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艳清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武汉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封堵
  • 3篇介入
  • 2篇动脉
  • 2篇心脏
  • 2篇心脏病
  • 2篇室间隔
  • 2篇室间隔缺损
  • 2篇缺损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先天性心脏
  • 2篇先天性心脏病
  • 2篇介入封堵
  • 2篇间隔缺损
  • 2篇封堵器
  • 1篇导管
  • 1篇导管封堵
  • 1篇导管未闭
  • 1篇动脉导管
  • 1篇动脉导管未闭

机构

  • 6篇武汉亚洲心脏...

作者

  • 6篇宋艳清
  • 5篇尚小珂
  • 5篇张刚成
  • 4篇卢蓉
  • 4篇刘洋
  • 3篇肖书娜
  • 3篇王利军
  • 1篇张长东
  • 1篇沈群山
  • 1篇龙恺
  • 1篇张航
  • 1篇李珊珊
  • 1篇姚艺
  • 1篇聂林

传媒

  • 3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6
  • 2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合并重度三尖瓣反流的室间隔缺损经皮介入手术可行性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研究介入封堵术对重度三尖瓣反流的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确诊为重度三尖瓣反流的室间隔缺损患者16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导管介入组6例,外科手术组10例.三尖瓣反流的原因为右室局部心腔压力增高所致的高压血流直接冲击三尖瓣及其腱索而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三尖瓣反流程度(三尖瓣反流长度、三尖瓣反流面积、三尖瓣反流容积、三尖瓣反流速度、三尖瓣反流压差)、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术后24h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CK-MB、MYO).结果 术后三尖瓣反流量较术前显著减少,两组术后的三尖瓣反流程度未见统计学差异.导管介入组在手术时间[(55.1±9.3)min比(28.6±8.8)min]、术后血管活性药物、术后24 h白细胞计数[(16.5±7.9)×10^9/L比(8.5±3.2)×10^9/L]、C反应蛋白[(35.3±10.1)mg/L比(11.9±10.0)mg/L]、心肌损伤标记物等方面均优于外科手术组.结论 术前经超声评估,部分室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重度反流患者行介入治疗优于外科手术.
沈群山张刚成尚小珂聂林宋艳清刘洋卢蓉王利军
关键词:三尖瓣反流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外科手术
一种改进的留置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留置针,包括针座和设置在针座上的留置针主体,留置针主体包括穿刺针和套设在穿刺针外侧的留置针套管,留置针套管靠近管口的一端设置出液部,出液部的管内壁沿径向设置多条通槽,每个通槽的两个侧边上均开设出...
刘洋宋艳清祝娟
文献传递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中以介入方式取出不能收回的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被引量:1
2016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22岁。主诉"心脏杂音20年"。患者平素体健,无胸闷、发绀、长期发热等症状,一般活动不受限制,无特殊既往史及家族病史。查体:右上肢血压128/60 mm Hg(1 mm Hg=0.133 k Pa),血氧饱和度98%;右下肢血压124/64 mm Hg,血氧饱和度100%,口唇无发绀,四肢无差异性发绀;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杂音,传导广泛,P2被杂音掩盖。
尚小珂卢蓉肖书娜姚艺龙恺张航李珊珊宋艳清张刚成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经导管封堵二尖瓣瓣周漏1例被引量:4
2016年
1临床资料患者女,32岁。因"二尖瓣置换术后15年,胸痛1个月"于2015年10月16日入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入院查体:体温36.7℃,呼吸(R)20次/min,脉搏(P)78次/min,血压116/86 mm Hg(1 mm Hg=0.133 k Pa)。神志清楚,口唇及颜面不发绀,颈静脉无充盈。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未触及震颤,心界扩大,心率78次/min,律齐,P_2不亢进,心尖部可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传导广泛。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
卢蓉尚小珂张刚成宋艳清刘洋
关键词:二尖瓣置换术瓣周漏导管
国产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探讨国产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效果.方法 对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12-2014年512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介入治疗成功率93.16%,35例治疗失败.15例因新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0例出现中度及以上三尖瓣返流,收回封堵器,中止手术.另10例治疗失败为其他原因(包括室间隔缺损较大,封堵器展开后腰征不满意或存在较大残余分流;建立轨道失败;导丝无法通过主动脉瓣行左室造影;术中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术中导丝激惹左心室反复出现心跳骤停终止手术;麻醉失败;穿刺失败).封堵术后出现88例并发症,包括2例出现机械性溶血;18例术后3个月仍存在1~2 mm残余分流(3.52%);16例新出现三尖瓣轻度返流(3.13%);52例术后出现心律失常(10.16%);2例外科取出.无死亡、封堵器脱落、心脏压塞及心肌梗死病例.结论 经皮介入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术具有一定风险,术前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出现并发症及时治疗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肖书娜尚小珂张刚成宋艳清刘洋王利军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
肺小动脉楔入造影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肺动脉高压的评估价值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通过对肺小动脉行肺小动脉楔入造影(PWA),分析PWA对先天性心脏病(CHD)相关肺动脉高压(PAH)的评估价值。方法对50例CHD患儿进行心导管及PWA检查,根据肺动脉压力分为肺动脉压力、阻力正常组[A组,15例,肺平均动脉压(m PAP)≤25 mm Hg(1 mm Hg=0.133 k Pa)、全肺阻力(PVR)<300 dyne·s·cm^5],肺动脉压力升高、阻力正常组(B组,24例,m PAP>25 mm Hg、PVR<300 dyne·s·cm^5),肺动脉压力、阻力均升高组(C组,11例,m PAP>25 mm Hg、PVR≥300 dyne·s·cm5)。观察肺小动脉逐渐变细速率(ROT)、肺循环时间(PCT)、肺毛细血管充盈度(BH)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组肺小动脉ROT显著小于A组[(8.16±2.14)mm比(18.70±2.25)mm]、B组[(8.16±2.14)mm比(13.83±3.4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B组和C组的ROT与m PAP无相关性,C组ROT与PVR负相关(相关系数r=-0.606,P<0.05)。C组PCT指数显著大于A组[(1.50±0.37)s/m^2比(1.08±0.23)s/m^2]、B组[(1.50±0.37)s/m^2比(1.22±0.32)s/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PCT指数与m PAP无相关性,C组PCT指数与PVR正相关(相关系数r=0.783,P=0.01)。三组患者毛细血管充盈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3.697,P=0.000),其中B组、C组与A组相比毛细血管充盈度显著减少(P<0.05)。结论 PWA能定量评估CHD相关PAH患者的肺血管床。
肖书娜尚小珂张刚成宋艳清张长东卢蓉王利军颜梦欢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