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莫永彪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诊治
  • 2篇腺瘤
  • 2篇垂体
  • 1篇翼点
  • 1篇翼点入路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甲状腺
  • 1篇原发性甲状腺...
  • 1篇增生
  • 1篇诊治分析
  • 1篇入路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手术治疗策略
  • 1篇轴索
  • 1篇轴索损伤
  • 1篇疗效
  • 1篇疗效分析
  • 1篇临床疗效
  • 1篇临床疗效分析

机构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霍钢
  • 4篇莫永彪
  • 2篇郑履平
  • 2篇杨刚
  • 1篇伍敏
  • 1篇崔敏
  • 1篇王晓澍
  • 1篇祝瑞
  • 1篇符巍
  • 1篇颜晓敏
  • 1篇曾月成
  • 1篇陈英
  • 1篇吕曙光

传媒

  • 2篇西部医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62例垂体非腺瘤性病变的诊治
莫永彪霍钢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致垂体增生的诊治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致垂体增生的正确诊断原则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入院时被误诊为垂体腺瘤的8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致垂体增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内分泌检查结果及磁共振(MRI)表现。结果垂体腺瘤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致垂体增生具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如甲减相关症状、周围器官受压致视力障碍等症状,MRI示垂体明显增大等,在临床工作中不易区分。结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所致垂体增生易误诊为垂体腺瘤,但是系统的实验室检查和规范的诊治措施可以减少和避免误诊的发生。
莫永彪霍钢杨刚王晓澍郑履平
关键词:垂体增生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垂体腺瘤甲状腺素
高压氧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疗效以及开始治疗时机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84例DAI患者根据是否接受高压氧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临床疗效及预后比较分析。治疗组患者42例根据伤后高压氧治疗开始时间分为A、B两组,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按GOS评分评定预后,治疗组预后良好20例(47.62%),对照组预后良好8例(19.05%),两组预后良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MMSE、ADL评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MMSE、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MMSE、ADL评分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42例患者中,A组与B组的MMSE、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同时强调早期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颜晓敏莫永彪霍钢陈英吕曙光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高压氧治疗临床疗效
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策略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治疗鞍区脑膜瘤49例临床资料,比较鞍上型与鞍旁型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对比单侧额下入路与翼点入路的差异,总结鞍区脑膜瘤手术治疗策略。结果:鞍上型21例,鞍旁型28例,鞍上型脑膜瘤对视力、视野的影响及对垂体、视神经压迫较鞍旁型更常见(P<0.05)。49例鞍区脑膜瘤,全切33例(SimpsonⅠ级、Ⅱ级),次全切14例(SimpsonⅢ级),部分切除(SimpsonⅣ级)2例,全切率为67.3%。单侧额下入路与翼点入路相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无差异(P>0.05)。结论:鞍上型与鞍旁型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具有差异,前者对视力、视野的影响及对垂体、视神经压迫更常见。在保留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切除肿瘤是主要目的,单侧额下入路及翼点入路均能使鞍区肿瘤获得良好暴露,对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
伍敏霍钢杨刚郑履平崔敏祝瑞符巍莫永彪曾月成
关键词:鞍区脑膜瘤手术治疗翼点入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