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婷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1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双期增强
  • 2篇双期增强扫描
  • 1篇胸腺
  • 1篇胸腺癌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瘤
  • 1篇硬化性
  • 1篇硬化性血管瘤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皮病
  • 1篇平扫
  • 1篇腺癌
  • 1篇机体
  • 1篇计算机体层
  • 1篇计算机体层摄...
  • 1篇计算机体层摄...
  • 1篇黑棘皮病
  • 1篇恶性
  • 1篇恶性黑棘皮病

机构

  • 3篇石家庄市第一...
  • 1篇石家庄市第二...
  • 1篇中国铁路北京...

作者

  • 3篇孙婷
  • 2篇刘冰
  • 2篇杨晓锋
  • 1篇吕国彦
  • 1篇赵树巧
  • 1篇苏江华
  • 1篇宋宁
  • 1篇关晶
  • 1篇田会萍
  • 1篇王秀忠
  • 1篇何玉芳
  • 1篇李林丽
  • 1篇郝小军

传媒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MS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对诊断肺硬化性血管瘤的意义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探讨MSCT扫描并双期增强扫描在诊断肺硬化性血管瘤(PSH)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6月9例经病理证实PSH的MS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资料,观察病灶的形态学、密度(CT值)、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及双期增强特点。结果本组9例PSH病灶均为随机分布、单发、边界清楚、圆形或卵圆形灶,7例边缘光滑,2例可见浅分叶,均未见毛刺,6例密度均匀,9例均未见钙化或囊变,7例见支气管血管束挤压征象(贴边血管征),3例见空气新月征,2例可见周围肺野磨玻璃影;双期增强扫描示中度强化并显示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强的特点。结论 MSCT扫描并双期增强扫描有利于进一步显示病变细节的CT表现,可提高影像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降低误诊率。
刘冰杨晓锋关晶赵树巧孙婷田会萍齐志军
关键词:肺硬化性血管瘤
MSCT平扫并双期增强扫描对胸腺癌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MSCT平扫并增强CT在胸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5月~2018年6月37例术前CT诊断胸腺癌MSCT平扫并双期增强扫描资料,观察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密度(CT值)、增强特点及周围侵犯、纵膈淋巴结转移等CT特点。结果:本组37例术前CT全部诊断胸腺癌,术后病理诊断全部为恶性肿瘤,其中胸腺癌28例,侵袭性胸腺瘤9例。全部28例胸腺癌均为前上纵膈单发病灶,最大截面位于中线7例,偏于纵膈一侧2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形态全部呈不规则分叶状,病灶最小径为2.1 cm,最大径为8.6 cm;实性部分均以软组织密度为主;全部胸腺癌病例病灶增强后动脉期、静脉期显示不均匀中重度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内部不规则液化坏死区无强化;病变内部伴坏死灶26例,伴纵膈淋巴结转移21例,伴有邻近胸膜侵犯8例,侵犯纵膈大血管19例,远处胸膜转移0例。结论:MSCT平扫并双期增强CT有利于显示胸腺癌肿块细节及转移情况,提高CT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降低误诊率。为临床诊断、治疗胸腺癌提供帮助。
刘冰杨晓锋孙婷邸水香苏江华王秀忠宋宁何玉芳
关键词:胸腺癌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恶性黑棘皮病一例被引量:1
2014年
临床资料 患者,男,58岁。颈部、躯干、四肢色素沉着1年,头面部皮肤增厚及泛发性丘疹伴剧烈瘙痒6个月,于2012年10月17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颈部、躯干、四肢皮肤出现色素沉着,呈绒毛状或乳头瘤状增生,无不适感。6个月前头面部出现米粒大小的肤色及淡红色丘疹,伴剧烈瘙痒,丘疹逐渐增大并进行性增多,头面部皮肤逐渐增厚。曾就诊于外院,诊断为色素性皮炎、痒疹,给予口服西替利嗪、泼尼松,皮损好转,瘙痒减轻,部分色素脱落,但停药后皮损反复。近2个月皮损加重伴乏力、纳差、体重减轻。既往体健,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家族中无类似患者。体检:T 37.5℃,精神稍差,体型略消瘦,双颈部、右锁骨上、双腋窝可触及数个黄豆至花生米大小淋巴结,余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头面部密集米粒至黄豆粒大小肤色及淡红色角化性丘疹,皮肤增厚,呈脑回状(图1a)。颈部、躯干及四肢皮肤弥漫性色素沉着,皮肤干燥、粗糙,呈绒毛状或乳头瘤样增生(图1b,1c)。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胸部X线片示右肺占位性病变。经皮穿刺活检示鳞状细胞癌。胸部CT示右肺上叶后段占位性病变;纵膈内及双腋窝多发淋巴结。头颅CT示多发脑转移瘤。颈部彩超示颈部多发淋巴结增大,右侧锁骨上窝可见增大淋巴结。腹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乳头瘤样增生,棘层中度肥厚,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浅层少许淋巴细胞浸润(图2a,2b)。诊断:①恶性黑棘皮病;②肺癌伴颅内、纵膈淋巴结转移。患者已有颅内、纵膈淋巴结转移,丧失手术治疗机会,目前主要给予支持疗法,辅以放疗及化疗。在放疗及化疗同时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15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口服非索非那30 mg每早1次、西替利嗪10 mg每晚1次,局部外
郝小军孙婷李林丽吕国彦
关键词:黑棘皮病恶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