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卫民

作品数:38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生物学
  • 3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军事
  • 1篇文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访谈
  • 10篇访谈录
  • 4篇科学家
  • 3篇研究员
  • 3篇胰岛
  • 3篇胰岛素
  • 3篇院士
  • 3篇文革
  • 3篇留学
  • 2篇政治
  • 2篇生物化学
  • 2篇诺贝尔
  • 2篇诺贝尔奖
  • 2篇主义
  • 2篇自媒体
  • 2篇文化大革命
  • 2篇媒体
  • 2篇口述
  • 2篇口述史
  • 2篇大革命

机构

  • 31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32篇熊卫民
  • 2篇薛攀皋
  • 2篇张志会
  • 1篇方黑虎
  • 1篇张志辉
  • 1篇胡亚东
  • 1篇王扬宗
  • 1篇邹承鲁
  • 1篇余翔林
  • 1篇王贵海
  • 1篇曹效业
  • 1篇杨小华

传媒

  • 15篇科学文化评论
  • 4篇民主与科学
  • 3篇社会科学论坛
  • 2篇生命科学
  • 2篇中国科技史料
  • 1篇自然辩证法通...
  • 1篇科技中国
  • 1篇邯郸学院学报
  • 1篇第十二届中国...
  • 1篇经济发展方式...

年份

  • 7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00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回顾“12年科学发展规划”——薛攀皋访谈录被引量:1
2009年
在整个规划中,真正有效果的还是"四大紧急措施"。对于这几项措施,财、物、人都有保证。……12年规划的实施可以说是正确与错误、科学与愚昧反复较量的过程。
熊卫民
关键词:科学规划访谈录
中外科学交流的恢复 胡亚东研究员访谈录被引量:1
2012年
科学没有国界,它的发展有赖于国际交流,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却因朝鲜战争、冷战、中美对抗、中苏对抗、台湾问题、"文革"等外部和内部的原因,逐步缩小并一度基本断绝了与国际科学主流的联系,直至1972年尼克松访华前后,这种联系才开始重建,并于"文革"结束、国家领导人表现出强烈的"开放"、"改革"等主观愿望后,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的科学社团是如何重新融入国际主流、走向世界的?在研究这个问题、查阅相关资料时,笔者发现,胡亚东先生是一位重要的历史当事人。
胡亚东熊卫民
关键词:访谈录研究员尼克松访华
卫新成教授谈“文革”中胰岛素晶体结构的测定工作被引量:3
2004年
通过就胰岛素晶体结构测定工作对卫新成教授所做的访谈 ,展示了一项具体的科研工作在“文化大革命”的政治风浪中的运行过程 :它在“文革”前夕上马 ,随即因“文革”开始而告停。然后 ,随着中央领导对胰岛素合成工作的表态 ,它又得以重新上马 ,但暴烈的政治运动和武斗仍令其很快即濒临覆灭。中央打过来的强心剂再次挽救了它 ,可随即国外竞争对手的成功又令相关研究集体几乎解体。由于部分研究人员对科学的执著追求 ,再加上当时中国科学院领导的命令 ,这项工作终于延续了下来 ,并最终获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熊卫民
关键词:胰岛素晶体结构
关于中国现代科技发展历史的反思被引量:6
2014年
本文回顾了最近100多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事业在中国发展的曲折历程,探讨了科技人才政策、科研项目管理问题和科技体制等问题对中国当代科技发展的作用。通过反思这一历史过程,我们得到了一些常识性却为人们所忽视的结论,希望对当前的科技工作有所裨益。
曹效业熊卫民王扬宗
从人治到竞争优胜体制——邹承鲁院士谈科技体制改革被引量:1
2006年
对于当前中国科学界存在的浮躁风气弥漫、科研效率低下、学术腐败流行等重大问题,邹承鲁院士认为,解决的关键在于进行科技体制改革:(1)不再以领导技术的方法领导科学;(2)在强调计划的同时还应该鼓励自由探索;(3)由计划研究转向自由探索、竞争优胜体制.
熊卫民
关键词:经济管理方法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反思
2015年
1949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科学、教育界的一些头面人物如胡适、梅贻琦、傅斯年、林可胜、吴宪离开了大陆,但大多数有选择机会的院士、所长、校长、名教授以及根本就没有机会离开大陆的科学家、教授留了下来。当时尚在海外留学的人员,也在随后几年成百上千回到中国大陆。以这些人才为基础,在苏联帮助下,共产党发挥强大的动员、组织能力,迅速设计了新的科学发展道路,组建新的科研教育机构,改造、培养了不少人才,对科学技术研究投入了相当多的经费,使得中国科学技术在短时间内从整体上得到较大提升,为国防、工业、农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熊卫民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海外留学
献身科教 润物无声 原中国科大党委书记余翔林教授访谈录
2009年
余翔林教授献身中国科教事业40余年,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他的回忆展现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青年学子"向科学进军"的青春壮志,七、八十年代的知识分子刻苦钻研、献身科学的火热情怀,并论及九十年代国家发展高等教育的一些重大决策。余先生的人生经历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和科技工作的发展历程。
余翔林方黑虎熊卫民张志辉
关键词:中国科大
游动在一网无遗的时代——评自媒体对中国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博客、微博等由网民自由选择信息输入、自主输出信息的自媒体迅速兴起。它们改变了网民的关注圈、交往圈,使他们的思想、言论、行为均发生了显著变化,进而对政府旧有的管理方式构成很大冲击。作为一种更合乎人性的新型交流平台,自媒体会按照自身的逻辑蓬勃发展,非人力所能遏止。政府当顺应民意,改革体制,使自身的行为更加透明化、合理化。
熊卫民
关键词:自媒体网民政府
中西科学社团的交流(1949-1982)——以中国生物化学(委员)会为例被引量:1
2013年
在大量档案、回忆录和访谈的基础上,本文详细地再现了1949-1979年间中国生物化学(委员)会参与国际科学交流历程:1956年,经周恩来总理关心,加入国际生物化学联合会(IUB);1958年后,因IUB没有完全拒绝台湾的入会申请,先是以不参加国际生化大会以示抗议,后来又申明退出;1979年,在西方科学家的大力斡旋下,大陆以国家会员名义、台湾以地区名义重新加入IUB,开创了海峡两岸同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加入国际学术组织的新模式。文章还由小见大,展示了不同时间段大陆和台湾的两岸政策,分析了其得与失。
熊卫民
关键词:科学社团台湾问题奥运模式IUB
加州理工学院的中国留学生——郑哲敏院士访谈录被引量:1
2012年
自清末民初以来,中国的青年学子就有赴西方先进国家留学、向本国引入现代文明的风气,并掀起多轮出国留学的高潮。1937年的日本发起的全面侵华战争中断了这一潮流。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众多莘莘学子又开始延续从西方引进真理的工作。因欧洲受战争破坏严重,日本除满目疮痍外还属敌国,他们大多选择去美国留学,总人数超过5000。几年过去,国共两党在大陆的内战结束,他们渐次归国。据不完全统计,1950年上半叶约有2000人归国。若不是美国政府设置了种种障碍,相关的数字还会高得多。这与1980年代后大部分的留学人员选择滞留海外形成鲜明的对照。当年为什么会有许多学子选择回到中国大陆?那些没能回来的又是出于哪些考虑?归国的学子和滞留海外的学子后来各自的发展情况如何?对郑哲敏院士的访谈有助于回答这些问题。
熊卫民张志会
关键词:中国留学生院士访谈录全面侵华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政府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