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DHODH基因多态性(19C>A)对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的 目的:来氟米特是一种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进展的药物.其代谢产物A771726具有抑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的作用,DHODH为嘧啶合成的关键酶.DHODH被本品抑制后,活化的T淋巴细胞就停止生长在G1-S 期的细胞周期过程,... 杨群智 和晶 张舸关键词:基因多态性 来氟米特 全国多中心使用糖皮质激素风湿病患者骨质疏松调查 被引量:32 2017年 目的了解中国服用糖皮质激素风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情况和诊疗现状,以期引起对骨质疏松防治的重视。方法 2012年11月1日至2013年1月31日,在全国46家风湿病专科医院对3 136例曾经或正在服用糖皮质激素的风湿病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用药情况及骨量调查,了解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率。结果 (1)所有调查患者中,主要病种为类风湿关节炎(1 069例)和系统性红斑狼疮(983例)。3 136例患者中90%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其中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41.4%。44.7%的患者在调查当时糖皮质激素用量(等效于泼尼松)>7.5 mg/d,调查当时糖皮质激素剂量≤2.5 mg/d者仍有58.5%存在骨质疏松。(2)随着年龄增加,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小于30岁的患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总发生率为74.4%。(3)女性风湿病患者骨密度异常比例高于男性,平均停经年龄低于正常人群(45.8岁)。(4)抗骨质疏松药物使用不规范,32.7%的患者从未预防性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在T<-2.5的患者中,35.6%未给予预防性抗骨质疏松治疗。主要用药为钙和维生素D,20.9%的患者仅给予钙剂单独治疗,仅有4%使用膦酸盐类药物。结论我国应用糖皮质激素的风湿病患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增高,且预防性用药不规范。 张学武 姚海红 梅轶芳 王辉 高娟 林志国 张海宏 王言 赵彦萍 王亮 李洋 李英楠 聂英坤 徐亮 舒强 刘花香 李向培 厉小梅 徐晋 刘璘琛 王艳艳 沈友轩 冷晓梅 吴庆军 王立 赵岩 丁进 李治琴 牛敏 冯媛 陈倩蕴 冷南 王聪华 刘湘源 王芳 王秀娟 张舸 刘宏潇 周惠琼 王丽英 赵�关键词:骨质疏松 糖皮质激素类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血清KL-6水平分析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伴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患者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Krebs von den Lungen-6,KL-6)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北京市海淀医院明确诊断为pSS的患者80例,根据肺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检查,分为pSS不合并ILD组及pSS合并ILD组,每组4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数据,检测血清KL-6,对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对pSS合并ILD组的患者治疗1年,对比治疗前后血清KL-6水平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pSS合并ILD组血清KL-6浓度[614.00(380.75,921.00)U/ml]明显高于pSS不合并ILD组[213.50(128.25,249.75)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428,P<0.001)。两组均未发现KL-6与年龄、ESR、CRP、IgG的相关性。pSS合并ILD组治疗1年后,血清KL-6浓度[388.00(331.00,529.50)U/ml]较治疗前[687.00(379.00,1098.00)U/ml]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899,P=0.004)。结论血清KL-6水平在pSS合并ILD患者的诊断中起辅助作用,可评估病情的活动性及监测治疗效果。 费雅楠 张舸 付爽 杨群智 闫冰关键词:干燥综合征 肺间质病变 妊娠期干燥综合征管理 被引量:5 2017年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不影响女性患者的生育能力,但其与妊娠之间相互影响,影响胎儿宫内的生长发育,影响妊娠结局,增加自然流产率和早产率。妊娠期间干燥综合征的治疗目的主要是终止或抑制患者体内的异常免疫反应,保证胎儿宫内正常生长发育,预防妊娠期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系统性治疗,系统性治疗又包括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文章就干燥综合征的概述、干燥综合征与妊娠的相互影响、干燥综合征的治疗、孕期监测和妊娠时机等方面进行介绍。 张舸 闫冰 刘湘源关键词:干燥综合征 妊娠 沙利度胺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轻中度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21年 关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 gren’s syndrome,pSS)继发间质性肺炎的治疗,目前尚无统一共识,治疗常以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其中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应用最为广泛。但因CTX具有骨髓抑制、肝功能损伤、潜在致肿瘤风险、生殖毒性、出血性膀胱炎等副作用限制了其在部分患者中的应用。近年来已有多项研究发现,沙利度胺具有调节免疫、抗炎和抑制血管增生的作用,可以改善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1-2]。本研究通过临床对照实验,观察沙利度胺治疗pSS继发轻中度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NSIP)的疗效。 杨群智 张舸 费雅楠 付爽 闫冰关键词:沙利度胺 干燥综合征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308(G/A)基因多态性与依那西普疗效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TNF)-α基因多态性对依那西普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包括103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对患者进行TNF-α-308(G/A)基因多态性分析,分为GG型、GA型、AA型三组。所有患者均应用依那西普(25mg/次,1周2次)治疗。治疗4周、8周、12周时,评价患者是否达到ACR20及ACR50缓解标准。并观察不同基因类型患者病情改善情况。结果:依那西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2周后,ACR20及ACR50缓解率GG型为(94.8%、81.0%);GA型为(78.4%、59.5%);AA型为(62.5%,37.5%)。GG型ACR20和ACR50的缓解率均显著高于GA型和AA型(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TNF-α-308(G/A)基因多态性与依那西普临床疗效有一定相关性。携带TNF-α-308GG型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用依那西普的疗效优于携带GA及AA基因型患者,其各组不同基因类型之间的治疗效果差异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显现。 杨群智 张舸 和晶关键词:基因多态性 类风湿关节炎 依那西普 PsA及中重度PsV患者的超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2022年 目的探讨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与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is,PsV)患者的超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北京市海淀医院收治的40例PsA患者及同期收治的40例中重度PsV患者,两组均行肌骨超声检查,评估银屑病累及关节情况。结果PsA组患者年龄、病程均大于中重度PsV组(P<0.05),且关节疼痛患者比例更高(P<0.05)。PsA组骨侵蚀、滑膜炎(活跃期)、附着点炎、滑膜增厚、关节间隙变窄患者占比均高于中重度PsV组(P<0.05)。结论PsA组及中重度PsV组关节超声异常比较均较高,可以将关节阳性改变作为PsV是否进展到PsA的判断依据之一,应在银屑病患者中常规筛查关节超声,早期发现关节异常改变,为进一步的临床治疗提供影像支持。 李棣华 张晓蓉 张舸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 关节型银屑病 高频超声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及心理干预研究 张舸 高艳江 杨群智 付爽 费雅楠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关节超声不同表现下骨破坏指标的比较 被引量:34 2018年 目的 观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关节超声不同表现与骨破坏指标(Dickkopf-1、RANKL)的相关性,从而进一步探讨肌肉骨骼超声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和监测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的16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关节超声检查(双足第一跖趾关节、双踝关节及双膝关节)。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以下3组,A组为无聚集体组,B组为聚集体及"双轨征"组,C组为痛风石及骨侵蚀组。检测患者血清中Dickkopf-1、RANKL浓度,分析Dickkopf-1、RANKL及其他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 (1)Dickkopf-1浓度在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且C组[(1 722.2±482.7)ng/L]高于B组[(1 309.3±496.4)ng/L](t=4.418,P〈0.001),B组高于A组[(807.9±373.8)ng/L](t=6.137,P〈0.001)。(2)RANKL浓度在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且C组[(0.78±0.47) ng/L]高于B组[(0.35±0.29)ng/L](t=5.456,P〈0.001),B组高于A组[(0.10±0.09)ng/L](t=6.923,P〈0.001)。(3)病程越长,血清Dickkpof-1浓度越高(r=0.430,P〈0.001),血清RANKL浓度也越高(r=0.359,P〈0.001)。结论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关节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聚集体、双轨征、痛风石及骨侵蚀等表现。并且病程越长,骨破坏的程度有可能越严重。骨骼肌肉超声检查可以成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受累程度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费雅楠 唐素玫 张舸 李玉慧 邵苗 谢琳峰 钟昱超 张学武关键词:超声检查 胞间信号肽类和蛋白质类 人类DHODH 19C>A基因多态性对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影响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来氟米特(LEF)是一种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MARDs)。其代谢产物A771726具有抑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ihydroorotate dehydrogenase,DHODH)的作用,本研究目的是观察DHODH(rs3213422)19C>A基因多态性对LEF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包括105例RA患者,口服来氟米特20mg/d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评价患者是否达到ACR20及ACR50缓解标准。并行DHODH(rs3213422)19C>A基因多态性检测,观察不同基因类型患者病情改善情况。结果 LEF治疗RA,3个月时ACR20总体缓解率:C等位基因为70.0%,A等位基因为5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CR50总体缓解率:C等位基因为38.0%,A等位基因为28.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5)。治疗6个月时,ACR20总体缓解率:C等位基因为84.7%,A等位基因为6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ACR50总体缓解率:C等位基因为60.7%,A等位基因率为38.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 LEF治疗RA患者ACR20及ACR50缓解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DHODH(19C>A)的基因多态性与LEF治疗RA的临床疗效有一定相关性。携带C等位基因的患者应用LEF治疗的效果优于携带A等位基因的患者,两者之间的差异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 杨群智 张舸 和晶关键词:来氟米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