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自剑

作品数:17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8篇盆地
  • 3篇四川盆地
  • 3篇青藏高原
  • 3篇青藏高原东缘
  • 3篇隆升
  • 2篇地质
  • 2篇须家河组
  • 2篇三叠
  • 2篇前陆
  • 2篇前陆盆地
  • 2篇青藏
  • 2篇组构
  • 2篇侏罗世
  • 2篇晚侏罗世
  • 2篇物源分析
  • 2篇陆盆
  • 2篇分析及意义
  • 2篇白垩系
  • 2篇沉积环境
  • 1篇大洋

机构

  • 17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四川省煤田地...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西华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四川省地质矿...

作者

  • 17篇王自剑
  • 11篇李智武
  • 10篇冉波
  • 9篇刘树根
  • 5篇李金玺
  • 5篇叶玥豪
  • 4篇邓宾
  • 4篇田庆
  • 2篇杨迪
  • 2篇朱利东
  • 2篇黄瑞
  • 2篇姜磊
  • 2篇何宇
  • 1篇李巨初
  • 1篇杨文光
  • 1篇罗贝维
  • 1篇张兴阳
  • 1篇李祥辉
  • 1篇武文慧
  • 1篇何鲤

传媒

  • 6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矿物岩石
  • 1篇岩石学报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天然气技术与...
  • 1篇地球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常高压与页岩气保存被引量:10
2016年
页岩气的高产层往往都具有较高的压力系数。为探讨页岩异常高压与页岩气保存的关系,通过研究常规与非常规储层异常高压的形成机制与破坏机制,并以四川盆地JY-1井五峰-龙马溪组为例,从沉积、成岩、埋深、抬升不同阶段解析异常高压的形成与破坏;并与美国Barnett页岩及中国相关井对比分析其TOC质量分数>2%的有效厚度、成熟度、脆性矿物等,结果表明:(1)沉积大量有机质是页岩气形成异常高压的前提,这些有机质随埋深增加生烃排气体积增大,而页岩又具有自封闭性,这使得页岩异常高压的形成具有必然性;(2)页岩气的自封闭性使得常规破坏异常高压的机制并不会对其形成致命影响,但也有一些宏观因素会导致其逐渐破坏,如强烈隆升、断层过度发育、顶底板差等;(3)埋藏与抬升过程中,流体压力变化导致的沿应力面的破裂会使流体逸散并加大宏观破坏因素的影响。高产页岩气层是由大构造背景与沉积环境共同控制,而相控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张健刘树根冉波叶玥豪王自剑邱嘉文
关键词:异常高压页岩气
龙门山北段晚侏罗世冲积扇沉积特征分析及意义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中生代构造隆升是研究热点。针对龙门山幕次构造运动多次叠加的特殊性,龙门山山前冲积扇一直被看做是盆山耦合的研究重点。前人大多数研究仅集中在早期(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和晚期(白垩纪-新生代)的冲积扇研究,而...
王自剑
关键词:龙门山冲积扇沉积环境侏罗纪
上扬子盆地新生代差异抬升剥蚀与分异过程被引量:11
2018年
中-新生代上扬子陆相盆地不仅是华南大陆的核心构造单元,也是大陆构造和盆地成因演化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基于楚雄盆地和四川盆地晚白垩世地层剖面中6件样品LA-ICP-MS磷灰石FT-U/Pb双法定年和热演化史模拟等研究,揭示上扬子盆地新生代差异抬升剥蚀及其分异过程.楚雄盆地大姚宜就剖面江底河组磷灰石裂变径迹(apatite fission track,AFT)年龄和径迹长度分别为43.2~33.9Ma、10.06~11.30μm,中新世以来快速抬升冷却速率达到约3~5℃/Ma;四川盆地宜宾柳嘉剖面三合组-高坎坝组AFT年龄和径迹长度分别为128.0~95.2Ma、10.2~11.7μm,为部分埋深退火样品.宜就剖面和柳嘉剖面上白垩统磷灰石U-Pb年龄峰值特征总体相似,共同揭示物源区古元古代(2 100~1 700Ma)、新元古代(820~700Ma)、早古生代(500~400Ma)和早中生代(250~170Ma)中高级别变质-岩浆构造热事件,其晚白垩世物源区主要为扬子板块西缘和北缘地区(即松潘-甘孜褶皱带、义敦岛弧、康滇古陆和秦岭造山带).尤其柳嘉剖面磷灰石FT-U/Pb对比年龄揭示三合组-高坎坝组中少量磷灰石矿物为物源区晚三叠世-晚白垩世快速岩浆侵位过程的初始旋回沉积产物.晚新生代上扬子盆地受控于青藏高原东南向扩展生长过程控制影响,最终发生肢解分异形成现今盆地格架.
姜磊邓宾刘树根刘树根王自剑罗强何宇何宇
关键词:差异隆升楚雄盆地石油地质
青藏高原东缘中生代若尔盖古高原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9
2019年
40 Ma B.P."原青藏高原"的提出使得青藏高原的早期隆升历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其向东的延伸情况不明。青藏高原东缘若尔盖高原、龙门山冲断带和四川盆地有机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原-山-盆体系,成为揭示青藏高原隆升和生长的理想场所,而位于高原内部若尔盖地块的红参1井更为此提供了宝贵素材。基于红参1井的构造恢复和低温热年代学研究结果,结合区域上已有的低温热年代学和古高程数据,提出青藏高原东缘在早新生代印-亚大陆碰撞之前就已形成了高原,称之为若尔盖古高原,并从基底构造属性、构造变形、地壳缩短与增厚、沉积记录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证。红参1井钻井剖面构造恢复结果揭示所钻遇7 000余米的三叠系复理石层系实际上有46%的厚度是由构造重复所致,连同广泛发育的晚三叠世埃达克质花岗岩以及利用中性岩浆岩Sr/Y比值估算的地壳厚度,共同表明青藏高原东部松潘-甘孜地区在晚三叠世就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地壳加厚。红参1井多重低温热年代学[锆石(U-Th)/He,磷灰石裂变径迹和(U-Th)/He]测试结果揭示若尔盖地块分别在白垩纪中期(约120 Ma B.P.和约80 Ma B.P.)经历了2次快速的冷却事件,累计剥蚀厚度达5 km,之后转入极其缓慢的冷却过程,暗示其已进入高原化阶段;而在整个新生代期间处于近乎"零"剥蚀的状态而被动地抬升到现今高度(不同于常见的山脉隆升,地块隆升代表了一定范围的区域整体抬升)。因此,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地块最晚在白垩纪末期就已形成高原,即若尔盖古高原,其范围可能包括三叠系复理石层系覆盖的大部分松潘-甘孜地区,并可能向西与羌塘古高原相连,构成羌塘-若尔盖古高原。若尔盖古高原的形成不仅造成四川盆地西缘在白垩纪中期出现了重要的物源转变,更重要的是加剧了青藏高原东缘白垩纪气候干旱化,出现了大�
刘树根李智武Peter J.J.Kamp冉波李金玺邓宾王国芝Ganqing XUMartin Daniík杨迪王自剑李祥辉刘顺李巨初
关键词:隆升剥蚀中生代青藏高原
阿尔金断裂东端酒西盆地古近系物源分析及意义
2017年
探讨酒西盆地古近纪沉积与阿尔金左行走滑断裂的关系。通过对酒西盆地西部红柳峡剖面古近系火烧沟组、白杨河组进行系统的沉积学和年代学分析表明:火烧沟组的砾石成分主要以中-低级变质岩和沉积岩为主,到了白杨河组则转变为以岩浆岩为主;古水流方向主体来自西部-西北部;室内砂岩碎屑鉴定结果显示古近系砂岩的碎屑成分全部落入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碎屑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现出新元古代和中元古代2个主要的年龄峰值。综合对比酒西盆地周缘的物源区,初步认为阿尔金地体为火烧沟组和白杨河组主要的物源供给区。结合前人对阿尔金左行走滑断裂的研究,表明自渐新世以后阿尔金地体才离开酒西盆地,进一步确定阿尔金断裂带最大左行走滑量>450km。
邓斌冉波叶玥豪王自剑王成善朱利东田庆岳雅惠
关键词:阿尔金断裂酒西盆地物源分析走滑
上扬子盆地西缘晚白垩世物源变化及指示被引量:5
2019年
对上扬子盆地西缘的上白垩统—古近系剖面开展沉积构造研究、传统重矿物分析、金红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发现:①晚白垩世晚期,柳嘉剖面出现中酸性岩浆岩指数(ATi)升高和中低级变质岩指数(GZi)升高,宜就剖面出现中酸性岩浆岩指数(ATi)升高;柳嘉剖面富含石榴子石是与宜就剖面最大的不同。②柳嘉剖面和宜就剖面金红石母岩类型均主要为泥质变质岩,以角闪岩相/榴灰岩相为主。晚白垩世晚期,柳嘉剖面麻粒岩相达到最大,为39%,宜就剖面麻粒岩相出现最小值,达到13%,上扬子盆地西缘的麻粒岩相变化趋势的差异是物源差异的一种表现。③上扬子盆地西缘的晚白垩世物源变化揭示出松潘—甘孜褶皱带和龙门山构造带在晚白垩世晚期发生大规模快速隆升剥蚀事件。
姜磊刘树根王自剑李智武赖东何宇罗强周政邓宾
关键词:重矿物白垩系金红石
川西须家河组火山岩夹层时代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四川盆地西部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作为反演前陆盆地构造演化的物质基础,因缺少精确的同位素地层年龄阻碍了对盆山演化的进一步理解.作者在四川盆地西部须家河组中发现了一套火山(碎屑)岩夹层,通过LA -IC P-M SU -Pb同位素定量分析,获得1 件凝灰岩样品中岩浆锆石的结晶年龄,其加权平均值为(214. 7 ± 1. 6) M a,属于晚三叠世诺利期.该年龄结果对四川盆地西部须家河组岩石地层单元的划分与对比可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为进一步约束龙门山隆升与川西前陆盆地的演化、古特提斯洋关闭等重大事件时限提供了新证据.基于四川盆地及周缘的区域火山活动对比结果,表明诺利期中期(210-222 Ma B. P .) 是中国西部地区一次强烈的区域火山喷发阶段,其范围从羌塘地体延伸到东E 仑地体,所对应的构造事件并非传统的印支运动作用.
冉波刘树根李智武董军王自剑叶玥豪田庆黄瑞何鲤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凝灰岩须家河组晚三叠世四川盆地
川北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砾岩物源的多源性探讨:来自阴极发光的约束被引量:4
2015年
针对四川盆地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硅质砾岩外表单调的物理特性和物源难以明确区分的问题,利用阴极发光技术对米仓山—大巴山前缘9条须家河组砾岩剖面中采集的砂砾岩和胶结物共计36块样品,127片薄片进行砾石和砂级碎屑组分详细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须家河组硅质砾岩中石英质砾石主要有两种阴极发光类型:1以紫光、蓝光为主,变化于蓝-紫、红-紫之间,占40.2%-84.5%,平均为67.97%,其中紫色光占3.2%-13.04%,红色光占3.8%-13%,蓝色光占16.7%-33.3%,蓝紫色光占8.7%-37.5%,紫红色光占17.5%-22.6%,主要来自于岩浆岩(1%-15%),变质岩(40%-80%),主要分布于万源-南江一带;2不发光,占15.49%-59.79%,平均为32.03%,主要来自于沉积-成岩成因的石英(燧石),主要分布于旺苍-金溪,呈现出由东到西递减的趋势。揭示须家河组硅质砾石尽管成分单一,但其硅质来源具有明显的差异,来源于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等不同的母源。综合分析认为四川盆地北部须家河组砾岩沉积时期存在三大源岩体系,具有明显的多源性。秦岭造山带是川北地区须家河组的主要物源供给区。研究结果亦证明,阴极发光分析方法可作为沉积岩物源分析的一种有效手段。
王自剑刘树根冉波李智武叶玥豪邱嘉文孙东
关键词:须家河组阴极发光显微特征
川西-龙门山盆山系统走向差异演化的变形、隆升和沉积记录及关键构造变革期讨论被引量:12
2021年
综合利用露头构造解析、地震剖面解释、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和沉降-沉积等资料,对川西-龙门山盆山系统沿走向的构造变形、差异隆升-剥蚀和沉积记录进行系统梳理,探讨龙门山冲断带和川西前陆盆地系统的走向差异演化特征及其关键构造变革期。受控于本身的地质结构差异及周缘多个构造带的多期交互作用,龙门山冲断带和川西前陆盆地在构造、隆升和沉积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走向差异。龙门山冲断带自北向南总体上具有韧性减弱、脆性增强、构造定型时间变新的趋势,龙门山北段和盆地北部定型于燕山期,而龙门山中、南段和盆地南部定型于喜马拉雅期。中生代期间,龙门山北段隆升较快;而新生代期间,龙门山中、南段隆升较快。川西前陆盆地同样表现出南北差异隆升的特点,北部隆升较早,大约在45 Ma B.P.;而南部隆升较晚,在20~25 Ma B.P.。川西(北)前陆盆地的沉降中心经历了4次明显的迁移,即从晚三叠世的龙门山中段前缘向东北迁移,中侏罗世到大巴山-米仓山前缘,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向西迁移至米仓山-龙门山北段前缘,于晚白垩世-新生代期间再次向南迁移到龙门山中-南段前缘。龙门山冲断带和川西前陆盆地的走向差异演化表现为印支期向南递进扩展、燕山早-中期南北分异和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北隆南降。龙门山冲断带和川西前陆盆地经历了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和古近纪4个关键构造变革期。晚三叠世构造变革期包括龙门山水下隆起和海相前陆盆地(马鞍塘组上部至小塘子组)、龙门山局部隆升和海陆过渡相前陆盆地(须家河组第二至第三段)以及龙门山全面隆升和陆相前陆盆地(须家河组第四至第五段)三大阶段,主要受控于扬子构造域并受秦岭构造域的强烈影响。中侏罗世构造变革表现为扬子构造域向秦岭构造域的转变;�
李智武宋天慧王自剑童馗武文慧冉波李金玺邓宾刘树根
关键词:隆升川西前陆盆地
青藏高原东缘马拉墩组碳氧同位素特征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碳氧同位素可以作为古环境和古气候变化的替代指标,反演古湖泊沉积环境和气候的变化特征。对青藏高原东缘松潘县红土乡中新世马拉墩组湖相碳酸盐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采样和碳氧同位素分析,分析青藏高原东缘松潘地区古湖泊沉积环境和古气候变化,并与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盆地中新世五道梁群进行对比。对比分析表明,中新世青藏高原东缘和北部气候存在明显差异。青藏高原东缘松潘县红土乡马拉墩组沉积于湿热气候背景下的开放型淡水湖泊环境,碳酸盐岩碳同位素组分主要受湖泊初级生产力影响,在沉积期间,初级生产力有3次快速变化的过程。而青藏高原北部五道梁群沉积于干冷气候背景下的封闭性咸水湖泊环境。
周学海刘树根李智武冉波杨迪叶玥豪王自剑林彤
关键词:青藏高原中新世碳氧同位素古气候古环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