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明
- 作品数:10 被引量:73H指数:6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具有开放手术经验外科医师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学习曲线研究被引量:20
- 2016年
- 目的探讨具有丰富开放手术经验的外科医师(〉200例次/年)尽快掌握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5年4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同一团队完成的120例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病例资料。按手术日期先后分为A、B、C 3组,每组40例,时间跨度分别为36、19、11个月。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放发生率、清扫淋巴结数、直肠系膜完整性、术后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应用移动平均法绘制手术时间曲线。结果 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C组[(162.9±36.7)min vs.(147.0±36.8)min vs.(132.7±31.9)min,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术中出血量、中转开放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与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包括淋巴结清扫数、直肠标本系膜完整性、术后通气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曲线显示,在手术开展至41~51例后,手术时间逐渐稳定。结论具有丰富开放手术经验的外科医师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约为40例。
- 朱晓明楼征龚海峰张卫
-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直肠癌根治术
- 腹腔镜联合经肛门拖出适形切除术治疗极低位直肠癌初步报道被引量:17
- 2014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经肛门拖出适形切除术治疗极低位直肠癌的手术安全性、可行性和经验体会。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对8例符合Rullier极低位直肠癌外科学分类标准中Ⅱ、Ⅲ型病人施行腹腔镜联合经肛门拖出适形切除术。结果:本研究8例病人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切除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68.4±27.3)min,术中出血量(47.0±13.0)m L,远切缘距离(0.6±0.3)cm,肠系膜淋巴结(14.9±2.8)枚。1例术后发生骶前感染,经抗感染及引流后治愈。术后随访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病人,3例回肠造口还纳术后病人肛门功能良好。结论:治疗极低位直肠癌的腹腔镜联合经肛门拖出适形切除术是一种极限位保肛技术,决定能否保肛的最重要因素不是肿瘤与齿线距离,而是肿瘤对肛管直肠环的侵犯及类型。
- 楼征何建朱晓明龚海峰张卫
- 关键词:腹腔镜拖出式
- 低位直肠癌拖出式适形切除术肠壁侧切缘安全距离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肠壁侧方浸润距离,为拖出式适形切除术(PTCR)肠壁侧切缘的安全距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因直肠癌行低位前切除术(LAR)或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患者的手术标本,经10%甲醛固定24 h后,分别在肿瘤标本顺时针走行的3、5、7和9点处,以肿瘤边界为原点,向外呈辐射状切取长度为1.5 cm,宽度为0.5 cm大小的正常肠管全层组织,测量肿瘤侧方浸润的距离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到83例手术标本,总体侧方浸润率为71.1%(59/83),其中3、5、7和9点处,侧方浸润率分别为34.9%(29/83)、26.5%(22/83)、32.5%(27/83)和37.3%(31/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2.4449,P=0.4853)。肿瘤的3、5、7、9点侧方浸润距离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0(1.00)、0(0.50)、0(0.55)及0(1.00) mm;4个点位的第5百分位数(P5)均为0 mm,4个点位的第95百分位数(P95)分别为2.5、1.6、2.6和2.5 mm,各点位间浸润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5.3310,P=0.1489)。 T1、T2、T3和T4期肿瘤侧方浸润率分别为0/4、58.3%(14/24)、83.0%(44/53)和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5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T分期是肿瘤发生侧方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022, OR =3.741,95% CI:1.606~8.716)。结论低位直肠癌存在肠壁侧方浸润, T分期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施行PTCR时肠壁的斜行切除线距肿瘤边缘至少5 mm可保证侧切缘阴性。
- 朱晓明楼征白辰光龚海峰马俊孟荣贵郝立强张卫
- 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技术要点探讨被引量:2
- 2016年
- Jacobs在1991年首次报道腹腔镜结肠切除术,其后多项研究证实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可获得同样肿瘤学效果[1]。2009年,Hohenberger等[2]提出完全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理念,进一步规范结肠癌手术治疗。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使得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接受并实施。但降结肠癌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 张卫朱晓明
- 关键词:腹腔镜左半结肠癌
- 极限保肛手术——从解剖基础到临床实践被引量:6
- 2015年
- 极低位直肠癌是指肿瘤下缘距齿状线3cm以内的直肠癌,由于其位于盆腔最深处,同时无腹膜覆盖,因此,不仅手术难度大.术后局部复发率可达30%。Heald等Ⅲ提出的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原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直肠癌手术的局部复发率。而对于极低位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仍是许多外科医生的首选术式。但APR术后躯体上的改变以及造口相关并发症都严重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Ⅲ。近年来,随着对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极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率在逐年上升。极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已经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该不该”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就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和进展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提出以下几个方面供大家探讨。
- 朱晓明楼征张卫
-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全直肠系膜切除局部复发率直肠癌手术
- 浅谈3D腹腔镜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6年
- 腹腔镜技术在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已有20年。在结直肠外科领域,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凭借其微创、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近年来,3D技术与腹腔镜的完美结合为结直肠外科医师提供了全新的手术体验。1990年德国人研发出了3D腹腔镜设备,但因使用体验较差及技术限制,当时未能得以推广[1]。随着科技的进步,成熟的3D技术改善了视觉疲劳等缺陷,
- 张卫朱晓明
- 关键词:腹腔镜设备肠系膜下动脉直肠系膜
- 经肛门拖出式适形切除术治疗极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拖出式适形切除术治疗极低位直肠癌的手术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肛肠外科对符合Rullier极低位直肠癌外科学分类标准Ⅱ、Ⅲ型的29例患者施行经肛门拖出式适形切除术。结果29例极低位直肠癌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术中出血(69.5±32.8) ml,手术时间(138.3±35.6) min。术后临床病理学结果:远切缘距离(0.6±0.3) cm,清扫肠系膜淋巴结(14.6±3.5)枚。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4例(13.8%),1例发生胃排空障碍,2例发生骶前感染,1例发生吻合口瘘,均给予保守治疗包括抗感染及引流后痊愈。所有患者均接受随访,随访(2~46)月,2例(6.9%)发生远处转移,21例回肠造口还纳术的患者肛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经肛门拖出式适形切除术是一种治疗极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技术,可以获得安全的肿瘤远切缘距离。
- 楼征何建朱晓明龚海峰张卫
- 新辅助放化疗对肛门括约肌大体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对肛门括约肌大体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1月至2016年1月间因直肠癌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患者的手术标本,排除肿瘤侵犯肛门括约肌者。按是否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分为新辅助治疗组(10例)和对照组(24例)。放化疗方案:放疗2Gy×25次,总量50Gv;同步口服卡培他滨;放化疗结束后6~8周手术。分别测量并比较两组标本肛门内括约肌(IAS)的长度及厚度;取两组部分肛门外括约肌(EAS)组织于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的不同。结果两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肿瘤分期等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而新辅助治疗组患者的肿瘤距肛缘距离为(2.60±0.57)cm,大于对照组的(1.92±0.7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6,P=0.012)。新辅助治疗组IAS的长度和厚度分别为(22.68±3.56)mm和(5.39±0.74)mm,而对照组分别为(21.28±3.62)mm和(5.35±1.12)mm,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1.062,P=0.310;t=-0.049,P=0.961)。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新辅助治疗组EAS中超微结构被破坏:大片肌纤维、肌节和线粒体溶解,糖原颗粒分布不均;肌节排列紊乱,线粒体嵴消失;Z线、M线、A带、I带消失:肌纤维和肌节坏死后被胶原纤维填充。而对照组EAS未见上述超微结构变化。结论新辅助治疗不会改变IAS的大体形态,但是会破坏EAS的超微结构,进而影响肛门功能。
- 朱晓明楼征龚海峰孟荣贵傅传刚王汉涛王颢郝立强张卫
- 关键词:新辅助放化疗肛门内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肛门功能
-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功能与疗效评价被引量:7
- 2017年
- 手术更彻底、保肛率更高、功能更佳一直是肛肠外科医生追求的目标。随着相关的理论研究以及手术技术、手术方式、手术器械的革新和进步,直肠癌的治疗越来越趋向于精准化、个体化,特别是对于低位和极低位直肠癌,体现在肿瘤根治与功能保护并重。术式的发展演进与直肠癌术后功能密切相关,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保肛)术后功能相关因素主要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物理因素和时间因素。对于结直肠外科医生而言,目前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已不再是能不能保肛,而是该不该保肛的问题。术前要充分地评估病情,才能给病人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方案。
- 张卫朱晓明
-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手术
- 1例处理有缺陷的便秘患者诊治体会被引量:1
- 2015年
- 一、病例简介患者女性,40岁,既往有10余年便秘病史,17年前有剖宫产史。于2014年7月7日因'腹痛、腹胀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6小时'至浙江某地医院就诊,当地医院行肠镜、CT诊断'肠梗阻,剖宫产术后'并于急诊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升结肠至降结肠扩张水肿明显,肠壁增厚,考虑有巨结肠病可能,术中向家属交代病情后决定先解除梗阻,遂行'剖腹探查+阑尾切除术+盲肠蕈状导尿管造瘘术'。
- 隋金珂龚海峰何健朱晓明刘启志张卫
- 关键词:阑尾切除术便秘患者巨结肠造瘘术慢性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