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巧

作品数:114 被引量:465H指数:15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云南省重点学科“森林保护学”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9篇生物学
  • 52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8篇昆虫
  • 27篇物种
  • 26篇群落
  • 17篇生物多样性
  • 17篇干热
  • 17篇干热河谷
  • 15篇多样性
  • 12篇植物
  • 11篇昆虫多样性
  • 11篇害虫
  • 10篇小蠹
  • 9篇元谋干热河谷
  • 9篇指示物
  • 8篇指示物种
  • 8篇生物指示
  • 8篇紫胶
  • 8篇紫胶虫
  • 8篇物种丰富度
  • 8篇丰富度
  • 7篇云南松

机构

  • 61篇西南林业大学
  • 46篇西南林学院
  • 41篇中国林业科学...
  • 8篇北京林业大学
  • 5篇国家林业局
  • 4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大理学院
  • 3篇中山大学
  • 2篇云南省林业科...
  • 2篇学研究院
  • 1篇贵州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云南省森林灾...
  • 1篇云南西双版纳
  • 1篇绥阳县林业局
  • 1篇保山市林业技...

作者

  • 114篇李巧
  • 40篇陈又清
  • 27篇卢志兴
  • 20篇陈彦林
  • 13篇张威
  • 12篇王思铭
  • 10篇周兴银
  • 9篇刘春菊
  • 8篇熊忠平
  • 7篇冯萍
  • 7篇郭萧
  • 6篇马艳滟
  • 6篇徐正会
  • 4篇和秋菊
  • 4篇涂璟
  • 4篇王绍云
  • 4篇贝荣塔
  • 4篇杨自忠
  • 4篇王庆
  • 4篇刘霞

传媒

  • 10篇西南林学院学...
  • 8篇林业调查规划
  • 6篇西北林学院学...
  • 6篇中国森林病虫
  • 5篇云南大学学报...
  • 5篇云南农业大学...
  • 4篇林业科学
  • 4篇生态学报
  • 4篇生物多样性
  • 4篇福建林学院学...
  • 4篇西部林业科学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Entomo...
  • 3篇浙江林学院学...
  • 3篇西南林业大学...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昆虫知识
  • 2篇昆虫学报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9
  • 7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9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8篇2011
  • 4篇2010
  • 13篇2009
  • 12篇2008
  • 5篇2007
  • 9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1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元谋干热河谷不同人工林中鞘翅目甲虫多样性比较被引量:14
2007年
在元谋干热河谷采用网扫法调查了云南松林、桉树林、新银合欢林、桉树+新银合欢林、印楝林及多树种混交的人工林鞘翅目昆虫多样性。结果表明,鞘翅目甲虫标本925号,计71种,分属18个科,其中叶甲科种类最丰富,象甲科数量最丰富。人工林鞘翅目昆虫群落物种丰富度在7~2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1.249~2.562,昆虫多样性总体较低。各样地鞘翅目群落之间为不相似水平。云南松林鞘翅目昆虫群落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及Pielou指数分别为20、2.562、0.104和0.855,其多样性最高,多树种混交林较高,印楝林较低,而桉树林、新银合欢林、桉树+新银合欢林多样性极低。多树种混交的恢复对昆虫多样性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
李巧陈又清刘方炎郭萧陈祯付文
关键词:鞘翅目物种多样性人工林干热河谷
紫胶虫生境蜘蛛群落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2006年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紫胶虫生境的蜘蛛群落多样性。据初步分析,共采获蜘蛛标本725头,计65种,数量以猫蛛最多,而种类则以园蛛最为丰富。在群落多样性方面,放养紫胶虫时间较长的人工林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大于另3块样地,群落相似性系数为0.322-0.642。除放养紫胶虫时间最长的天然次生林和放养紫胶虫1 a的人工林之间的相似性为中等不相似水平外,其它两生境之间相似性都为中等相似或接近中等相似水平,反映了紫胶虫生境的蜘蛛群落不因紫胶虫放养干扰而减少。
陈彦林陈又清李巧章彦周兴银
关键词:蜘蛛群落
普洱市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区蜘蛛多样性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样地调查法、生物多样性分析法研究云南省普洱市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区刺栲—华南石栎—红木荷群落(Ⅰ)、思茅松—小果栲—红木荷群落(Ⅱ)、披针叶楠—粗穗石栎—刺栲群落(Ⅲ)、西南桦—红木荷—飞机草群落(Ⅳ)和人工植被(Ⅴ)的蜘蛛群落多样性。共采集蜘蛛标本2 018头,隶属于24科77属152种。5个样地蜘蛛群落中III的物种多样性最大,Ⅰ、Ⅳ和Ⅴ多样性水平接近且居中,Ⅱ最小;群落Jaccard相似性系数为0.279-0.425,任意2个样地蜘蛛群落为中等不相似水平。Ⅱ受到的人为干扰最严重,急需保护;Ⅲ的多样性水平最高,具有优先保护价值。灌草层蜘蛛亚群落最能代表整个蜘蛛群落的多样性状况,其物种丰富度S值与植物多样性显著相关。
李巧杨自忠陈又清王思铭郑勇朱云辉王绍云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蜘蛛群落物种丰富度植物多样性
纵坑切梢小蠹危害云南松茎干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近年来 ,云南省数万公顷云南松林被纵坑切梢小蠹毁损 .选取滇中地区石林县长湖及宜良县小白龙云南松蠹害林区为主要研究对象 ,通过对纵坑切梢小蠹蛀干期不同阶段抽样伐树调查 。
李巧王海林
关键词:纵坑切梢小蠹云南松
云南元谋干热河谷不同生态系统节肢动物群落比较研究
元谋干热河谷位于中国西南地区云南省元谋县境内,生态环境极度脆弱,是我国植被恢复最困难的地区之一,大量的生态恢复实践在该地区开展。在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地区根据生态系统类型的不同设置试验地,进行节肢动物群落研究。试验地包括7种...
李巧
关键词:节肢动物群落生态系统生态恢复
紫胶林-农田复合生态系统甲虫群落多样性被引量:15
2009年
在云南绿春县牛孔乡采用网扫法调查了紫胶林-农田复合生态系统(LPFE)中稻田(Ⅰ)、旱地(Ⅱ)、天然紫胶林(Ⅲ)、人工紫胶林(Ⅳ)的甲虫群落。采集标本3569号,隶属26科358种;象甲科种类最丰富,占全部种类的17.0%;瓢虫科数量最丰富,占个体总数的22.9%。虎甲科、隐翅甲科等物种数和个体数量在Ⅰ~Ⅳ中的分布没有明显差异;而叩甲科、粗角叩甲科、朽木甲科、伪叶甲科、瓢虫科、天牛科、负泥虫科、叶甲科和象甲科等有明显差异。LPFE、Ⅰ、Ⅲ和Ⅳ甲虫物种多度分布符合对数级数模型,Ⅱ符合分割线段模型。Ⅰ~Ⅳ的甲虫多样性为:Ⅲ>Ⅳ>Ⅰ>Ⅱ。指出了栖息于植物上的甲虫群落能度量不同土地利用生境的区别,不同类群的甲虫对于生境的指示作用不同:叩甲等可以指示农田和林地的差异,而朽木甲、天牛、叶甲和象甲可以用于指示天然林和人工林生境的区别。LPFE具有区域内土地利用方式多样化的特点,对维持甲虫的多样性水平具有积极作用。Ⅲ在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Ⅱ在系统中具有很低的多样性。
李巧陈又清陈彦林严伟伟王思铭
关键词:鞘翅目农业土地利用紫胶虫
金沙江干热河谷人工林地表的蚂蚁群落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比较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7种人丁林地表蚂蚁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多度和多样性,揭示各种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状况及其对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为云南干热河谷地区的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在云南省元谋县荒漠化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的桉树林、膏桐林、膏桐-新银合欢林、印楝林、印楝-大叶相思林、印楝-苏门答腊金合欢林以及印楝-新银合欢林7种人工林中设置调查样地,分别于2011年4月(旱季)和8月(雨季)运用陷阱法对各样地地表蚂蚁群落进行抽样调查。在样地内设置1条200m长的样带,每隔10m布设1个口径80mm、高150mm的陷阱,共20个;以50mL50%的丙三醇作为陷阱溶液,陷阱放置5天后取出其内的蚂蚁,用95%酒精保存。每类型样地设2~3个重复样带。【结果】1)物种组成:金沙江干热河谷人工林地表蚂蚁群落由5亚科17属36种组成,切叶蚁亚科属种最丰富,有6属18种;蚁亚科次之,有5属10种;臭蚁亚科有4属6种;猛蚁亚科和盲蚁亚科仅1属1种。铺道蚁属种类最丰富,有6种;其次是小家蚁属,有4种。旱季(4月)采集到地表蚂蚁2127头18种,个体数量最多的分别是黑头酸臭蚁和中华小家蚁;雨季(8月)采集到地表蚂蚁1874头25种,个体数量最多的分别是扁平虹臭蚁和克氏铺道蚁。金沙江干热河谷人工林旱季地表蚂蚁群落组成和雨季不同,雨季蚂蚁群落表现出其物种组成与植被性质趋于一致的特点。2)多度和多样性:7种人工林中,印楝林蚂蚁多度最大,无论在旱季还是雨季,都显著大于桉树林和印楝-合欢林;印楝-大叶相思林蚂蚁多样性最高,桉树林蚂蚁多样性最低。在旱季,所有人工林地表蚂蚁多样性之间无显著差异;在雨季,印楝-大叶相思林地表蚂蚁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6种人丁林。7种人工林之间�
李巧卢志兴张威马艳滟冯萍
关键词:蚁科物种组成生物指示人工林
退化生态系统生态恢复评价与生物多样性被引量:17
2008年
概述了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生物多样性研究概况,退化生态系统生态恢复评价研究现状,以及指示生物在退化生态系统生态恢复评价中的应用。指出应加强对指示生物的生物学特点及生态学意义的研究,揭示其与植被恢复、土壤恢复乃至生态系统功能恢复之间的相关性,明确指示生物在生态恢复评价中的指示意义。同时,通过考察植被结构、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过程来评价生态恢复的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李巧陈彦林周兴银贝荣塔尹立红熊忠平
关键词:退化生态系统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指示生物
地表蚂蚁在云南萨王纳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指示作用被引量:7
2015年
为了查清地表蚂蚁在萨王纳地区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指示作用,采用陷阱法调查了云南省萨王纳地区人工林和自然植被地表蚂蚁多样性。(1)群落物种组成:采集蚂蚁40467头,隶属于5亚科19属47种。扁平虹臭蚁Iridomyrmes anceps是保护较好自然植被的常见种;而迈氏小家蚁Monomorium mayri是干扰较大的自然植被及多数人工林的常见种。(2)多度和α多样性:在人工林中,印楝林地表蚂蚁群落多度和α多样性最高,桉树林次之,新银合欢林最低。(3)群落相似性及β多样性:印楝林地表蚂蚁群落与自然植被灌草丛较接近,而其它人工林蚂蚁物种组成不相似;新银合欢林β多样性最高,βCs值在0.481—0.935;印楝林较低,βCs值在0.200—0.478。(4)相关性分析:地表蚂蚁群落物种丰富度S值及ACE值和草本植物群落S值及ACE值均正相关。印楝林和桉树林具有较高的α多样性,在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积极意义;而新银合欢林是生境极度退化区域的重要植被恢复模式之一,这3种人工林对于萨王纳地区植被恢复具有重要作用。蚂蚁群落α多样性能够作为生物多样性的指示物,指示云南萨王纳地区植被恢复中生物多样性的状况。
李巧卢志兴张威马艳滟冯萍
关键词:蚁科物种组成生物指示人工林
切梢小蠹伴生菌分离培养及其种类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探究切梢小蠹伴生菌的种类,在10个不同的地点采集树干内的切梢小蠹成虫及其坑道蓝变组织样品,采用MEA培养基对伴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切梢小蠹的伴生菌子实体和菌落形态各异,分属Ophiostoma和Leptogramphium。虫种上,云南切梢小蠹、横坑切梢小蠹和松芽小蠹的伴生菌多为Ophiostoma spp.,而华山松切梢小蠹伴生菌多为Leptogramphium spp.;寄主上,云南松和思茅松上的切梢小蠹伴生菌多为Ophiostoma spp.;而华山松上的小蠹虫伴生菌为Leptogramphium spp.。研究结果为揭示切梢小蠹的危害机理提供了基础信息。
王晓渭袁瑞玲余俊旭李巧陈鹏
关键词:切梢小蠹伴生菌寄主植物多样性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