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福东

作品数:15 被引量:113H指数:7
供职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农垦总局科技攻关项目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大豆
  • 9篇调节剂
  • 7篇植物
  • 7篇生长调节剂
  • 6篇植物生长
  • 6篇植物生长调节
  • 6篇植物生长调节...
  • 6篇DTA-6
  • 4篇花荚
  • 4篇S3307
  • 3篇生理代谢
  • 2篇马铃薯
  • 2篇酶活性
  • 2篇花荚脱落
  • 2篇基因
  • 2篇基因表达
  • 1篇性状
  • 1篇叶面
  • 1篇叶面喷施
  • 1篇叶片

机构

  • 15篇黑龙江八一农...
  • 3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赛默飞世尔科...

作者

  • 15篇孙福东
  • 13篇冯乃杰
  • 13篇郑殿峰
  • 11篇刘春娟
  • 8篇崔洪秋
  • 7篇赵晶晶
  • 6篇刘涛
  • 6篇何天明
  • 2篇王畅
  • 2篇李东
  • 1篇张盼盼
  • 1篇师臣
  • 1篇李建英
  • 1篇杨凤军
  • 1篇贾鹏禹
  • 1篇陈文浩
  • 1篇刘洋
  • 1篇李朝阳
  • 1篇杜吉到
  • 1篇韩毅强

传媒

  • 4篇黑龙江八一农...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分析化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大豆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8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植株上、中部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初花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鼓粒期植株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动态及产量的影响,为大豆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合丰-50为材料,设喷施清水(CK)、S3307和DTA-6 3个处理,各处理均于初花期喷施1次,喷药后30 d(鼓粒初期)开始第1次取样,以后每隔5 d取样1次,共取样5次,测定植株上部和中部叶片、叶柄、茎秆、荚皮和籽粒干物质重;成熟期测定产量。【结果】在整个鼓粒期内,S3307处理的上部叶片干物质重均高于CK,DTA-6处理在35和40 d时略低于CK,其他时期高于CK;S3307和DTA-6处理的中部叶片干物质重仅在45 d时低于CK,其他时期均高于CK;S3307处理的植株上部叶柄干物质重除在30 d时低于CK外,其他天数均高于CK;S3307处理的中部叶柄干物质重和DTA-6处理的上部茎秆干物质在鼓粒期内均高于CK;S3307和DTA-6处理的中部荚皮和籽粒干物质重均高于CK。S3307处理显著增加了植株上部和中部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P<0.05,下同),同时显著降低了瘪荚数;DTA-6处理显著增加了植株上部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及上、中部的单株粒重。S3307和DTA-6处理的上部产量极显著高于CK(P<0.01),分别比CK增加10%和18%,中部产量分别比CK增加11%和4%。【结论】初花期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显著增加大豆植株上部和中部各器官干物质重,并进一步提高植株上部和中部产量。
王宝生刘春娟冯乃杰郑殿峰宫香伟孙福东刘涛何天明王畅
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大豆鼓粒期干物质积累
植物生长调节剂S3307和DTA-6对大豆源库碳水化合物代谢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2
2016年
【目的】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叶片和籽粒碳水化合物代谢及产量的影响,进一步从源库理论的角度挖掘调节剂增产的作用机理,为调节剂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3年和2014年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进行。以合丰50和垦丰16为材料,在始花期(R1期)叶面喷施60 mg·L^(-1)促进型调节剂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和50 mg·L^(-1)延缓型调节剂烯效唑(S3307),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喷施调节剂后30 d开始第一次取样,以后每隔5 d取样一次,共取样5次。测定叶片和籽粒中蔗糖、淀粉、果糖含量及叶片中转化酶、蔗糖磷酸合酶(SPS)和蔗糖合酶(SS)活性。大豆成熟期测产。【结果】籽粒建成初期(喷施调节剂后30—35 d),S3307和DTA-6的叶片蔗糖、果糖和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籽粒蔗糖、果糖和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说明更多的碳水化合物用于籽粒的建成。籽粒建成中期(喷施调节剂后35—45 d),S3307的叶片蔗糖、果糖和淀粉含量一直呈上升趋势;S3307和DTA-6的籽粒蔗糖和果糖含量普遍高于CK,为籽粒灌浆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籽粒建成后期(喷施调节剂后50 d),S3307和DTA-6的叶片蔗糖含量达到最大,且与CK差异显著,S3307的叶片淀粉含量高于CK,DTA-6的叶片果糖含量高于CK;S3307和DTA-6显著提高了籽粒中蔗糖含量,S3307同时提高了2个品种籽粒果糖含量,而DTA-6降低了合丰50籽粒果糖含量;S3307和DTA-6提高了合丰50籽粒淀粉含量,降低了垦丰16籽粒淀粉含量,说明调节剂对不同的大豆品种调控效果存在差异。调节剂增加叶片蔗糖含量的同时,S3307和DTA-6提高了叶片SPS和SS活性;在多数测定时期内,显著降低了叶片转化酶活性。S3307和DTA-6协调了源库系统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动态平衡。与清水对照(H-CK和K-CK)相比,调节剂处理H-S、H-D和K-S、K-D两年平均增产为20.07%、14.57%和10.54%、10.95%,增产极显著。相关分析
刘春娟冯乃杰郑殿峰宫香伟孙福东石英崔洪秋张盼盼赵晶晶
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碳水化合物生理代谢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花荚脱落率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为探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大豆品种脱落率及酶活性指标的影响。以5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在R1期叶面喷施两种调节剂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和烯效唑(S3307)。结果表明:DTA-6有效降低了5个大豆品种的落花率;S3307降低了嫩丰18、绥农28、垦丰16和抗线6的落花率。DTA-6降低了嫩丰18、绥农28、垦丰16和抗线6的落荚率;S3307降低了合丰50和绥农28的落荚率。两处理总体上降低了大豆脱落花荚的MDA含量,提高了POD含量,因品种特性不同,效果也有所不同。除绥农28外,两种调节剂均提高了大豆产量。
董卓郑殿峰孙福东崔洪秋刘春娟冯乃杰
关键词:大豆酶活性
一种用于玉米及禾本科杂粮有机生产苗期防虫浸种液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一种用于玉米及禾本科杂粮有机生产苗期防虫浸种液及制备方法属于农业生产领域,是由下列物质按体积份数配制而成:樟脑粉0.1~10份、助剂0.1~10份、乙醇0.1~9份及蒸馏水100~1500份。该用于玉米禾本科杂粮有...
郑殿峰刘涛冯乃杰刘洋陈文浩刘春娟孙福东
文献传递
植物生长调节剂S3307和DTA-6对大豆荚的生理代谢及GmAC的影响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荚是为大豆籽粒发育过程中提供同化物的暂存源器官。大豆荚脱落率高是制约大豆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进一步探讨化学控制技术提高大豆产量的内在机制,通过研究叶面喷施2种调节剂对大豆荚生理代谢及离区脱落纤维素酶基因(Gm AC)表达的影响,为大豆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豆品种抗线6号(Glycine max)为材料,在R1期叶面喷施60 mg·L^(-1)促进型调节剂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和50 mg·L^(-1)延缓型调节剂烯效唑(S3307),以喷施清水为空白对照,于喷药后35、42、49和56 d选取处理和对照中的大豆豆荚,测定荚中可溶性糖、蔗糖、淀粉、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脱落纤维素酶(AC)等生理指标。喷药后第5天用剪刀剥取同一处理大豆荚基部与茎相连离层区组织,采用RT-PCR方法测定脱落纤维素酶基因(Gm AC)的表达量。【结果】除喷DTA-6后35 d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对照外,其余取样时期DTA-6和S3307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荚中可溶性糖含量。在喷药后35—49 d,DTA-6和S3307处理荚皮中蔗糖含量低于对照,而在喷药后56 d高于对照。除喷S3307后42 d处理的淀粉含量低于对照外,其余时期DTA-6和S3307处理均增加了荚皮中淀粉含量。在喷药后35、49和56 d DTA-6和S3307处理降低了荚皮中MDA含量。在喷药后35、42和56 d DTA-6和S3307处理提高了荚皮中POD活性。S3307处理在喷药后35、49和56 d降低了荚皮中AC活性,DTA-6处理在喷药后42—49 d降低了荚皮中AC活性。DTA-6处理下调了大豆离区Gm AC的表达量,而S3307处理大豆离区Gm AC的表达量上调。DTA-6和S3307处理均有效地改善了大豆单株荚数、荚粒数、百粒重等产量性状,2012年和2013年产量分别比对照高6.23%、1.41%和4.83%、5.30%。【结论】DTA-6和S3307处理有利于大豆荚皮中同化物的转运和积累,提高保护酶活性,减少膜脂质过氧化产
孙福东冯乃杰郑殿峰崔洪秋刘春娟何天明赵晶晶
关键词:大豆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理代谢基因表达
叶面喷施调节剂和微量元素对马铃薯块茎品质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选用当地主栽品种大西洋和抗疫白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调节剂和微量元素对马铃薯块茎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剂和微量元素均显著提高了块茎中维生素C含量,降低了还原糖含量;增加了大西洋蛋白质和有机酸含量,降低了淀粉含量和干重;抗疫白块茎中蛋白质和有机酸含量降低,淀粉含量和干重升高。对于马铃薯商品性状来说,调节剂和微量元素均增加了马铃薯的单株薯重和单薯薯重,对单株薯数的调控效果不显著。对产量而言,大西洋的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7.30%和16.29%,抗疫白的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9.18%和12.85%。
赵晶晶冯乃杰郑殿峰杨庆东李东孙福东刘春娟何天明刘涛
关键词:马铃薯调节剂微量元素
在线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大豆不同部位的4种植物激素被引量:10
2014年
采用双三元液相色谱( Dual gradient liquid chromatography,DGLC)建立了在线固相萃取技术与电喷雾串联质谱联用方法( Online SPE DGLC-ESI MS/MS),并成功应用于实际样品检测。本方法同时检测大豆不同部位中的4种酸碱性植物激素(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玉米素(ZT)和脱落酸(ABA))。通过考察固相萃取富集柱、分析色谱柱、流动相对植物激素的保留和选择性的影响,获得较高的灵敏度、回收率、稳定性及精密度。大豆样品经液氮低温研磨,以80%甲醇溶液提取,再经离心稀释过滤后,进样分析。进样后样品经在线固相萃取Hypersep Retain AX柱洗脱保留,目标分析物依次转移至分析柱Acclaim PA2色谱柱,并以0.1%甲酸和甲醇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选择反应监测离子模式( SRM)同时采集正负离子通道进行定性分析,基质标准曲线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 GA3, IAA, ZT 在0.1~50μg/L 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002μg/g;ABA在0.5~50μg/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其检出限为0.0010μg/g。以0.8,4.0和40μg/L分别为低、中、高浓度考察4种植物激素的回收率为76.1%~93.5%,RSD为0.8%~6.0%。结果表明,籽粒中含有的ABA浓度明显高于其它部位。本研究为快速准确地分离和测定大豆不同部位内源激素提供了有效方法。
贾鹏禹曾明飞冯乃杰郑殿峰孙福东孙蕊李朝阳
关键词:内源植物激素大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S_(3307)和DTA-6对大豆叶片生理活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化控技术是提高作物产量的一项重要技术,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鼓粒期至成熟期叶片生理活性及产量的影响,旨在探讨调节剂提高大豆产量的作用机理,为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2014年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林甸试验基地,进行叶面喷施烯效唑(S3307)和2-N,N-二乙氨基乙醇酯(DTA-6)田间试验。试验于初花期(R1期)叶面喷施1次,设3个处理:1)CK,喷施清水;2)喷施DTA-6浓度60 mg/L;3)喷施S3307,浓度50 mg/L。大豆盛荚期(R4期),用叶绿素仪测定大豆倒3叶和倒9叶的叶绿素值;大豆鼓粒始期(R5期)开始第一次取样,以后每隔5d取样一次,共取样7次,测定叶片中的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和淀粉酶总活性。大豆成熟期测定产量。[结果]在喷植物生长调节剂后22 d,调节剂极显著增加了大豆植株不同部位,尤其是下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3307和DTA-6处理的倒3叶叶绿素含量比CK增加9.32%、7.02%,倒9叶叶绿素含量比CK增加11.12%、10.38%,各处理倒3叶和倒9叶的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均达到正相关。DTA-6和S3307在喷植物生长调节剂后40、45和50 d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CK;DTA-6和S3307处理的蔗糖含量分别在喷植物生长调节剂后4050 d和3550 d达到了最大增加量,S3307对蔗糖积累的作用效果较好;DTA-6和S3307处理在喷植物生长调节剂后50、55和60 d叶片中的淀粉含量均高于CK;不同调节剂处理对淀粉酶总活性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喷植物生长调节剂后第45 d时,调节剂作用的淀粉酶总活性达到最大值,各处理淀粉酶活性的高低顺序为S3307、DTA-6〉CK均与CK处理差异显著。不同调节剂处理均增加了单株荚数、粒数、粒重,S3307处理的单株荚数和粒数与CK相比,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DTA-6处理的各产量因素与CK相比,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2013年S3307和DTA-6处理
刘春娟冯乃杰郑殿峰孙福东刘涛崔洪秋赵晶晶
关键词:烯效唑大豆生理活性
调节剂对不同种植密度下马铃薯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在大田条件下,以克新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常规(45000株·hm^(-2))和加密(常规+20%,54 000株·hm^(-2))2个密度,于苗期喷施调节剂胺鲜酯(DTA-6)、烯效唑(S3307)和缩节胺(DPC),研究调节剂对不同种植密度下马铃薯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调节剂后,各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Pn、Tr和Gs均高于CK,调节剂处理均改善了马铃薯叶片的光合特性,进而提高了马铃薯块茎产量,不同密度间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同一调节剂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其产量、叶片叶绿素含量、Pn、Tr和Gs均呈现加密>常规的变化规律,适当密植的条件下喷施调节剂更加有利于马铃薯产量的提高。
何天明赵晶晶郑殿峰冯乃杰杨庆东刘文斌张洪鹏李东刘春娟孙福东王畅徐延辉
关键词:调节剂马铃薯种植密度光合特性
不同土壤改良剂对番茄苗期土壤微生物及理化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运用盆栽试验,对连作5年的番茄土壤施用不同浓度的磷石膏、醋酸及禾康3种土壤改良剂,研究其对番茄苗期土壤微生物、土壤理化性状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石膏及禾康土壤改良剂后,土壤有效微生物菌群数量显著增加(P<0.05),土壤有机质和营养物质含量也显著增加(P<0.05),对番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施加醋酸处理后,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数量显著减少,土壤pH及其他营养物质显著降低,对番茄生长发育无明显促进作用。综合来看,禾康土壤改良剂的改良效果最好,磷石膏其次。
杨凤军安子靖孙福东李文国
关键词:土壤改良剂土壤微生物土壤理化性状苗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