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洪波

作品数:3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省白河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凋落
  • 1篇凋落量
  • 1篇凋落物
  • 1篇信息管理
  • 1篇信息管理系统
  • 1篇遥感
  • 1篇天然次生林
  • 1篇林业
  • 1篇空间结构
  • 1篇混交
  • 1篇混交度
  • 1篇角尺度
  • 1篇GIS
  • 1篇城市林
  • 1篇城市林业
  • 1篇次生
  • 1篇次生林

机构

  • 3篇北华大学
  • 3篇吉林省白河林...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吉林省林业调...

作者

  • 3篇于洪波
  • 2篇赵海明
  • 1篇刘盛
  • 1篇李良
  • 1篇施莹
  • 1篇范春楠
  • 1篇郑金萍
  • 1篇曹丽娟
  • 1篇刘生冬
  • 1篇岳龙
  • 1篇李兵
  • 1篇郭忠玲
  • 1篇夏富才
  • 1篇孙越
  • 1篇杨保国
  • 1篇王鸿钧
  • 1篇王会春
  • 1篇李小光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吉林林业科技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张广才岭次生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被引量:5
2015年
确定林分空间结构是次生林保护和可持续经营的前提.次生针阔混交林是张广才岭最主要的林分类型,运用大小比数、角尺度、混交度3个空间结构参数研究张广才岭次生针阔混交林永久样地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样地大小比数为0.497,平均角尺度为0.538,平均混交度为0.630;针阔混交林林木相邻个体在垂直方向上分化不明显,存在激烈竞争的中层;林木配置处于中度到强度混交水平之间,林分总体上属于聚集分布格局;次生针阔混交林的空间结构特征已接近当地原始阔叶红松林水平.
曹丽娟夏富才李良孙越赵海明王会春于洪波李小光薛庆勇
关键词:空间结构混交度角尺度
磨盘山天然次生林凋落物数量及动态被引量:28
2014年
以磨盘山5.76hm2天然次生林群落固定监测样地为平台,均匀布设144个凋落物收集器,于2006年每月末(4—11月)连续收集其凋落物,用以分析群落尺度上的凋落物产量、组成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年凋落量为3039.6 kg/hm2,以凋落叶(2499.2 kg/hm2)所占的比例最大,占年凋落量的82.22%,而凋落枝仅占年凋落量的9.92%,花果皮等所占比例更小,占总量的5%以下。1a内,凋落物收集器内共收集到42种树木的凋落叶,占样地内树种总数(46种)的91.30%,其中花曲柳(Fraxinus rhynchophylla)、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3个树种的凋落叶占落叶总量的82.97%,为叶凋落量的主要来源。不同收集器之间凋落量存在较大差异,99个收集器的年凋落量在200—400 g,2个收集器超过600 g;单个收集器全年最多可收集到19种树种的凋落叶,收集到凋落叶种数12种的收集器最多(29个)。凋落量月动态呈单峰型,69.78%的凋落量产生于9—10月份,叶凋落量月动态与凋落总量变化相同。落叶以秋季为主,但树种间叶凋落节律存在差异,其中核桃楸叶的凋落高峰集中在8—9月,花曲柳和春榆(Ulmus japonica)集中在9—10月,色木槭(Acer mono)为10月,蒙古栎叶为10—11月。
范春楠郭忠玲郑金萍李兵杨保国岳龙于洪波
关键词:凋落物凋落量天然次生林
吉林市城市林业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初探被引量:3
2007年
本文根据吉林市的具体情况和信息管理体系的多方面优点,结合遥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初步探讨了构建吉林市城市林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方法,拟定了吉林市林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框架图和系统流程图,为城市林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施莹刘盛王鸿钧刘生冬赵海明于洪波
关键词:城市林业遥感GIS信息管理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