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华平

作品数:64 被引量:257H指数:10
供职机构: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60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50篇小麦
  • 16篇强筋
  • 14篇选育
  • 12篇强筋小麦
  • 10篇性状
  • 10篇育种
  • 8篇优质强筋
  • 8篇栽培
  • 8篇高产
  • 7篇栽培技术
  • 7篇小麦品种
  • 6篇品种选育
  • 5篇新麦18
  • 5篇黄淮
  • 4篇冬小麦
  • 4篇优质强筋小麦
  • 4篇麦区
  • 4篇黄淮南片
  • 3篇冬小麦品种
  • 3篇遗传性状

机构

  • 36篇河南省新乡市...
  • 26篇新乡市农业科...
  • 3篇河南科技学院
  • 2篇河南省农业科...
  • 2篇辉县市气象局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南省种子管...

作者

  • 63篇马华平
  • 40篇蒋志凯
  • 26篇付亮
  • 21篇刘朝辉
  • 19篇董昀
  • 19篇范永胜
  • 18篇赵宗武
  • 14篇王映红
  • 9篇杨丽娟
  • 7篇李晓航
  • 6篇王士坤
  • 6篇朱红彩
  • 6篇李洋
  • 5篇程玉民
  • 5篇胡宁
  • 4篇盛坤
  • 4篇史兆新
  • 4篇郭战备
  • 3篇李江伟
  • 3篇陈菊霞

传媒

  • 9篇农业科技通讯
  • 7篇山东农业科学
  • 7篇中国种业
  • 5篇河南农业科学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种业导刊
  • 3篇种子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浙江农业科学
  • 2篇作物杂志
  • 2篇农学学报
  • 1篇吉林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新品种新麦36及栽培技术被引量:5
2018年
国审小麦新麦36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以周麦22为母本、中育1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选育出的高产、高抗、半冬性中早熟小麦新品种。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等,为新麦36进一步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朱红彩马海涛王玲燕张素平范永胜马华平付亮
关键词:小麦栽培技术
种质创新在新麦系列品种选育中的利用探讨
2008年
以新乡3577及其衍生种质(C5/新乡3577)F3d1为亲本材料,选育出新麦11、新麦13、新麦16、新麦18、新麦195个国审省审品种,这些品种有相似遗传背景却各具不同特点,本文分析了各品种系谱及遗传性状,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以期为小麦育种提供参考。
王映红董昀赵宗武马华平刘朝辉
关键词:遗传性状
黑色小麦面团流变学特性及其配粉对馒头和面包品质的影响
2024年
为筛选品质优良的黑色小麦种质资源用于彩色小麦育种,对部分彩色小麦品系品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以15个黑色小麦品系为材料在试验基地种植并制取面粉来测定面团流变学特性,依据GB50093—85测定面粉水分含量,利用电子粉质仪测定面团的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等粉质参数;进行彩色小麦配粉蒸煮和烘焙品质研究,分析不同比例下‘周黑麦1号’面粉与小麦精粉混粉对馒头和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品系吸水率在57.4%~67.2%,形成时间在2.7~7.8 min,稳定时间在2.3~10.8 min,弱化度在49~141 Fu,粉质质量指数为41~165。‘漯珍1号’、‘特色小麦1’和‘稷紫黑麦9号’等3个品系吸水率高于对照‘济麦44’。‘稷紫黑麦9号’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粉质指数均优于其他品系。在制作复配粉馒头和面包时,‘周黑麦1号’与普通小麦面粉的最佳比例分别为40%和60%。研究发现,‘稷紫黑麦9号’可作为优质强筋小麦育种的重点材料,‘蜀紫麦1801’等5个黑色小麦品系稳定时间小于3 min,可作为弱筋彩色小麦育种的重点材料,其他参试品系建议做中筋小麦种质或品种使用。用‘周黑麦1号’与小麦精粉混粉制作的馒头和面包品质均低于普通面粉,最优配粉比例与前人研究不同。研究旨在为彩色小麦品质评价标准的拟定提供参考,以及彩色小麦的推广及相关食品的产业化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杨丽娟任星旭周思远李永珍马华平
关键词:粉质参数馒头品质面包品质
稻属植物基因组型与分类研究进展
2009年
对稻属的合理分类和种间关系的澄清不仅对稻属遗传资源的高效利用至关重要,而且也与稻属资源的合理保护密切相关。故本文概述了稻属植物的分类、基因组型及基因组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张胜利李东方马华平胡宁吴大付张改生
关键词:稻属野生稻
行距对冬小麦品种新麦26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在大田条件下,连续2 a以紧凑多穗型冬小麦品种新麦26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3种行距对其群体动态变化、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对上述指标有明显影响,2 a结果一致。随行距变窄,相同时期群体数和叶面积指数呈增加趋势,15 cm行距的最高群体、成穗率和最高叶面积指数均最高,花后叶面积指数下降较缓慢。使用Richards生长曲线,以有效积温为自变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动态进行拟合,R2在0.996以上。干物质积累初始速率、平均速率和最终干物质质量均以15 cm行距最高,并随行距变宽而变小。缩小行距能降低冬小麦的穗粒数,提高成穗数、千粒质量和籽粒产量。15 cm行距2 a产量平均比20 cm和25 cm行距分别高出4.8%和9.5%。紧凑多穗型小麦品种新麦26的最佳行距为15 cm。
盛坤张露雁郭玉强赵酒林杨丽娟马华平
关键词:行距冬小麦
河南省小麦区试品种(系)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被引量:24
2013年
为了解高产小麦品种(系)产量构成三因素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采用相关和通径分析法,对河南省2007~2012年冬水组区试前3名共57个小麦新品种(系)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为单位面积(666.7m^2,下同)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穗粒数〉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对产量的作用较大且产量三要素对产量(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的数值较大且接近,说明它们已在较高水平上达到协调。根据分析结果和河南省生态条件,小麦(半冬性品种)高产育种以选育多穗兼大穗型品种为主,同时稳定千粒萤.
刘朝辉李江伟蒋志凯马华平付亮
关键词:小麦通径分析
小麦新品种新麦21号及其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3
2011年
新麦21号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而成的高产、抗寒、抗病、抗倒、早熟小麦新品种,适宜在河南中北部、苏北、皖北、陕西关中、山东菏泽地区中高肥水、中晚茬地种植。针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研究总结出了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
付亮李洋刘朝辉马华平周德慧程玉民史兆新
关键词:选育栽培技术
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化育种被引量:4
2021年
信息化是育种的主流趋势和必然选择。为促进作物育种信息化建设,从种质资源管理、数据采集、系谱分析、试验设计、参试进程管理、遗传解析和生理学解析、品种产业化推广等方面探讨了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化在育种中的应用。指出了信息化育种实施步骤和要点,以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为例,规划了软件应用、科研管理、人才培养、硬件更新、信息共享等实施信息化育种的重点步骤。认为信息化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不被育种家广泛接受、技术有待完善和数据共享存在障碍等3个方面,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杨丽娟王士坤李洋闫玉信张栩李栋马华平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化育种
国审小麦新品种新麦21选育与推广
马华平蒋志凯王映红董昀朱红彩唐振海王士坤范永胜付亮杨丽娟
针对黄淮麦区赤霉病、纹枯病日趋严重、倒春寒频繁发生等生产上突出问题,采用冬春性材料杂交、人工接菌和混合病圃鉴定抗病性、分期播种鉴定抗寒性、多年多点连续鉴定筛选等选择技术,将优良基因聚合,育成了高产稳产、综合抗病性突出、抗...
关键词:
关键词:小麦品种选育
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45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为全面了解新麦45品种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相互关系,利用2017-2020年黄淮冬麦南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汇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麦45是品质达到优质强筋、稳产高产、综合抗性较好的优质小麦新品种;在产量构成因素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中其顺序均为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综合分析表明,有效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穗粒数,千粒重对产量影响最小。在栽培管理中应以合理提高有效穗数,主攻穗粒数,稳定千粒重来实现高产。
杨海峰朱坤屈涛刘文静高俊峰朱红彩蒋志凯马华平范永胜
关键词:优质强筋小麦产量构成因素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