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斌
- 作品数:45 被引量:302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3D打印技术联合PBL教学模式在整复外科教学中的认知研究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索3D打印技术联合PBL教学模式在整复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并随机分发给不同年级和学校的医学生进行填写,最后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结果在接受本次调查的总人数中,认可传统教育模式的学生占总数的46.7%(n=28),认可PBL教学模式的调研学生占总数的58.3%(n=36),认可在实施PBL模式的基础上配合3D打印技术展开课堂教学的学生占总数的68.3%(n=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人体复杂解剖结构的掌握程度、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临床技能的熟练程度,应用3D打印技术联合PBL模式的评分分别为71.14±17.56、75.36±16.15、73.20±16.78,均明显高于单独PBL教学模式与单独传统模式的评分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整复外科教学过程中,PBL结合3D打印技术的联合模式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 李悦华顾斌李青峰王智超
- 关键词:整复外科PBL教学模式3D打印
- 眶脂肪重置矫正上睑凹陷被引量:19
- 2013年
- 目的 探讨上睑眶隔脂肪重置及眶脂肪包膜内脂肪颗粒填充矫正上睑凹陷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48例上睑凹陷者,采用切开法重睑成形术常规切口,水甲切开眼轮匝肌,剪开眶隔膜,显露眶脂肪,松解眶脂肪包膜与眶隔膜间的疏松连接,将移位的脏脂肪牵引、复化到凹陷区,并做定位缝合。对眶脂肪容量不足的患者,在凹陷区的眶脂肪包膜内注入适量脂肪颗粒.并向后上方部分推移。达眶上缘空虚的区域,复位眶隔膜以补不足,常规缝合切口。结果 48例(96只眼)中32例(61只眼)获6-42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1个月,上睑凹陷消失,重睑线流畅、两侧对称,跟部外观接近美学标准,无并发症。结论对上睑凹陷患者,施行眶脂肪重新分配和(或)眶脂肪包膜内脂肪颗粒移植,使眶脂肪的位置和容量达到解剖结构上的恢复,有利于眼外形的美化.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 刘翠云梅红芦钰杨放刘静陈军梅顾斌
- 关键词:上睑凹陷脂肪颗粒移植
- 鼻再造术中衬里组织的修复方法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探讨鼻再造术中衬里组织的修复方法。方法根据局部组织条件,应用局部翻转皮瓣、口腔黏膜瓣、鼻唇沟皮瓣和预构皮瓣等方法,对24例鼻缺损患者的鼻衬里进行了修复,并转移额部皮瓣和移植自体肋软骨行鼻再造术。术后通过6-34个月的随访,以了解鼻腔衬里组织的情况,如挛缩、破溃等,评价各方法的疗效。结果本组17例采用局部翻转皮肤、瘢痕作为鼻腔衬里,1例采用口腔黏膜瓣,5例采用局部皮瓣,1例采用预构皮瓣重建衬里。再造鼻额部皮瓣及衬里皮瓣均存活,外形逼真,仅瘢痕瓣通气不良。结论在鼻再造术中,正确评估鼻部缺损范围、程度及鼻周残留组织量,选择适当的衬里修复手术方案,可收到良好的手术效果。预构皮瓣可以很好地修复复杂鼻缺损的衬里。
- 李玉萍姜浩顾斌沈国雄李青峰
- 关键词:鼻再造预构皮瓣鼻唇沟皮瓣
- 滑车上动脉分支的解剖研究及在鼻再造中的应用被引量:23
- 2007年
- 目的通过对滑车上动脉分支的解剖研究,证实其存在恒定的皮支,经观察其供应皮肤的范围,设计以该皮支作为供血血管的额部超薄皮瓣和肌、皮双瓣,改良目前额部全厚皮瓣法的全鼻再造。方法采用10具成人新鲜尸体进行解剖研究,分别记录滑车上动脉皮支发出的位置(以上眶缘和颜面中线为参考点)及其在皮下走行的深度、方向及与眶上动脉的交通情况。根据解剖结果在临床上设计超薄皮瓣5例,肌、皮双瓣11例。术后随访再造鼻的稳定性、皮瓣的存活率及患者对外形的满意度。结果10具尸体解剖中均可见滑车上动脉在距上眶缘(1.18±0.36)cm,距颜面中线约(1.35±0.34)cm处发出固定皮支行于皮下且与对侧皮支、肌支、同侧肌支及双侧眶上动脉有广泛交通支,有3例只有皮支没有肌支。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仅有1例鼻尖出现张力性水泡,未做处理自愈。其余病例术后塑形良好,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滑车上动脉存在有恒定的皮支,以皮支为血管蒂设计的额部超薄皮瓣,提高了鼻再造与鼻缺损修复的疗效。
- 王会勇李青峰顾斌沈国雄郑胜武汤璐佳刘琴秀李玉萍张涤生
- 关键词:全鼻再造额部皮瓣
- PBL联合CBL教学法在整复外科相关罕见病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3年
- 近年来,随着罕见病在社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与罕见病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知识也逐渐成为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整复外科相关罕见病的教学需求。目前,PBL联合CBL教学法已成为一种新兴、高效、灵活的教学模式,两者的联合在整复外科相关罕见病教学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 李悦华魏澄江王薇顾斌李青峰王智超
- 关键词:问题导向教学法整复外科罕见病
- 颈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分型及用背部扩张穿支皮瓣整复的策略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探讨颈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的分型及利用背部扩张穿支皮瓣进行整复的策略。。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37例颈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患者。笔者所在治疗团队根据瘢痕面积和位置,将颈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分为3种类型,依据由简至繁,供区皮肤色泽、质地与颈部皮肤相匹配且面积够大、组织够薄,供受区平衡以及优势血管原则,按以下策略选用背部穿支皮瓣。(1)针对累及中央区和一侧外周区且以中央区为主的中央型颈部瘢痕,选用游离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2)针对累及中央区和一侧外周区且以外周区为主的外周型颈部瘢痕,首选带蒂颈浅动脉穿支皮瓣;若术前未探测到占优势的颈浅动脉穿支或其滋养范围内皮肤组织存在瘢痕,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带蒂枕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肩胛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3)针对累及中央区和两侧外周区的全颈型颈部瘢痕,选用旋肩胛动脉穿支增压的带蒂颈浅动脉穿支皮瓣。所有皮瓣均行I期扩张,Ⅱ期转移修复瘢痕切除后创面。结果本组患者含中央型颈部瘢痕7例、全颈型颈部瘢痕12例、外周型颈部瘢痕18例。外周型颈部瘢痕患者中,11例采用带蒂颈浅动脉穿支皮瓣,2例采用带蒂枕动脉穿支皮瓣,1例采用带蒂肩胛背动脉穿支皮瓣,4例采用游离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术后3例患者皮瓣发生尖端坏死,经换药治疗愈合,其余患者皮瓣存活良好。随访1~6年,患者颈部伸展度均超过110°,颈部侧屈、旋转功能无受限,无皮瓣挛缩现象发生。35例患者对术后外形表示满意。结论背部扩张穿支皮瓣整复颈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疗效较好,其中中央型采用游离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外周型首选带蒂颈浅动脉穿支皮瓣,次选带蒂枕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肩胛背动脉穿支皮瓣�
- 昝涛高雅姗李海洲顾斌谢峰朱海南李青峰
- 关键词:烧伤瘢痕外科皮瓣
- 超量扩张颈部皮肤修复半侧颜面中下部瘢痕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用超量扩张的颈部皮肤一次性修复半侧颜面中下部瘢痕的效果。方法对50例半侧颜面中下部瘢痕患者的颈部埋置单个100ml或150ml容量扩张器进行超量扩张,超量为其额定容量的4~5倍,用以修复面部瘢痕,观察皮瓣存活情况及远期随访效果。结果50例扩张后皮瓣均成功修复面部瘢痕。随访3~12个月,皮瓣颜色、质地均与周围匹配,无明显皮瓣回缩,扩张皮瓣修复区表情活动正常。结论在颈部埋置扩张器,行4~5倍超量的扩张,可获得大面积的皮瓣,足以修复颜面部大面积瘢痕切除后的创面。
- 王怀谷赵永娟顾斌
- 关键词:皮肤扩张器面部瘢痕
- “互联网+”模式在整形外科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21年
- "互联网+"的出现给整形外科教学模式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微课教学、视频反馈、直播平台、网络联系群和虚拟现实等互联网模式在整形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渠道,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教学潜能,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更灵活,使学生的接受度更高,较传统的方式在时效性方面更具优势。现系统总结"互联网+"在整形外科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展望,为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成果,培养更高素质的整形外科医师提供参考。
- 热汗姑丽·艾买尔李悦华顾斌李青峰王智超
- 关键词:整形外科教学模式
- 前臂同种异体移植大鼠模型的建立
- 2021年
- 目的建立前臂同种异体移植的大鼠模型。方法在Brown Norway(BN)大鼠和Lewis大鼠间进行前臂的同种异体移植手术(n=8)。供者大鼠的腋动静脉与受者大鼠的颈外静脉、颈总动脉进行吻合,同时,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进行吻合。对其中5只受者大鼠术后给予环孢素A进行免疫抑制治疗(观察组),3只受者大鼠未给予免疫抑制治疗(对照组)。术后评估移植前臂的存活情况、免疫排斥反应情况、感觉和运动的恢复情况。术后90 d进行移植物组织学观察。结果所有大鼠均能耐受此移植手术。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大鼠中,移植物长期存活,且受者移植前臂逐渐恢复运动和感觉功能,术后90 d时未见免疫排斥反应。在未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大鼠中,移植物在术后12 d起逐渐发生坏死。结论前臂同种异体移植大鼠模型的制备是可行的。
- 朱海男顾斌谢峰
- 自体脂肪移植技术
- 李青峰雷华郑丹宁谢芸顾斌刘凯沈国雄陈文莉
- 自体脂肪移植技术: 相对于通过显微外科皮瓣法治疗半面萎缩; 住院天数约21天; 住院费用约2~3万; 采用自体脂肪移植治疗半面萎缩; 门诊约2小时; 次数1~3次; 单次费用3~4千/次。 可使每个患者...
- 关键词:
- 关键词:自体脂肪注射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