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州

作品数:1 被引量:13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多普勒超声技...
  • 1篇支皮瓣
  • 1篇皮瓣
  • 1篇皮瓣设计
  • 1篇微泡
  • 1篇微泡增强
  • 1篇超声
  • 1篇超声技术
  • 1篇穿支
  • 1篇穿支皮瓣

机构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篇昝涛
  • 1篇李青峰
  • 1篇谢峰
  • 1篇谢芸
  • 1篇顾斌
  • 1篇刘凯
  • 1篇李海州

传媒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年份

  • 1篇2015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微泡增强多普勒超声技术在锁骨上动脉穿支皮瓣设计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 探讨微泡增强多普勒超声技术(microbubble-enhanced ultrasound,MEUS)在锁骨上动脉穿支皮瓣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5月至2013年10月,术前对20例26个皮瓣先采用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血管探查,在此基础上再行MEUS检测定位锁骨上动脉穿支血管,判断并归类锁骨上动脉穿支类型,选取管径粗、流速快、蒂部长、旋转点近的穿支血管设计皮瓣.术后对有无造影剂相关并发症及皮瓣存活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在常规彩超下探测出来自锁骨上动脉的穿支共37条,穿支管径0.5 ~0.8 mm,平均(0.6±0.1) mm;超声造影增强后,穿支血管的血流信号明显提高,探查到48条血管(P<0.05);同一血管在MEUS下的平均管径为(0.7±0.3) mm,常规彩超下为(0.6±0.1) mm,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MEUS和三维重建结果显示,锁骨上动脉前胸支在65.4%(17/26)的皮瓣中管径大,血流稳定,可以作为穿支皮瓣的优势血管.26个皮瓣术前定位的穿支在术中均获得证实,并有25个采用了术前定位的血管作为血管蒂,1个由于术中发现穿支细、蒂部短而改用扩张的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仅有1例发生造影剂相关不良反应,表现为恶心、胃纳差等胃肠道反应,未予治疗,1d后自行好转.术后随访3~16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结论 锁骨上动脉作为进入皮瓣的终末支血管,存在不同的穿支类型.MEUS作为一项准确、可靠的术前探测手段,可应用于锁骨上动脉穿支的术前定位,以选择优势血管而设计最佳皮瓣,提高手术成功率.
袁宇雯李海州顾斌刘凯谢峰谢芸李青峰昝涛
关键词:穿支皮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