉和赛多孢菌抑菌活性较弱。 周亚彬 王千 张浩 万喆 李若瑜 刘伟关键词:抗真菌药物 两性霉素B 病原真菌 希木龙念珠菌的耐药机制研究及全基因组de novo测序检测 近年来,由希木龙念珠菌(Candida haemulonii)感染导致的真菌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希木龙念珠菌作为机会性致病菌主要引起免疫低下或受损患者发生感染。由其感染引起的疾病包括甲癣,导管相关的真菌血症等。希木龙... 张浩 王千 周亚彬 李若瑜 刘伟关键词:唑类药物 耐药机制 全基因组测序 文献传递 不同分数抑菌浓度解读标准评估抗真菌药物体外联合效应比较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明确酮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或萘替芬相互作用模式,评估不同分数抑菌浓度解读标准对判断抗真菌药物体外联合效应的影响。方法参考CLSI微量液基稀释法M27-A3和M38-A2方案,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对100株分离自临床真菌病患者的菌株进行酮康唑与特比萘芬或奈替芬体外联合药敏试验,包括皮肤癣菌,念珠菌和马拉色菌。采用不同分数抑菌浓度解读标准评估酮康唑与特比萘芬或奈替芬体外联合效应,A标准定义为:FICI≤0.5为协同作用,0.54为拮抗作用;B标准:FICI≤0.5为协同作用,0.52为拮抗作用;C标准:FICI<1为协同作用,FICI=1为相加作用,12为拮抗作用。结果A标准与B标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C标准则较为宽松。根据C标准进行解读会明显扩大协同效应范围。结论定义FICI≤0.5为协同作用,0.54为拮抗作用的解读标准,具有简便、一致性好的优点,值得临床采用。 吴伟伟 王千 龚杰 万喆 王爱平 李若瑜关键词:抗真菌药物 药敏实验 病原性曲霉三唑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9年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人群的不断增加,侵袭性曲霉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然而随着三唑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病原性曲霉对三唑类药物的耐药率逐渐增加,是临床治疗重大挑战。文中综述了病原性曲霉对三唑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曲霉对三唑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cyp51的突变与过表达、药物外排泵的过表达、应激适应通路的激活、生物膜的形成,以及脂质合成相关基因参与而导致的耐药。 周亚彬 王千 李若瑜 刘伟关键词:曲霉 耐药机制 外排泵 简并PCR结合RACE法克隆希木龙念珠菌CDR1基因 2018年 目的克隆希木龙念珠菌中药外排泵基因(CDR1),为探讨希木龙念珠菌的耐药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首先从NCBI基因数据库中找到已知的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Cdr1蛋白的氨基酸保守序列,并设计简并引物,PCR扩增获得希木龙念珠菌CDR1c DNA部分片段,接着使用RACE方法分别扩增其5'和3'端序列得到完整的CDR1编码序列(CDS)。结果简并PCR扩增得到预期2 210bp大小的片段;5'RACE和3'RACE分别得到CDR1c DNA 5'和3'端片段,经纯化、克隆、测序、比对和拼接分别得到两株菌完整的CDR1c DNA序列;其编码的蛋白序列经比对发现与其它念珠菌的Cdr1蛋白高度同源。结论利用简并PCR联合RACE方法能够有效、准确地克隆出希木龙念珠菌CDR1基因。 张浩 王千 周亚彬 李若瑜 刘伟关键词:简并PCR 药物外排泵 临床分离的携带TR34/L98H型的耐唑类药物烟曲霉的耐药机制分析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耐唑类药物烟曲霉菌株进行耐药机制等相关研究。方法自1例侵袭性曲霉病(IA)患者的肺泡灌洗液(BALF)中分离得到1株烟曲霉,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M38-A2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两性霉素B和卡泊芬净对该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有效浓度(MEC),并对该菌株的唑类药物靶酶基因cyp51A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分析,扩增并检测该菌株的9个微卫星标记位点,将其与国际上已经报告的具有相同耐药基因型的烟曲霉菌株进行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结果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两性霉素B对该菌株的MIC分别为>16、2、0.5和2μg/m L,卡泊芬净对该菌株的MEC为0.25μg/m L。该菌株的cyp51A基因序列中存在启动子区-288^-322位间34 bp串联序列的插入,以及编码区T364A、T960A、T1554A的点突变,分别导致所编码蛋白98位、297位及495位氨基酸的置换(TR34/L98H/S297T/F495I)。微卫星分析显示,该菌株的微卫星分型与先前欧洲国家、亚洲其他国家分离的TR34/L98H/S297T/F495I型菌株不同。结论我们从1例IA患者BALF中分离到对唑类药物耐药的烟曲霉临床菌株,其耐药性是由cyp51A基因启动子区34 bp的串联序列插入结合基因编码区突变所致98位、297位及495位氨基酸置换(TR34/L98H/S297T/F495I)所介导,该菌株是中国所特有的、不同于国际上已描述的对唑类药物耐药的病原性烟曲霉。 王千 陈伟 万喆 李若瑜 刘伟关键词:唑类药物 耐药 烟曲霉 利用黑曲霉外源表达系统表达黄曲霉AFLA-216基因编码的新蛋白 基于本课题组前期确定的AFLA-216基因缺失可导致黄曲霉对唑类药物过度敏感的结果,我们首先构建了分泌型和胞内表达型两个不同的表达AFLA-216的载体;分泌型表达载体p GHE-AFLA216使用黑曲霉T21-201菌... 王千 薛伟 张浩 李若瑜 王敖全 唐国敏 刘伟关键词:唑类药物 黑曲霉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