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俊凯

作品数:14 被引量:11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天文地球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矿业工程
  • 3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篇沉降
  • 5篇D-INSA...
  • 4篇开采沉陷
  • 4篇概率积分
  • 4篇概率积分法
  • 4篇沉陷
  • 3篇空区
  • 3篇采空
  • 3篇采空区
  • 2篇地表沉降
  • 2篇孔径雷达
  • 2篇雷达
  • 2篇合成孔径
  • 2篇合成孔径雷达
  • 2篇SAR
  • 2篇SBAS
  • 2篇DEM
  • 2篇INSAR
  • 2篇沉降监测
  • 2篇SB

机构

  • 14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国家测绘地理...
  • 3篇江苏省资源环...
  • 2篇江苏省水文水...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国土资源信息...
  • 1篇兖州煤业股份...
  • 1篇神华宁夏煤业...

作者

  • 14篇杨俊凯
  • 8篇邓喀中
  • 6篇赵伟颖
  • 5篇范洪冬
  • 4篇陈华
  • 3篇陈炳乾
  • 2篇刘沂轩
  • 2篇冯军
  • 2篇曹久立
  • 1篇严剑锋
  • 1篇殷建
  • 1篇何强
  • 1篇高明章
  • 1篇李达

传媒

  • 2篇金属矿山
  • 2篇测绘通报
  • 2篇煤矿安全
  • 1篇煤炭技术
  • 1篇煤矿开采
  • 1篇煤炭工程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测绘地理信息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8篇201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分辨率DEM对InSAR变形监测精度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1
2018年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具有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率等优势,已经发展成为矿区开采沉陷的新型监测手段,其中以二轨差分干涉处理方法最为常见,由于该方法需借助外部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DEM的精度将直接影响地表形变的监测精度。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分辨率、不同精度DEM对地表变形监测的影响。实验以河北某矿为例,对比分析了不同分辨率DEM对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监测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RTM-1比其他3种外部DEM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适合作为外部参考DEM。
卢莹颜惠庆杨俊凯杨俊凯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
基于SBAS的采动区高速路沉降监测与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本文采用SBAS技术提取采空区上方高速公路高相干点的时序沉降量,并利用试验证明了SBAS技术具有监测线状建筑的能力,对建筑物下采煤的安全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严剑锋杨俊凯赵伟颖殷建
关键词:建筑物下采煤SBAS采空区上方高速路干涉图变参数
基于超短基线InSAR技术的老采空区地表残余沉降监测
在煤矿开采过程结束后受地应力、外力或岩体材料强度衰减等因素作用,岩体系统平衡将再次被打破,产生应力再分布,造成岩层和地表的再次移动和变形,这一过程称之为老采空区的残余形变.老采空区的残余形变相比开采过程中的形变虽然量值较...
陈炳乾邓喀中黄继磊杨俊凯王刘宇
关键词:老采空区地表沉降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基于D-InSAR与概率积分法的开采沉陷监测与预计
为掌握采动区附近高等级公路的变形趋势,针对传统开采沉陷监测方法存在诸多缺陷的问题,将合成孔径雷达技术(D-InSAR)与概率积分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矿山开采沉陷监测与预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D-In-SAR技术对兖州某矿...
杨俊凯陈炳乾邓喀中何强赵伟颖
关键词:煤矿开采概率积分法合成孔径雷达
文献传递
基于D-InSAR和概率积分法的矿区沉降预计被引量:6
2015年
提出利用D-In SAR技术确定主要影响半径,结合GPS实测值,求取了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预计值与实测值误差在0.25 m之内,实验证明该方法可更好地用于矿区地表形变的沉降预计。
杨俊凯邓喀中赵伟颖陈华冯军
关键词:D-INSARGPS概率积分法
结合SIFT和RANSAC算法的InSAR影像配准被引量:13
2015年
配准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 SAR)得到干涉图前的关键步骤。本文提出了基于SIFT和RANSAC的In SAR影像配准。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和随机采样一致性(RANSAC)相结合,得到特征稳定、匹配点对可靠的In SAR影像配准。利用PALSAR数据及Terra SAR-X数据,进行不同分辨率、不同波段的SAR影像配准试验,结合生成的干涉图条纹的清晰程度,评价其精度。并与目前主流的交叉互相关方法得到的相干系数进行了对比,证明了该方法在In SAR影像配准应用中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陈华邓喀中张以文范洪冬杨俊凯
时序累积DInSAR与GIS结合的矿区沉降监测与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为获取长时间序列上矿区地表时空沉降过程并验证其精度,提出一种时序累积DInSAR和GIS分析相结合的矿区地表沉降监测及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选取具有较短时空基线的SAR影像进行二轨DInSAR处理;然后将每组形变图中具有高相干性的点位的地表沉降进行累加;最后,将累计沉降量与GIS空间分析工具相结合,获取矿区地表形变和铁路形变动态发展过程。采用6景高分辨率的RADARSAT-2影像进行了实验,与水准测量数据对比验证的结果表明,该方法监测结果精度可靠,平均绝对误差为0.018 m,最大下沉误差为0.042 m。
郑美楠邓喀中陈华魏纪原杨俊凯
关键词:DINSAR地表沉降GIS
基于D-InSAR技术和灰色Verhulst模型的矿区沉降监测与预计被引量:31
2015年
针对在地形复杂的矿区沉降观测资料不易获取的问题,将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技术(D-In SAR)与灰色Verhulst模型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矿山开采沉陷监测和预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对覆盖大柳塔煤矿某工作面的12景Terra SAR-X雷达数据进行D-In SAR处理,获取观测站沉降值;然后根据沉降量与时间的关系建立了基于灰色Verhulst模型的预测函数,对开采沉陷发展规律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3个测试点D-In SAR监测数据的绝对和相对误差分别为2.8~15 mm,0.9%~6%;结合灰色Verhulst模型预测的绝对和相对误差分别为3.4~18.8 mm,1.2%~5.7%。上述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有效弥补矿区沉降实测数据的不足,为实现矿区开采沉陷监测和预计的一体化软件设计提供参考。
杨俊凯范洪冬赵伟颖冯军
关键词:D-INSAR灰色VERHULST模型预测函数
融合D-InSAR和Offset-tracking技术的矿区沉降信息提取被引量:5
2017年
矿区开采沉陷具有沉降速度快、量值大的特点,针对使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很难正确获取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下沉全盆地信息的问题,提出融合D-InSAR和Offset-tracking技术提取矿区沉降信息的方法。试验以陕西某矿52304工作面为例,分别采用D-InSAR和Offset_tracking技术提取了下沉盆地微小及大梯度形变信息,分析了D-InSAR中失相干问题和Offset_tracking的监测优势,最后将两者得到的结果进行融合,获取了工作面上方的时序形变图,实例中最大下沉处的相对误差为0.5%~7.3%。结果表明,Offset-tracking可以有效解决D-InSAR无法监测矿区大梯度沉降的问题,该方法可为矿区开采沉陷监测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刘沂轩杨俊凯范洪冬杜珍应曹久立
关键词:D-INSAR开采沉陷
基于SBAS技术的采动区形变对建筑物的影响监测被引量:8
2015年
针对DIn SAR技术易受时空失相关、大气相位延迟等影响的问题,应用小基线集(SBAS)技术对9景ALOS PALSAR数据进行处理,获取了采动区中村庄区域在2007-2011年的累计沉降量。结果表明,在影像获取的时间段内该区域最大下沉值超过800 mm,SBAS监测结果小于600 mm沉降值与水准测量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0.98,最大相差19.8 mm;根据测量点的时序沉降分析,应用SBAS技术监测矿区移动盆地边界及建筑物区域地表移动临界倾斜值所在区域是可靠的。
赵伟颖邓喀中杨俊凯范洪冬
关键词:SBAS建筑物ALOSPALSAR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