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李晓航

李晓航

作品数:36 被引量:12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领域

  • 3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9篇小麦
  • 14篇冬小麦
  • 11篇小麦品种
  • 9篇性状
  • 5篇冬小麦品种
  • 4篇强筋
  • 4篇强筋小麦
  • 4篇灌溉
  • 3篇育种
  • 3篇水分
  • 3篇水分利用
  • 3篇水分利用效率
  • 3篇农业
  • 3篇稳定性
  • 3篇利用效率
  • 3篇沟灌
  • 3篇灌水
  • 3篇播量
  • 3篇播期
  • 2篇调控植物

机构

  • 29篇河南省新乡市...
  • 12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新乡市农业科...
  • 2篇辉县市气象局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卫辉市农业技...

作者

  • 36篇李晓航
  • 20篇盛坤
  • 20篇蒋志凯
  • 18篇杨丽娟
  • 12篇王映红
  • 7篇董昀
  • 7篇马华平
  • 5篇王士坤
  • 4篇付亮
  • 4篇赵酒林
  • 3篇赵宗武
  • 2篇程玉民
  • 2篇魏芳
  • 1篇马晓红
  • 1篇李洋
  • 1篇胡卫国
  • 1篇冯留锁
  • 1篇郭战备
  • 1篇任海英
  • 1篇孙志刚

传媒

  • 10篇中国农学通报
  • 6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种子
  • 2篇山东农业科学
  • 2篇农业科技通讯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9篇2015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R语言的冬小麦品种稳定性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旨在确定适宜的品种稳定性分析参数及其计算方法。利用冬小麦区域试验数据,通过R语言计算了14个稳定性参数,并采用秩相关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了参数的功效和相关性。结果表明,R语言可以方便、灵活的计算各类参数;相关分析表明,PCOA和产量极显著正相关,CV和Bi极显著正相关,Sigma.square和Si、Si2、Si3、ASV极显著正相关,ASV和Si6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14个稳定性参数可以分为3组,组1包含Bi,与多数参数负相关,与产量相关性不显著,组2包含YIELD、Pi、YSI、CV和PCOA,与产量显著正相关,组3包含Sigma.square、S.square、ASV、Si、Si2、Si3、Wi、Si6,与产量相关性不显著。研究表明,ASV和Si与其他参数间的相关性较好,PCOA模型能够同时评价品种产量及其稳定性,三者是单变量参数模型的有益补充。
盛坤杨丽娟李晓航王映红蒋志凯
关键词:稳定性R语言
一种可调节起垄式播种机
本发明涉及农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公开了一种可调节起垄式播种机,包括支架、起垄犁头和播种犁头。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支架通过连接架连接在拖动设备上。起垄犁头通过固定件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在支架上,支架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种...
李晓航盛坤蒋志凯任帅冯留锁
文献传递
现代农业科技在耕地资源和设施园艺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被引量:3
2017年
现代农业要实现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关键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的理论和实践支持,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提升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我国农业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就是耕地,国家粮食安全以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前提,设施园艺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2个研究领域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对于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
李晓航魏芳
关键词:农业科技耕地资源设施园艺
新麦系列品种遗传基础及性状变化趋势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为探索近十几年来新麦系列品种品质及产量性状变化趋势,以2010年以来审定的新麦26、新麦32、新麦45等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其遗传基础、产量、品质及相关性状。结果表明,新麦系列品种容重与蛋白质含量、吸水量和稳定时间呈正相关,湿面筋含量与容重、蛋白质含量、吸水量和稳定时间呈负相关。蛋白质含量和吸水量、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667 2和0.728 2),吸水量和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673 5)。以品质指标聚类分析,强筋和中筋品种聚为两大类。新麦系列品种涉及半冬性和春性,强筋和中筋,旱地和水地的区别,去除个别品种外,新麦系列中筋、强筋和春性品种三种类型的产量总体均呈上升趋势。
王映红马华平李晓航王士坤马晓红董昀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氮肥追施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和面粉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7
2015年
为给强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中的氮肥合理运筹提供依据,以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26’为材料,在施氮量为240 kg/hm2的前提下,研究了分别在起身期、拔节期、孕穗期和开花期4个时期追施氮肥对优质强筋小麦产量及面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一致的基础上,从起身期到开花期随着氮肥追施时期的推迟,‘新麦26’籽粒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孕穗期追施氮肥小麦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穗数最多,穗粒数仅次于拔节期追施氮肥,千粒重最高。拔节追施氮处理面团稳定时间最长,粉质评价值最高,籽粒产量次于孕穗氮处理。开花氮处理籽粒产量和粉质评价值最低。‘新麦26’面团吸水率、稳定时间在不同处理间差异较小。建议在生产中将强筋小麦的氮肥追施时期安排在孕穗开始时,既可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又能保证面粉品质。
杨丽娟蒋志凯盛坤李晓航赵宗武
关键词:强筋小麦追氮
小麦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为更全面地了解新品种综合表现,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河南省丰优小麦联合体两年11个新品种的主要性状。结果表明,两年关联度均较高的小麦新品种有濮麦1128、新麦51、漯麦163。2016年7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千粒重、穗数、容重、穗粒数、基本苗、株高、全生育期,2017年依次为穗数、容重、穗粒数、株高、千粒重、基本苗、全生育期。
王映红董昀李晓航杨丽娟蒋志凯
关键词:产量构成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
冬小麦垄作交替隔沟灌溉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6
2016年
垄作在作物基部培土,能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抗倒伏能力。垄作交替隔沟灌溉栽培技术因具有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增加光能截获量,抑制病害危害等优势被广泛运用于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在综述了大量理论的基础上,筛选出冬小麦合理的高产节水垄作灌溉模式,探讨垄作冬小麦交替沟灌的增产调优节水效应及其机理,研究在其与玉米连作的农田周年耗水特性及其节水机制等未来探索方向,并对其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垄作的目标是实现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条件,高效节水,提高作物产量。小麦垄作措施是一种结合秸秆免耕和传统耕作方式的可持续性的栽培技术。垄作交替隔沟灌溉栽培技术是适合河南省北部地区两年三作的长期农业地区的小麦-玉米垄作栽培技术。
李晓航盛坤杨丽娟蒋志凯
关键词:冬小麦垄作交替隔沟灌溉节水
种植密度对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穗部性状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穗部性状的影响。[方法]以泰山28、中育9398和新麦26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2种穗型冬小麦穗重、小穗数、小穗密度、穗粒数、千粒重和穗长的影响。[结果]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的穗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中间型冬小麦品种的单穗重和穗粒数高于多穗型品种,而其千粒重低于多穗型品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冬小麦的穗粒数和单穗重呈下降趋势。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千粒重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中间型冬小麦品种更易于提高单穗重。[结论]该研究可为冬小麦的高产栽培和育种提供技术支撑。
孙志刚任海英盛坤李晓航杨丽娟
关键词:冬小麦穗型种植密度穗部性状
种植密度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以泰山28、中育9398和新麦26为材料,采用3个不同密度处理研究其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种植密度及其互作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品种、种植密度对公顷穗数、穗粒数有显著影响;品种对千粒重的影响显著,种植密度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泰山28、中育9398和新麦26的最佳种植密度分别为300万、300万、225万苗/hm2,因品种特性的差异,3个小麦品种的主攻方向也不相同,泰山28和新麦26应侧重提高穗粒数,中育9398应侧重提高公顷穗数。
张露雁盛坤乌云毕力格李晓航杨丽娟董昀赵宗武
关键词:冬小麦种植密度
田间春播法鉴定小麦新品系冬春性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鉴定小麦新品系冬春性,为小麦品系选育提供帮助。[方法]通过田间春播法对2015年新选育的21个小麦品系进行冬春性分析。[结果]3个播期相互参考,相互印证,参加鉴定的21个品系,最终判定为1个弱冬性,13个半冬性,4个弱春性,3个春性;冬性类14个,春性类7个,冬性类品系占品系总数的66.7%。[结论]田间春播可以作为小麦冬春性鉴定的有效方法。
王映红董昀李晓航杨丽娟蒋志凯
关键词:小麦新品系冬春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