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彩风

作品数:16 被引量:82H指数:6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干细胞
  • 3篇血管
  • 3篇脂肪来源干细...
  • 3篇细胞
  • 3篇疗效
  • 3篇扩张皮肤
  • 2篇软组织
  • 2篇手术
  • 2篇皮肤
  • 2篇切口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成形术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丹红
  • 1篇丹红注射液
  • 1篇单兵
  • 1篇丁糖
  • 1篇多能干细胞
  • 1篇新生血管
  • 1篇新生血管化

机构

  • 14篇潍坊医学院
  • 4篇山东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解放军第40...

作者

  • 16篇吴彩风
  • 9篇张泽敏
  • 8篇杨彪炳
  • 7篇姚永明
  • 3篇唐胜建
  • 2篇仲霄鹏
  • 2篇殷惠军
  • 2篇史大卓
  • 2篇丁小珩
  • 2篇马晓娟
  • 2篇刘宗艳
  • 2篇刘明明
  • 1篇郭春雨
  • 1篇刘方军
  • 1篇张璐
  • 1篇蒋跃绒
  • 1篇高涛
  • 1篇陈可冀
  • 1篇张伟
  • 1篇盛旭东

传媒

  • 3篇中华整形外科...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国医学装备
  • 2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中国医疗美容

年份

  • 8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手指皮肤脱套伤的再植治疗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手指皮肤脱套再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5g9月,对收治的17例具有再植条件的手指皮肤脱套伤患者,根据患者伤指隋况选取再植手术方案,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18指再植指体中存活17指,再植存活率94.4%;患者对再植指体术后外观及功能满意,两点辨别觉6—10mm;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良率为88.9%。结论对于脱套指体软组织完整、挫伤不重患者行再植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郑波吴彩风刘春雷刘明明丁小珩
关键词:手指皮肤脱套伤再植临床疗效挫伤软组织损伤
西洋参茎叶总皂苷对冠心病胰岛素敏感性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殷惠军张颖蒋跃绒薛梅郭春雨马晓娟张璐吴彩风杨琳史大卓陈可冀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联系多种代谢相关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等)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而既往研究表明西洋参叶总皂苷(panax quinquefolium sap...
关键词:
关键词:西洋参茎叶总皂苷冠心病葡萄糖胰岛素敏感性
兔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对兔皮肤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创面局部注射兔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SC)对兔皮肤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取1只新西兰大白兔脂肪组织,分离ADSC,并进行传代培养,采用第3代细胞进行以下实验。将24只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DSC组12只和对照组12只,在兔背部近臀部两侧各造成1个直径约5cm深Ⅱ度烫伤创面。于伤后第2天起ADSC组兔创面皮下注射2mL经EdU标记的ADSC悬液(浓度为5×10^5个/mL),对照组兔创面同前注射2mL无血清DMEM培养液,至创面愈合。每日观察2组兔创面愈合情况,记录其愈合时间。伤后第7、14、21、28天,2组各取3只兔,测量创面面积并计算愈合率;切取创面愈合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表达。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dU标记的ADSC在伤后第28天创面愈合组织中的分布,ELISA法检测伤后第7、14、21天创面愈合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EGF表达。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ADSC组兔创面愈合时间为伤后(19.5±1.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3.3±1.5)d,t=d.50,P〈0.05。伤后第7天,2组兔创面均干燥,无明显渗出物,创周红肿逐渐消退;ADSC组兔创面愈合率为(15.1±2.4)%,与对照组的(13.7±3.1)%相近(t=1.20,P〉0.05)。伤后第14天,ADSC组兔创面干燥、结痂明显,创面愈合率为(73.1±5.7)%;对照组兔创面有少量分泌物、少量结痂,创面愈合率为(52.9±5.1)%,明显低于ADSC组(t=8.06,P〈0.01)。伤后第21天,ADSC组兔创面基本愈合,创面愈合率为(95.6±3.0)%;对照组兔仍有少量创面存在,创面愈合率为(78.6±3.7)%,明显低于ADSC组(t=9.73,P〈0.01)。伤后第28天,2组兔创面均完全愈合,愈合率100%,ADSC组兔创面愈合皮肤组织质地及微血管反应优�
姚永明阎贺张泽敏吴彩风张亮杨彪炳
关键词:烧伤伤口愈合间质干细胞移植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
丹红注射液协同缺血后适应对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为了探讨活血化瘀中药丹红注射液与缺血后适应对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协同保护作用。采用心导管介入球囊堵闭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作中例小型猪急性心梗模型。分为4组: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适应...
马晓娟金基成吴彩风黄烨史大卓殷惠军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丹红注射液缺血后适应
改良倒L形切口法矫正内眦赘皮被引量:4
2015年
垂直或斜行的掩盖内眦角前方的半月形蹼状皮肤皱襞称为内眦赘皮,是蒙古人种群中常见的眼睑类型,因此又称为蒙古皱襞,其发生率约50%,单睑人群的发生率更高,可达70%以上。矫正内眦赘皮手术方式很多,主要包括横切纵缝法、Y—V法、Z成形术以及Z瓣改良、Mustarde法和倒L型下睑切口法等,但均存在不足。其中倒L形切口法的切口顺皮纹且较隐蔽,但存在下睑切口偏长等缺点,我们对此术式进行了改良,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对197例内眦赘皮患者行改良倒L形切口法内眦赘皮矫正术,效果理想。
吴彩风牛常英刘宗艳张泽敏杨彪炳
关键词:内眦赘皮矫正术L形切口手术方式Z成形术发生率
脂肪来源干细胞对扩张皮肤组织增殖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是从脂肪组织分离出来的多能干细胞,可以向骨、软骨、脂肪等间充质细胞甚至上皮细胞分化.我们通过在兔皮下注射ADSCs观察其对扩张皮肤组织的影响.
张泽敏阎贺姚永明吴彩风牛常英杨彪炳
关键词:脂肪来源干细胞上皮细胞分化多能干细胞ADSCS间充质细胞
新型便携医用单兵高压氧衣的研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便携医用单兵高压氧衣,解决现有便携式高压氧舱体积庞大、维护成本高等弊端。方法:新型便携医用单兵高压氧衣,由可折叠的上衣状高压氧衣和螺旋式便携空气压缩机构成;上衣状高压氧衣采用耐磨、柔软的PVC材料制作,装有透明观察窗,侧面设有安全充气阀门。进行气密性、内压等检测以及动物实验,分析该装置的性能。结果:测试结果显示,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最大能耐受455.85 k Pa,完全满足高原肺水肿救治过程中所需的131.69k Pa的要求;当衣内压力在131.69 k Pa时,衣内压力衰减速度为(798±5.32)Pa/h,即能够维持>101.3 k Pa的压力约38 h,满足高原肺水肿的救治需要;当气囊压力>182.34 k Pa时,阀门自动关闭,避免人员伤害。结论:新型单兵高压氧衣构造合理性能可靠、携带方便且维护成本低廉,能够快速缓解高原肺水肿症状,适用于高原作战环境下肺水肿的救治。
仲霄鹏吴彩风刘明明丁小珩
关键词:便携高原肺水肿
切口不同加压包扎方式对手术治疗腋臭治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比较腋臭手术后两种不同切口加压方式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80例手术治疗腋臭患者,按照不同切口加压方式分为A组:弹力绷带"8"字包扎加压法;B组:无菌纱布打包加压法,观察术后切口愈合情况,了解包扎过程中患者的耐受程度,比较治疗效果。结果:A组仅有2例出现并发症,B组8例出现并发症,出现并发症的概率高于A组(P<0.05);两组治疗效果没有显著差别(P>0.05);B组加压方式造成患者不满率高于A组(P<0.05)。结论:腋臭手术后弹力绷带"8"字包扎加压足以起到加压效果,相对于打包加压,并发症降低,更容易令患者接受。
姚永明胡亚暖张泽敏吴彩风朱顺文杨彪炳
关键词:腋臭加压包扎手术治疗
Cynergy双波长激光治疗鲜红斑痣临床应用
2014年
目的:观察Cynergy双波长激光治疗仪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鲜红斑痣患者67例,排除禁忌症后应用Cynergy脉冲燃料激光治疗,随访3~6个月后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67例患者治疗3~4次治疗后,治愈21例,有效4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5%,本组中11例出现小水泡,一周后自然消退;8例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半年后均消退。结论:Cynergy双波长治疗鲜红色斑痣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轻,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杨彩云吴彩风盛旭东王少华
关键词:鲜红斑痣
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矫正轻度上睑下垂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6
2015年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矫正轻度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 2012年10月-2015年1月,采用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矫正23例单睑伴轻度上睑下垂患者。男14例,女9例;年龄16~35岁,平均25岁。单侧上睑下垂16例,双侧7例。患者上睑缘均位于瞳孔上缘,下垂量为1~2 mm,平均1.5 mm。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明显瘀血肿胀。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26个月,平均15个月。患者重睑线弧度自然流畅,上睑下垂完全矫正,原位注视以及运动时上睑形态、位置基本对称。术后2个月按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容学会关于"切开法重睑术效果评定标准商榷"进行评定,均为优。结论采用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矫正单睑伴轻度上睑下垂,术中无需分离截除提上睑肌,即可达到重睑成形与抬高上睑共同修复的目的,手术创伤小,矫正幅度可操控性强。
牛常英谭慎兴吴彩风刘宗艳张泽敏唐胜建梁晓琴
关键词:上睑下垂重睑成形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