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宇曦

作品数:11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杆菌
  • 10篇致病性大肠杆...
  • 10篇禽致病性大肠...
  • 10篇大肠杆菌
  • 5篇毒力
  • 4篇多糖
  • 4篇脂多糖
  • 3篇毒力基因
  • 3篇基因缺失
  • 2篇蛋白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基因
  • 2篇基因缺失株
  • 2篇LPS
  • 2篇Q
  • 2篇PHOP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单克隆抗体制...

机构

  • 9篇安徽农业大学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1篇张宇曦
  • 8篇韩先干
  • 6篇祁克宗
  • 5篇王少辉
  • 5篇韩月
  • 5篇于圣青
  • 3篇徐达
  • 2篇丁铲
  • 2篇白灏
  • 2篇涂健
  • 2篇周秀红
  • 2篇杨立军
  • 1篇孟庆美
  • 1篇陈兆国
  • 1篇龚建森
  • 1篇薛挺
  • 1篇谭莎莎
  • 1篇李春晓

传媒

  • 2篇微生物学报
  • 2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中国预防兽医...
  • 1篇中国动物传染...
  • 1篇第四届全国禽...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wzzE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LPS合成及致病作用研究
病性大肠杆菌(Awai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为一类能引起禽类大肠杆菌病的革兰氏阴性菌,是禽类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1].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左佳坤韩月张宇曦杨立军徐达王少辉于圣青韩先干
关键词: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脂多糖致病作用
鸭疫里默氏杆菌pfs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单克隆抗体制备被引量:8
2015年
将鸭疫里默氏杆菌的pfs基因进行原核表达,重组蛋白经纯化后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经过3次免疫后,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利用间接ELISA方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通过间接ELISA法测定腹水效价、Western blot法检测其免疫反应性,并鉴定抗体的亚型。重组蛋白SDS-PAGE检测结果验证得到26 k Da Pfs蛋白,免疫小鼠后最终获得1株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2E2E6,为Ig G1亚类,间接ELISA法检测腹水效价为1:64 000。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本研究成功制备了Pfs的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Pfs在鸭疫里默氏杆菌中的作用提供了参考。
范国博韩先干张宇曦王少辉左佳坤徐达于圣青
关键词:鸭疫里默氏杆菌单克隆抗体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gspL基因缺失株构建及生物学特性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gsp L基因缺失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Red重组方法构建禽致病性大肠杆菌DE17株的gsp L缺失株;分析野生株与缺失株的生长特性、黏附和入侵DF1细胞的差异;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比较野生株和缺失株毒力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比较野生株与缺失株的半数致死量(LD50)差异。【结果】gsp L缺失不影响DE17的生长特性,但其黏附和入侵DF1细胞能力显著下调。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缺失株毒力基因lux S,pfs,fyu A和iss转录水平明显上调,tsh的转录水平明显下调,而vat,ibe A,stx2f和omp A的转录水平无显著变化;LD50检测结果表明,缺失株比野生株毒力增强了12倍。【结论】gsp L基因的缺失不影响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生长特性,但能减弱其黏附和入侵能力,且可以正调控禽致病性大肠杆菌部分毒力基因的转录水平,推测gsp L基因可能与APEC对宿主的致病性有关。
范国博韩月张宇曦韩先干王少辉白灏孟庆美祁克宗丁铲于圣青
关键词: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脂多糖核心型分布与毒力基因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大肠杆菌脂多糖(LPS)核心型根据其化学结构的不同分为5种,即R1、R2、R3、R4和K12。通过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安徽、江苏、上海和河南等省市分离株的脂多糖核心型分布情况的研究,分析其与大肠杆菌主要毒力基因之间的潜在联系,以期为APEC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分离到的76株APEC,利用PCR方法开展对LPS核心型分型鉴定和毒力基因检测;分析LPS核心型的分布和毒力基因、致病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76株APEC分离株中,68.4%(52株)为R1核心型,15.8%(12株)为R3型,11.8%(9株)为R4型,3.9%(3株)为R2型,未检测到K12核心型。毒力基因鉴定结果中yijp、mat、fim C、ibe B和omp A的检验阳性率均达到90%以上,可作为APEC的保守基因。其中LPS核心型R1与neu C、cva/cvi、irp2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R3与iro N、irp2均具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R4核心型与aat A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APEC的LPS核心型主要为R1。LPS核心型对部分毒力基因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张宇曦韩先干左佳坤龚建森韩月范国博王少辉田明星丁铲祁克宗于圣青
关键词: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毒力基因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phoP/phoQ基因敲除株的构建及其毒力基因转录调控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为研究Pho P/Q二元调控系统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致病性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采用Red同源重组技术分别构建了APEC AE17株的pho P基因敲除株AE18和pho Q基因敲除株AE19,并通过p STV-28质粒分别构建pho P和pho Q基因回补株CAE18和CAE19。并对这些菌株的运动能力、对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黏附和侵入能力以及其13个毒力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pho P和pho Q基因敲除株运动性能力分别为AE17的70.92%和83.83%;黏附和侵入CEF细胞的能力比AE17均极显著降低,分别为AE17的63.11%、65.42%和59.83%、57.82%。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E18的毒力基因(sod A、pol A和iss)和AE19的毒力基因(fim C和iss)比AE17相应的毒力基因m RNA的转录水平均呈极显著下降(p<0.01)。此外,回补株CAE18和CAE19株能够部分恢复运动性能力、黏附和侵入CEF细胞的能力及相关毒力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pho P和pho Q基因的敲除均能够显著改变APEC AE17株相关的生物学特性,并且能够调控毒力基因的转录水平,使其毒力显著下降。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APEC的Pho P/Q二元调控系统对其致病性影响提供实验依据。
黄博言祁克宗涂健周秀红张宇曦谭莎莎李少参
关键词: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lsr操纵子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信号分子AI-2的转运及其毒力的调控作用研究
左佳坤张宇曦荆雅玮胡剑刚吴小卡陈兆国韩先干
phoP/Q双组分系统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力调控作用被引量:5
2016年
phoP/Q作为一种外在环境感受器,参与调节细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本研究拟探讨phoP/Q双组分系统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的生长、定植、毒力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利用Red重组系统构建APEC AE 17株的phoP/Q双组分调控系统缺失株,并构建phoP/Q双组分调控系统回复质粒,转化缺失株,构建回复株。通过生长运动性试验、黏附入侵CEF细胞试验、毒力基因转录水平检测以及半数致死量(LD50)等试验比较野生株、缺失株、回复株的生物特性。与野生株相比,phoP-phoQ缺失不改变其生长特性;运动性较野生株下降63%;黏附与入侵CEF细胞能力分别降低69.83%(P<0.01)和62.17%(P<0.05);LD50显示毒力减弱13.3倍;polA、tsh基因转录水平分别上调41%、54%;sodA、iss分别下调64%和98%。phoP/Q双组分系统参与对APEC致病性的调控,该系统的缺失会降低APEC的致病性。
李春晓张宇曦祁克宗韩先干涂健薛挺周秀红
关键词: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荧光定量PCR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脂多糖核心型分布与毒力基因的相关性分析
引言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可导致鸡、鸭及其他禽类的肠道外疾病,如心包炎、气囊炎、关节滑膜炎等,甚至引起败血症性急性死亡.脂多糖(LPS)是APEC的一个重要致病因子且是内毒素的主要成分.LPS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
张宇曦韩月左佳坤范国博王少辉田明星丁铲祁克宗韩先干于圣青
wzzE不影响禽致病性大肠杆菌雏鸭分离株LPS的表型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wzz参与很多革兰氏阴性菌O抗原的合成,并对细菌的致病性具有调控作用。在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中,存在Wzz蛋白超家族基因wzz E,目前尚未开展该基因对APEC脂多糖(LPS)的合成及致病作用研究,因此本研究开展了wzz E对APEC LPS合成以及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方法】通过构建APEC DE17株的wzz E缺失株,开展对野生型和缺失株的LD50、黏附与入侵DF-1细胞、脂多糖表型及内毒素毒价等相关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结果表明,缺失wzz E的APEC,不影响细菌的生长特性。野生型、缺失株及回复株的LPS表型无明显差异。DE17Δwzz E与DE17的黏附与入侵结果无显著差异。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缺失wzz E,不影响细菌的血清型。内毒素毒力检测结果DE17、DE17Δwzz E及CΔwzz E内毒素的毒价一致,为4×10~5 EU/mg。对7日龄樱桃谷鸭进行攻毒,测定各菌株的LD50,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DE17Δwzz E缺失株毒力下降了10倍。【结论】wzz E缺失对LPS的表型无显著影响,但wzz E参与APEC的致病过程,然而wzz E对APEC毒力的调控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左佳坤韩月张宇曦杨立军徐达王少辉祁克宗韩先干于圣青
关键词: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脂多糖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gspL基因缺失株构建及生物学特性
引言禽大肠杆菌病是由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感染所引起的禽类不同类型疾病的总称[1].可引起禽类的败血症、气囊炎、卵黄性腹膜炎等,是2至12周龄的鸡...
范国博韩月张宇曦韩先干王少辉白灏孟庆美祁克宗丁铲于圣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