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慧玲
- 作品数:16 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针灸联合定位旋转复位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定位旋转复位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定位旋转复位法治疗,研究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12 d,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检测治疗前后2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Vm)均显著升高(P均<0.05),循环阻力指数(RI)和脉动指数(PI)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灸联合定位旋转复位法治疗椎动脉颈椎病可提高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具有推广价值。
- 卫永鲲杨斌辉马慧玲
-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动力学针灸疗法
-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被引量:4
- 2016年
- 通过分析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化学》研究内容和课程定位,结合毕业生岗位需求,提出生化教学改革思路。即优化教材调整教学内容,适应检验专业岗位需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理论教学质量;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建立课程评价体系,以评促教,以考促学。以适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前提、以能力和素质为本位"的职教理念,满足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对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需求。
- 李敏艳房宇王伯平马慧玲
- 关键词: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 基于三类课堂联动的《人体生理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 2023年
- 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医学类专业课程教学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充分挖掘和创新医学类专业《人体生理学》理论教学课堂、实验教学课堂和社会实践课堂中的课程思政元素,阐述基于三类课堂联动的《人体生理学》课程思政设计理念和方法。在理论教学课堂中培养智育,渗透美育;在实验教学课堂中培养智育,渗透劳育;在社会实践课堂中,发挥智育,渗透体育;在三类课堂联动中始终贯穿德育,以实现“五育并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型医学类人才的总目标。
- 马慧玲李敏艳刘义成晏丽
- 关键词:人体生理学
- 埃德蒙顿衰弱量表在康复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2018年
- 目的评估康复科门诊及住院老年患者的衰弱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在汉中市中心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康复科65岁以上患者154例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一般人口学特征、老年综合征、患病情况、及用药情况。采用埃德蒙顿衰弱量表评估其衰弱情况。结果在154例入选患者中衰弱116例(75.8%),非衰弱患者3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教育程度、独居、多病共存、睡眠障碍为衰弱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康复科患者的衰弱患病率较高,且与多种人口学因素、睡眠障碍及多病共存相关,应重视康复科老年患者的衰弱患病情况并及时针对这类因素开展有效的预防及干预措施。
- 庞乐马慧玲李芳慧刘芳任彦玉李苏弟晏继红高俊丽
- 关键词:康复科老年衰弱影响因素
- MP与GM1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及bcl-2基因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与神经节苷脂(GM1)对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元凋亡和bcl-2基因的影响及保护机制。方法:将85只同龄Wistar大鼠,采用Allens的weight dropping(WD)法挫伤大鼠T11节段脊髓,于术后即刻、15 min,4 h、8 h、12 h、24 h、72 h经蛛网膜下腔导管各注入MP与GM1,并与NaCl溶液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正常组脊髓前角中未发现凋亡细胞,NS组于伤后4 h始出现凋亡神经元。MP与GM1组与NS组相比较,凋亡神经元明显减少(P<0.01)。bcl-2基因在正常脊髓组织中表达很弱,在NS组中表达随时间不同,MP与GM1组bcl-2基因表达较NS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元凋亡增多和bcl-2基因表达显著增多,MP与GM1能抑制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元凋亡和上调bcl-2基因表达,从而保护损伤的神经组织。
- 卫永鲲马慧玲刘丰虎田立国杨磊于洋
- 关键词:脊髓损伤凋亡BCL-2基因
- 内撑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三维可视化生物力学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应用计算机辅助虚拟生物力学实验设计分析股骨头内撑器植入股骨头的生物力学性能,为其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取意外死亡患者新鲜股骨标本一具,经X线检查,证实无畸形、骨折、肿瘤、明显骨质疏松等骨性病变,建立实验标本模型:①正常股骨头颈模型;②内撑器置入并植骨模型。应用Philips MX8000型64排螺旋CT由模型近端向远端垂直纵轴进行扫描,获得图像数据。将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软件,进行灰度阈值分割,重建股骨、内撑器置入并植骨三维模型。计算机辅助模拟正常人股骨头颈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正常股骨头受压后应变主要集中在股骨距,内撑器置入并植骨后应变虽有改变,仍然主要集中在股骨距,且股骨头塌陷承载负荷高于和接近正常。结论:计算机辅助虚拟股骨头颈生物力学实验设计在股骨头坏死内撑器植入的生物力学实验中是可行的,内撑器植入模型符合正常股头颈生物力学。
- 杨立峰马慧玲肖东民
-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计算机辅助设计生物力学
- 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高校基层医学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 2024年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正在朝着纵深方向推进,培养高素质基层医学人才,是促进乡村医疗健康事业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但目前基层医学人才专业技能欠缺,与当下乡村居民基本医疗需求存在不匹配的情况,对促进乡村医疗健康事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制约,因此必须在培养高水平基层医学人才上下功夫。本文阐述了基层医学人才培养成效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地方高校基层医学人才培养的现状、指出了地方高校基层医学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困境并提出了优化对策,以期为地方高校基层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 姚志宏马慧玲张雷龙芳
- LISS钢板加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被引量:8
- 2011年
- 背景:LISS钢板可在微创下固定骨折,减少血供的破坏,LISS钢板与同种异体骨同时应用可提高骨折的愈合率。目的:观察LISS钢板加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9/2010采用LISS钢板加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73例进行修复重建。男47例,女26例,年龄32~76岁。交通事故61例,高处坠落9例,其他3例。闭合性损伤57例,开放性损伤16例。根据AO分型,A型19例,B型13例,C型41例。结果与结论:根据Kolment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判定,优27例,良39例,差4例(1例为尿毒症患者),优良率为90.4%。结果显示LISS钢板加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股骨髁骨折效果满意。
- 卫永鲲马慧玲刘丰虎杨磊于洋尹伟
- 关键词:股骨远端粉碎骨折同种异体骨移植LISS钢板
- 不同训练方法对大鼠骨折后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分析不同训练方法对大鼠骨折后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40只Sprague Dawley(SD)大鼠,建立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模型,另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将建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减重平板训练组、游泳训练组和转笼训练组。分别于损伤前和损伤后对大鼠的运动功能进行评测;术后35 d对大鼠的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otrophyic factor,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脊髓组织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肌纤维横截面积和直径进行评测。结果:损伤后,手术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均降低;经不同方式训练后,大鼠的运动功能评分均上升,14 d^35 d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 d,与模型组相比,训练组大鼠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均缩短,波幅、BDNF和NSE表达量、肌纤维横截面积和直径均增大,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均降低,14 d^35 d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减重平板训练组各指标检测结果最优。结论:三种训练方式均可促进大鼠骨折后脊髓功能恢复,其中减重平板训练组恢复效果>游泳训练组>转笼训练组。
- 卫永鲲马慧玲欧阳振杨立峰雷涛
- 关键词:脊髓功能运动诱发电位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高职医学基础类课程多元化评价机制的改革与探索--以《生理学》为例被引量:2
- 2022年
- 基础类课程是高职阶段医学专业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类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对于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本文以《生理学》课程为例,对该课程开展多元化评价机制的改革进行分析,认为当前高职医学基础类课程评价存在评价方法匮乏、评价理念片面以及评价主体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评价方法、评价理念以及评价主体等方面提出了该类课程的多元化评价改革策略,旨在改进当前高职医学基础课程的评价体系,提升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生涯的正向影响力。
- 马慧玲李敏艳晏丽
- 关键词:生理学基础类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