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浩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电子电信

主题

  • 3篇电迁移
  • 3篇焊点
  • 3篇CU
  • 2篇界面化合物
  • 2篇固-液
  • 1篇弹性模量
  • 1篇载荷作用
  • 1篇生长速率
  • 1篇钎料
  • 1篇组织及力学性...
  • 1篇无铅
  • 1篇无铅焊
  • 1篇无铅焊点
  • 1篇无铅钎料
  • 1篇锡膏
  • 1篇力学性能
  • 1篇纳米
  • 1篇纳米铜
  • 1篇界面金属间化...
  • 1篇金属

机构

  • 6篇哈尔滨理工大...
  • 2篇齐齐哈尔大学

作者

  • 6篇孙凤莲
  • 6篇张浩
  • 4篇李雪梅
  • 3篇刘洋
  • 1篇王敏

传媒

  • 2篇焊接学报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哈尔滨理工大...
  • 1篇电子元件与材...
  • 1篇Transa...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电载荷作用下温度对微焊点界面扩散的影响(英文)被引量:1
2015年
以Cu/SAC305/Cu为研究对象,研究温度对电迁移过程中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生长及Cu焊盘消耗的影响。试验过程中加载的电流密度为0.76×104 A/cm2,试验温度分别为100、140、160和180°C。分别建立焊点阴极Cu焊盘消耗及阳极界面IMC厚度的本构方程。在电迁移过程中,焊点阴极Cu焊盘消耗量与加载时间呈线性关系,Cu焊盘消耗速率与试样温度呈抛物线关系。阳极界面IMC厚度与加载时间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且界面IMC的生长速率与试样温度呈抛物线关系。在电迁移过程中,阳极界面IMC生长与阴极Cu焊盘消耗有不同的变化规律,这是由于电流作用下焊点体钎料内形成了大量的IMC。
李雪梅孙凤莲张浩辛瞳
关键词:电迁移界面化合物
电-热耦合作用下Cu/SAC305/Cu中IMC的生长及元素扩散被引量:1
2014年
在一定温度及电流密度下对Cu/SAC305(Sn-3.0Ag-0.5Cu)/Cu焊点进行不同加载时间的电迁移时效试验。分析了电-热耦合作用下,焊点界面IMC的生长机理及界面近区元素扩散特征。结果表明:电-热耦合作用下阳极界面IMC(金属间化合物)层厚度变化与加载时间成抛物线关系;阴极界面IMC层形貌变化显著,其厚度随加载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增厚后减薄的变化特征;焊点界面近区元素扩散分为两个阶段:初始阶段由于焊点各部分元素浓度相差悬殊,浓度梯度引起的元素扩散起主导作用,促进两极界面IMC厚度增加;扩散到一定程度后界面近区元素浓度梯度相对减小,电子风力引起的元素扩散占主导部分,促进阴极IMC分解阳极IMC形成,导致阴极IMC层厚度减薄,阳极IMC层厚度逐渐增大。
李雪梅孙凤莲刘洋张浩辛瞳
关键词:SAC电迁移IMC
微量Ag、Bi、Ni对无铅微焊点固-液界面扩散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为了获得微量元素Ag、Bi、Ni对无铅微焊点固-液界面扩散行为的影响规律,以低银无铅微焊点Cu/SAC0705+Bi+Ni/Cu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与Cu/SAC0705/Cu及高银钎料Cu/SAC305/Cu进行对比。研究了三种成分焊点固-液扩散后界面IMC的生长演变行为,并分析了Ag、Bi、Ni对微焊点固-液扩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钎料中微量元素Ag、Bi、Ni添加可细化界面IMC晶粒,对提高界面强度有利。长时间的固-液时效过程中,界面IMC的生长速率主要取决于界面IMC的晶粒尺寸。Cu/SAC0705+Bi+Ni/Cu焊点界面IMC晶粒尺寸最小,界面IMC生长速率最大,为11.74μm/h。Cu/SAC0705/Cu焊点界面IMC晶粒尺寸最大,界面IMC生长速率最慢,其数值为1.24μm/h。
李雪梅张浩孙凤莲
关键词:界面化合物无铅钎料生长速率
微焊点Cu/SAC305/Cu固-液界面反应及电迁移行为被引量:6
2016年
研究了电迁移过程中Cu/Sn-3.0Ag-0.5Cu/Cu微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的生长演变机制,分析了电载荷作用下固-液电迁移与固-固电迁移的区别.结果表明,固-液电迁移过程中,随着加载时间的延长,两极IMC层厚度均增厚,且阳极IMC层厚度增长速率比阴极大;阴极侧IMC晶粒径向尺寸一直增大,轴向尺寸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阳极侧IMC晶粒的尺寸在轴向与径向均增大;加载过程中,阳极IMC晶粒尺寸始终大于阴极;与固-固电迁移相比,固-液电迁移后,阴极侧,焊点IMC形貌更规则,且表面光滑度提高;阳极侧,固-固扩散时界面IMC晶粒形貌为多边形球状,而固-液扩散时界面IMC形貌为多边形柱状.
李雪梅孙凤莲张浩辛瞳
关键词:电迁移界面金属间化合物无铅焊点
SnBi-SACBN复合锡膏焊后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被引量:2
2018年
针对低温无铅钎料Sn58Bi(SnBi)焊后脆性问题,采用机械混合方法向SnBi无铅锡膏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0.5%、1%、5%的SAC-Bi-Ni(SACBN)合金粉末制备复合锡膏。借助扫描电镜对复合锡膏焊后合金微观组织形貌、成分进行研究,通过纳米压痕法对复合钎料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复合锡膏中SACBN微粒含量增加,焊后合金微观组织中β-Sn相增多,富Bi相含量降低,合金中由富Bi相构成的细小网状组织结构得到抑制。当锡膏中SACBN微粒含量由0增大至5%时,合金硬度从219.05 N/mm^2下降到174.18 N/mm^2,弹性模量由5.93 N/mm^2下降到2.86 N/mm^2。
付海丰刘洋孙凤莲张浩王敏
关键词:弹性模量
SAC305-纳米铜复合焊膏焊后性能及孔隙形成机理被引量:1
2017年
通过在SAC305焊膏中添加纳米铜,研究其对SAC305焊膏焊后焊点微观组织、孔隙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焊点中空隙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纳米铜的添加明显细化了钎料中的β-Sn相和Ag3Sn化合物,且细化效果随纳米铜添加量的增加而更为显著.焊点中的孔隙率随纳米铜添加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当添加量达到1%(质量分数,%)时,焊点中的孔隙率明显提升,比无添加的SAC305焊膏增加了2.2%.添加纳米铜的SAC305复合焊膏焊后接头的抗剪强度在细晶强化作用下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接头中增加的孔隙率又使其力学性能恶化;综合这两种因素,当纳米铜添加量为0.5%时,其力学性能较好,抗剪强度提高了10%.
辛瞳孙凤莲刘洋张浩刘平
关键词:纳米铜抗剪强度孔隙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