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沛林

作品数:31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文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9篇文学
  • 8篇小说
  • 3篇国文
  • 2篇学史
  • 2篇少年
  • 2篇少年小说
  • 2篇审美
  • 2篇诗歌
  • 2篇自然主义
  • 2篇文化
  • 2篇文学史
  • 2篇国文学
  • 2篇川端
  • 1篇代文
  • 1篇当代作家
  • 1篇道德
  • 1篇德智体
  • 1篇东方学
  • 1篇心理
  • 1篇心理能量

机构

  • 29篇东北师范大学
  • 3篇吉林大学
  • 3篇内蒙古民族大...
  • 2篇长春工业大学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作者

  • 29篇赵沛林
  • 3篇何俊杰
  • 2篇宋喜坤
  • 2篇陈影
  • 2篇刘舒文
  • 2篇朱丽娟
  • 1篇陈哲明
  • 1篇吉俐
  • 1篇孙庆君
  • 1篇杨贵生
  • 1篇高建华
  • 1篇吴雪威
  • 1篇张洪伟
  • 1篇徐亚杰
  • 1篇于健

传媒

  • 5篇文艺争鸣
  • 4篇东北师大学报...
  • 3篇文艺评论
  • 2篇社会科学家
  • 2篇日本学论坛
  • 2篇外国问题研究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中学语文教学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当代作家评论
  • 1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黑龙江高教研...
  • 1篇现代日本经济
  • 1篇中小学教师培...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6
  • 1篇1993
  • 1篇1991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开拓外国文学主体性研究的新方向被引量:1
2002年
文学的主体性是文学赖以存在的基础 ,内在变化的依据 ,也是理解文学的关键所在。在外国文学的教学和普及中 ,亟待加强主体性的研究和倡导。文学主体性在历史生活推动下 ,与人的主体意识一道发展 ,经历了历史性变迁 ,代表着文学的历史水平。对外国文学的主体性研究将深化对作家、作品。
赵沛林
关键词:文学主体性外国文学人格
从鲁迅与林语堂的幽默之争说开去被引量:1
2018年
1924年6月9日,林语堂在《晨报副刊》上发表《征译散文并提倡幽默》一文,将英文中的"幽默"概念引进到中国,并阐明了自己倡导幽默的动机:"我早就想要作一篇论‘幽默’(Humour)的文,讲中国文学史上及今日文学界的一个最大缺憾。(‘幽默’或作‘诙摹’,略近德法文音。)……中国人虽素来富于‘诙摹’,而于文学上不知道来运用他及欣赏他。于是’正经话’与‘笑话’遂截然分径而走:正经话太正经,不正经话太无礼统。不是很庄重地讲什么道德仁义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便是完全反过来讲什么妖异淫秽不堪的话。”
丁金诺赵沛林
关键词:幽默中国文学史《晨报副刊》文学界中国人
文学的历史预言性初探被引量:1
2012年
随着我国数字技术的发展,传播媒介和通讯方式的巨变直接影响到了文学艺术的存在方式。传统、经典文学艺术日益缩小其领地,几乎成了消费时代的装饰品。以网络为载体的泛文学艺术方兴未艾,呈现出光怪陆离的景象。电子化潮流在深刻改变人类物质生活方式的同时,也迅速地改变着人类包括审美生活在内的精神生活方式,其规模与速度都是史无前例的。
何俊杰赵沛林
关键词:文学艺术数字技术传播媒介
“道德”与“审美”关系的多维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道德与审美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既古老而又鲜活的议题。今天,西方许多思想家仍在对这一问题孜孜以求。国内研究者近些年也对道德与审美的关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国内关于二者关系的研究主要在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从道德教育的目的出发,从多个角度阐释了文艺与道德之间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出于寻求创作思想与艺术相统一的文学作品的目的,热切地探索美学与伦理学的结合问题。论文对近年来道德与审美关系研究的成果进行了综合述评。
孙庆君赵沛林
关键词:道德审美
川端作品的艺术自我观照
2008年
川端康成最重要的作品——《雪国》、《古都》、《伊豆的舞女》,都表现了涉及艺术的主题,强烈地体现了作家关于艺术同生活、现代与古典的关系的理念。这类作品的意义,不仅在于故事本身的感染力,更在于其中包含的艺术理想对社会文化所产生的革命性影响。生活本身有很多产生意义的来源,艺术无疑是使生活产生最重要意义的高贵而艰难的来源,因为艺术不是虚幻的审美,而是富于深刻的意义、重大的价值、伟大的作用的人类活动。它的发生与成长需要生活为它提供不可或缺的土壤。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为生活提供模仿的对象和追求的理想。不是艺术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
赵沛林
关键词:艺术理想文明价值
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畸变和文学演变的反思
2008年
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阻碍了社会基础的工业化改造,导致一百多年的动荡战乱,中国社会的发展与世界发达地区相比形成了巨大差距。文学艺术的发展处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受到时事的强烈干预和政治的强烈影响,在贡献于新文化和社会启蒙的同时,也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性的失误,使得近现代乃至当代的文学创作往往局限于短暂的而非长远的、片面的而非全面的、主观的而非客观的利益要求,表现出苍白与单薄,未能形成宏伟的气象。其中包含的美学和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对其进行反思和探讨,既有实践的意义,也有理论的意义。
赵沛林何俊杰
关键词:文学美学
论毕淑敏小说《女工》的尊严观
2013年
在毕淑敏的小说、散文创作以及访谈中,“尊严”是个频率很高的话题,非一般作家可比。毕淑敏的读者也一定会承认,“尊严”概念已成为她的小说创作的重要内涵之一。这使我们无法不重视尊严概念在她的重要作品中被赋予的意义及得到的表现。
刘舒文赵沛林
关键词:小说创作《女工》散文创作
冲破宗教藩篱和伦理困境的霹雳--瓦拉赫诗歌的女性主义倾向
2018年
约拿·瓦拉赫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以色列特拉维夫的"特拉维夫诗派"的主要成员。她的人生经历坎坷多难,折射出以色列建国前后一代青年女性投身社会变革的足迹;她的诗歌创作在现代希伯来诗歌史上独树一帜,显示了可贵的探索精神和艺术追求。在诗歌内容上,她大胆突破传统的宗教教义(无论是犹太教还是其他宗教)和伦理信条,具有振聋发聩的表现力度。同时,她对创作方法的大力开拓也表现出对形式的功能有着深刻理解。从赓续传统的意义看,她的诗所包含的终极关怀依稀透露出古老的犹太经典的余韵。
于健赵沛林
关键词:诗歌女性主义宗教伦理
古希腊文化杂交优势论被引量:2
2003年
古希腊文化博大精深,奠定了西方文化传统的基础。究其成因,主要在于创造该文化的主体在公元前3千纪迁徙到爱琴海和巴尔干地区时恰逢时机,不久便借助地中海的舟船之利与外部环境发生了广泛的交往。在类似遗传学生物杂交的方式下,古希腊人广泛接受了周边其他民族的文化影响,克服其不利因素,吸收其有利因素,在此基础上创造出适应城邦国家和希腊民族发展的经济形态、政治体制、思想文化和文学艺术。其文化杂交造成了文化发展的优势,促进了社会主体的成熟,促成了希腊文明的繁荣。
赵沛林张洪伟
关键词:古希腊杂交文化优势
对赛义德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的批评被引量:10
2007年
赛义德的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争议,方兴未艾。为在全球化语境下正确处理文学的民族关系,有必要进一步剖析赛义德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的立场和观点,总结其文学批评的宝贵启示和得失教训,以达到取精用宏,丰富我国文学民族学理论的目的。赛义德文学观的反殖民主义立场值得肯定,但他未能客观理解殖民运动的必然性,混同政治与文学的界限,苛责西方进步作家,使他的反殖民主义愿望反而起到助长殖民主义的作用,这是必须予以澄清和克服的。而且,区分文学的题材和内容,理清文学与政治的关系,甚至淡化东、西方地理疆域而重视其思想疆域,都是文学研究不可忽视的问题。
徐亚杰赵沛林
关键词:东方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