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庆

作品数:15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生物学
  • 9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紫胶
  • 3篇蚂蚁
  • 3篇节肢动物
  • 3篇互利
  • 3篇互利关系
  • 3篇红火蚁
  • 2篇营养级
  • 2篇植物
  • 2篇生境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生态系统功能
  • 2篇土壤
  • 2篇偏最小二乘
  • 2篇气象
  • 2篇气象因子
  • 2篇群落
  • 2篇紫胶虫
  • 2篇物种
  • 2篇空间格局研究
  • 2篇发生率

机构

  • 15篇中国林业科学...
  • 5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5篇王庆
  • 10篇陈又清
  • 9篇卢志兴
  • 5篇石雷
  • 5篇赵婧文
  • 4篇杜婷
  • 4篇李巧
  • 4篇廖怀建
  • 2篇毕猛
  • 2篇马思佳
  • 1篇周成理

传媒

  • 3篇林业科学研究
  • 3篇环境昆虫学报
  • 2篇昆虫学报
  • 2篇云南大学学报...
  • 2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火蚁入侵强度对本地蚂蚁群落物种的发现-支配权衡的影响
2020年
【目的】发现-支配权衡(discovery-dominance trade off)在物种间的竞争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了解不同强度的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入侵对本地蚂蚁群落物种的发现-支配权衡的影响,从而探讨红火蚁与本地蚂蚁的竞争机制。【方法】于2017年10-11月,在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的一滇橄榄种植基地利用诱饵法和陷阱法结合的方式引诱和收集蚂蚁,观察并记录常见蚂蚁种类的发现能力、招募能力、支配能力、最早发现诱饵的时间段及个体数。【结果】红火蚁的入侵显著影响了本地蚂蚁群落物种的发现-支配权衡。强入侵区(5.6个活动蚁巢/100 m^2)蚂蚁群落中物种的相对发现能力和相对支配能力不存在相关性;弱入侵区(0.14个活动蚁巢/100 m^2)蚂蚁群落中两者存在较弱的负相关性,但不显著;对照区(无蚁巢)中两者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强入侵区:r=-0.01,P=0.97;弱入侵区:r=-0.60,P=0.21;对照区:r=-0.81,P=0.04)。强入侵区的红火蚁种群普遍在5 min之内就能发现诱饵,而弱入侵区的种群需要10~60 min才能发现诱饵(χ^2(5)=33.37,P<0.001);强入侵区的红火蚁种群在发现诱饵频率和支配行为频率上均显著高于弱入侵区(发现诱饵频率:χ^2(1)=17.27,P<0.001;支配行为频率:χ^2(1)=6.25,P=0.03),而招募频率在两种入侵区间无显著差异(χ^2(1)=1.75,P=0.55)。【结论】红火蚁入侵打破了本地蚂蚁群落物种的发现-支配权衡,而且随着红火蚁种群规模的增大,从能够影响到完全打破这种发现-支配权衡。研究结果可为了解红火蚁入侵机制提供证据。
燕迪卢志兴王庆于潇雨张念念李巧陈又清
关键词:红火蚁蚂蚁群落入侵种觅食策略
天然次生林和4种人工林树冠层蚂蚁功能多样性研究
2019年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林地中树冠层蚂蚁功能多样性的变化,本研究采用树栖蚂蚁陷阱法调查云南省绿春县天然次生林和4种人工林的树冠层蚂蚁群落,并调查了植物多样性及植物垂直密度变化。测定54种蚂蚁的头长、头宽、胸长和后足腿节长,并计算和比较了不同类型样地间的功能丰富度、功能均匀度和功能离散度的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林地间树冠层蚂蚁的功能丰富度指数(FR_(ic))有显著差异,紫胶林和紫胶林-玉米混农林显著高于桉树林、天然次生林和橡胶林,同时橡胶林显著高于桉树林;不同类型林地间树冠层蚂蚁的功能均匀度指数(FE_(ve))有显著差异,天然次生林和紫胶林显著高于桉树林。不同类型林地间树冠层蚂蚁的功能离散度指数(FD_(iv))有显著差异,桉树林、橡胶林和紫胶林显著高于紫胶林-玉米混农林,且橡胶林显著高于天然次生林。(2)树冠层蚂蚁功能均匀度随枯落物盖度的增加而升高;功能离散度随枯落物盖度、草本植物盖度和>300 cm处的垂直密度的增加而升高。不同林地类型中紫胶林的树冠层蚂蚁功能多样性相对较高,而这其中枯落物盖度、草本植物盖度和>300 cm处的垂直密度等环境因素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人工林进行合理的管护有利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实现和保护。
赵婧文卢志兴王庆陈又清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人工林生态系统功能
紫胶生产对土壤及寄主植物营养元素含量和分布的影响
2019年
土壤、植物中的营养元素含量特征是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探讨人工紫胶林中紫胶生产对土壤及寄主植物中营养元素含量和分布的影响,本研究调查了不同强度紫胶生产样地中植物根、茎、叶、枝条各部位以及土壤不同深度的氮、磷、钾营养元素含量。结果显示:不同强度的紫胶生产会显著影响植物氮的含量,但是对磷和钾没有显著的影响。低强度紫胶生产样地的植物含氮量显著高于高强度紫胶生产和无生样地植物的含氮量。不同强度的紫胶生产对土壤中全氮、速效磷的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是对全磷、全钾和速效钾有显著影响,高强度紫胶生产样地土壤中全磷和全钾的含量都显著低于无生产样地。本研究揭示了紫胶林生态系统中低强度的紫胶生产会提高植物中氮元素的含量,同时紫胶生产会降低土壤中磷和钾的含量,对紫胶生产的持续经营有一定指导意义。
王庆卢志兴赵婧文陈又清
关键词:养分循环营养元素土壤寄主植物
基于气象因子的马尾松毛虫发生率空间格局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为预测未来我国马尾松毛虫的潜在变化趋势,以2002—2012年全国范围内马尾松毛虫的地级逐年平均发生率作为预测指标,[方法]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获得马尾松毛虫平均发生率与相关气象因子的回归方程,并结合地理空间数据与未来气象数据,得到马尾松毛虫平均发生率空间格局模型。[结果]表明:以筛选后的12个气象因子建立的马尾松毛虫平均发生率空间格局模型精度达到86.98%,具有较强的可靠性。据此预测2020s,2050s,2080s的马尾松毛虫平均发生率空间格局,并与2002—2012年的空间格局相比,结果显示:华东及华中地区虫害中度和重度发生面积均明显增加,有扩散的趋势;华东地区的轻度发生面积总体为缩减;而华南部分地区虫害轻度发生面积扩增。[结论]以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所得的空间格局模型具有实际预测意义,可以预测我国未来马尾松毛虫平均发生率的变化趋势。
王庆毕猛杜婷廖怀建石雷
关键词:马尾松毛虫气象因子发生率偏最小二乘
紫胶林中蚂蚁-紫胶虫互利关系和寄主植物多样性对节肢动物各营养级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昆虫之间的互利关系和植物多样性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蚂蚁-紫胶虫互利关系的下行效应以及寄主植物多样性的上行效应对节肢动物群落各营养级的影响。【方法】试验样地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雅邑乡的人工紫胶林中。通过随机裂区试验方法,于2016年8月和9月分两次用手捡法、网扫法和震落法采集了蚂蚁-紫胶虫3种互利关系处理(有互利关系、无互利关系和自然对照)以及3种植物多样性处理(单一种植、2树种混植和3树种混植,分别代表植物多样性1, 2和3)下样地寄主植物上所有的节肢动物,并按照不同营养级将其分类。【结果】蚂蚁-紫胶虫互利关系会显著降低消费者多度[有互利关系(14.2±0.95)<自然对照(18.57±1.13)<无互利关系(23.27±1.38),(F=4.290,P=0.017)],植物多样性会显著提高消费者多度[植物多样性1(13.49±2.54)<植物多样性2(16.31±2.50)<植物多样性3(25.01±2.47),(F=56.03,P<0.001)];在两者的交互作用下,无论哪个植物多样性水平上,有互利关系处理的消费者多度都显著低于无互利关系处理的消费者多度(F=6.850,P<0.001)。互利关系对捕食者多度无显著影响(F=1.277,P=0.284),植物多样性会显著增加捕食者多度[植物多样性1 (1.72±0.49)<植物多样性2 (3.42±0.54)<植物多样性3 (3.59±0.55),(F=10.976,P<0.001)],两者的交互作用对捕食者多度无显著影响(F=0.428,P=0.788)。互利关系和植物多样性会显著增加蚂蚁多度[自然对照(44.08±8.94)<有互利关系(324.82±65.35),(F=48.9,P<0.001)],[植物多样性1(86.31±12.51)<植物多样性3 (131.20±18.80)<植物多样性2(151.27±21.68),(F=137.85,P<0.001)],两者的交互作用也会显著增加蚂蚁多度(F=80.31,P<0.001)。【结论】蚂蚁与紫胶虫的互利关系显著降低植物上的植食性害虫,对捕食者不产生显著作用,但显著提高蚂蚁多度;而植物多样性对节肢动物各营养级都有
王庆卢志兴赵婧文陈又清
关键词:蚂蚁紫胶虫互利关系营养级
基于气象因子的松墨天牛发生率空间格局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根据全国范围内2002—2012年松墨天牛逐年发生数据,选取发生松墨天牛虫害地级行政区的平均发生率作预测指标,在Climate China v4.40气候模拟软件中,计算出发生地区的气象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得到松墨天牛平均发生率与气象因子的回归方程,即松墨天牛平均发生率空间格局模型,并结合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预测未来我国松墨天牛虫害的潜在变化趋势。结果显示:结合筛选的12个气象因子建立的松墨天牛平均发生率空间格局模型,预测精度为83.14%,据此预测松墨天牛平均发生率在2020s、2050s、2080s的空间格局与2002—2012年相比主要呈现出四川东部、贵州中部地区中度和重度虫害发生面积明显增加;湖南东部、江西西部和浙江西部地区虫害重度发生面积明显增加;陕西东南部虫害重度发生面积减少;山东东部、安徽中部虫害轻度发生面积明显缩减的趋势。
王庆毕猛马思佳石雷
关键词:气象因子松墨天牛发生率偏最小二乘回归
青斑蝶Tirumala limniace成虫颜色偏好性研究
青斑蝶Tirumala limniace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云南、海南、广东和台湾等省份,是我国构建开放式蝴蝶自由飞舞景观生态园的主要蝶种。在构建开放式蝴蝶自由飞舞景观时,其关键技术是调控蝴蝶成虫行为,将成虫控制在特定区域内...
廖怀建刘微芬石雷王庆杜婷马思佳周成理
关键词:黑夜
互利关系和植物多样性对节肢动物群落不同营养级的影响路径和强度被引量:4
2020年
食物网中的上行效应和下行效应对于群落的动态和生态系统功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旨在探讨互利关系和植物多样性对节肢动物群落中食物网不同营养级之间的影响。通过随机裂区试验方法,分别设置了3种蚂蚁⁃紫胶虫互利关系处理(有互利关系、无互利关系和自然对照)以及3种植物多样性处理(单一种植、2树种混植和3树种混植),于2016年8月和9月分两次用手捡法、网扫法和震落法采集试验地寄主植物上所有的节肢动物,并按照不同营养级将其分类。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对不同营养级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路径和强度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1、互利关系对捕食者和消费者均有显著的下行作用,有互利关系处理下蚂蚁对捕食者的路径强度要强于自然对照组,互利关系对捕食者的影响要强于对消费者的影响。2、植物多样性会通过影响植物的生物量而对消费者和捕食者产生显著的上行效应影响,这种影响会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显著减小。3、消费者主要受植物多样性的上行效应影响,而捕食者主要受互利关系的下行效应影响。有互利关系的食物网结构更加复杂,营养级之间的相互作用更为显著。探讨了以蚂蚁⁃紫胶虫互利关系为核心作用的紫胶林生态系统中互利关系和植物多样性对节肢动物食物网中各营养级的影响,揭示了上行效应和下行效应对各营养级的作用途径和强度,其结果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王庆卢志兴赵婧文陈又清
关键词:食物网互利关系植物多样性结构方程模型
物种丰富度及物种间相互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木本紫胶虫寄主植物苗木为例被引量:3
2018年
为探究植物物种丰富度及物种间相互作用对物种及群落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调查了牛肋巴、木豆、南岭黄檀等3种紫胶虫寄主木本植物苗木在不同植物物种数及树种组合下群落的生物量.结果显示:在苗木期,不同植物受物种丰富度和物种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不同,牛肋巴在单一种植时地上生物量最高,随着物种丰富度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与其他树种的混合种植不利于生长;木豆在物种丰富度为2时地上生物量最高,在与南岭黄檀混合种植时其生长状况最好;南岭黄檀在各种处理下其生物量没有明显差异,未受到物种丰富度及物种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在一定种植密度下,3种植物所组成的植物群落地上总生物量与物种丰富度呈单峰曲线关系.研究说明了在较小种植密度下,木本植物苗木期的个体及植物群落生产力会受到物种丰富度及物种相互作用的影响,但具体树种存在一定差异.在紫胶林的营建过程中,在高密度情况下,牛肋巴不适宜与其它树种混植,而木豆与南岭黄檀合理混植有利于寄主植物生长,可以提高紫胶林的生产力.
王庆卢志兴赵婧文陈又清
关键词:生态系统功能物种丰富度紫胶
区域景观中生境特异性对昆虫多样性的影响——以西双版纳为例被引量:8
2021年
生境特异性(habitat-specific)在维持生物多样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了解在区域景观中,不同类型生境对不同类群昆虫多样性的贡献及群落结构差异,从大尺度上探讨昆虫多样性分布格局和维持机制。于2019年8—9月,在西双版纳地区利用样线调查法,调查了保护区、次生林、人工林和农田4种生境中蝴蝶、蝽和甲虫的物种数、特有物种数,分析了昆虫群落的生境特异性指数、群落结构相似性及物种丰富度与生态因子的关系。共采集昆虫2588头,其中蝴蝶94种(744头),蝽197种(1094头),甲虫129种(750头),保护区的昆虫物种数和特有物种数均高于其余类型生境。保护区昆虫群落的生境特异性指数实测值高于期望值,而其余类型生境昆虫群落的生境特异性指数实测值均低于期望值;不同类型生境间,3个类群的昆虫群落汇总的生境特异性指数不存在显著差异(F_(3,57)=2.054),甲虫生境特异性指数差异显著(F_(3,55)=3.478),蝴蝶(F_(3,38)=1.504)和蝽类(F_(3,53)=1.153)生境特异性指数差异不显著。群落结构相似性分析显示,保护区和农田的3个类群昆虫群落汇总的群落结构差异显著;次生林和人工林的蝴蝶群落结构差异显著,保护区和次生林的蝽类群落结构差异显著,甲虫昆虫群落结构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还发现,只有生境类型对昆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产生的影响极显著(P<0.01),而其他生态因子的影响不显著。在大尺度区域景观中,保护区对昆虫群落的多样性影响最大,生境类型与昆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密切相关,保护较好的天然林是维持区域昆虫群落分布格局和多样性的重要机制。
张翔卢志兴王庆高舒桐唐春英李巧陈又清
关键词:昆虫多样性群落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