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轶

作品数:13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邢台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年龄
  • 4篇年龄段
  • 4篇小儿
  • 4篇不同年龄
  • 4篇不同年龄段
  • 3篇蛋白
  • 3篇血清
  • 3篇营养
  • 3篇营养状况
  • 3篇早产
  • 3篇早产儿
  • 3篇早产儿脑白质...
  • 3篇神经节
  • 3篇神经节苷脂
  • 3篇维生素K
  • 3篇疗效
  • 3篇临床疗效
  • 3篇脑白质
  • 3篇脑白质损伤
  • 3篇骨钙

机构

  • 12篇邢台市人民医...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金轶
  • 4篇刘振波
  • 3篇朱君丽
  • 2篇张会丰
  • 1篇刘方硕
  • 1篇翟卫超
  • 1篇郭在晨
  • 1篇张雪华
  • 1篇董英
  • 1篇刘雅林
  • 1篇周丛乐
  • 1篇张秀菊
  • 1篇杨宁
  • 1篇王颖
  • 1篇韩艳珺
  • 1篇葛信波
  • 1篇张欣
  • 1篇王平革
  • 1篇安红
  • 1篇韩艳旭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2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内真菌感染儿童脑脊液中氟康唑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儿童在通过静脉和脑室两种给药途径使用氟康唑后,药物在脑脊液(CSF)中的分布和浓度。方法研究对象为2例脑积水儿童。氟康唑通过静脉途径给药,剂量为12.5 mg/(kg·24 h),通过脑室直接注射给药的剂量为4、5、7.5 mg/24 h和7.5、10 mg/12 h。氟康唑给药后2-24 h取CSF样本,通过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SPE-HPLC)测定氟康唑在CSF中的浓度变化。结果 SPE-HPLC法可以精确测定CSF中的氟康唑的量。氟康唑静脉给药后,抗真菌的药物浓度在脑脊液中是检测不到的。经脑室给药后氟康唑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CSF氟康唑浓度稳态峰值(19.54±5.63) mg/L;CSF氟康唑谷浓度(0.0-0.3)mg/L;消除速率常数(0.4654±0.2097)/h,半衰期(1.84±0.93)h。结论静脉注射氟康唑后药物在CSF样本中检测不到。脑室多剂量的药代动力学数据表明分流感染治疗中对脑积水儿童氟康唑的监控是必要的。
刘振波金轶朱君丽
关键词:脑脊液氟康唑脑积水药代动力学
儿童颅内感染的临床治疗策略研究与分析
刘振波翟卫超刘方硕朱君丽金轶葛信波
该研究通过对比针对各种途径及致病菌的颅内感染儿童进行不同抗生素治疗方案、不同的给药途径及剂量对比研究,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设定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
关键词:
关键词:静脉给药治疗
不同年龄段小儿骨骼维生素K营养状况的评价与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小儿骨骼维生素K的营养状况。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5月于我院儿科进行常规体检的0~14岁健康小儿62例,按照年龄分为5组:0~3个月为A组(13例),>3个月~1岁为B组(9例),>1~3岁为C组(13例),>3~9岁为D组(14例),>9~14岁为E组(1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所有小儿血清未羧化骨钙蛋白(UOC)及骨钙蛋白(OC)水平,计算OC未羧化率,以评价不同年龄段小儿骨骼维生素K的营养状况。结果 (1)A、B、C、D、E组小儿血清UOC水平分别为(0.57±0.77)、(2.47±0.69)、(1.60±1.02)、(1.76±1.01)、(2.34±0.90)μg/L,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7,P<0.01);其中A组UOC水平均低于其他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B、C、D、E组小儿血清OC水平分别为(21.5±18.7)、(41.2±22.7)、(30.1±19.9)、(38.9±17.1)、(69.1±35.6)μg/L,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58,P<0.01);其中E组OC水平均高于其他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B、C、D、E组小儿OC未羧化率分别为(2.5±1.8)%、(6.7±2.8)%、(5.4±3.2)%、(5.0±2.5)%、(3.6±1.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5,P<0.01);其中B、C、D组OC未羧化率均高于A组,且B组又高于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UOC、OC水平均与年龄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9和0.38,P均<0.01);而OC未羧化率与年龄无线性相关关系(r=-0.48,P=0.71)。结论不同年龄段小儿骨骼维生素K营养状况存在差异;其中>3个月~1岁小儿骨骼维生素K的相对缺乏程度较重,故此年龄段是佝偻病的高发年龄段。
金轶
关键词:维生素K骨钙蛋白儿童
血清内毒素、CD14、IFN-γ水平检测诊断小儿先天性胆道闭锁的价值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清中内毒素、CD14、IFN-γ水平检测诊断小儿先天性胆道闭锁(BA)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诊断为小儿先天性BA的患儿24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在我院体检身体正常的健康小儿10例为对照组,基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法对2组血清中Ohkuma's分级的各级内毒素、CD14、IFN-γ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各指标单独或联合用于诊断小儿B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结果 2组各分级间内毒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4水平由对照组到研究组各级呈依次递减,各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γ水平研究组各级间呈现依次递增,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毒素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最差,CD14与IFN-γ能力相当,而内毒素、CD14、IFN-γ三者联合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最强。结论内毒素与小儿BA患病相关不明显,用于BA诊断评定准确度较差,而CD14、IFN-γ水平均与小儿BA发病相关明显,且联合比单独用于BA诊断评定的特异性、灵敏性及准确度高。
甄莉景赵立芝靳建忠金轶
关键词:内毒素CD14IFN-Γ
神经节苷脂治疗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与分析
金轶安红刘振波刘雅林韩艳旭张秀菊
该研究对入住新生儿ICU病房的早产儿于生后一周内常规行床旁头颅B超检查,将确诊为脑白质损伤(WMD)的89例患儿分为神经节苷脂(GM-1)治疗组及对照组。在积极治疗早产儿各项并发症的基础上,治疗组另给予GM-1治疗,动态...
关键词:
关键词:早产儿神经节苷脂
神经节苷脂与复方丹参联合治疗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2008年
目的:通过神经节苷脂和复方丹参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MD)的治疗效果观察,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更为理想的疗效措施。方法:采用多组对照比较实验,对各组临床疗效及头颅B超的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复方丹参组无明显疗效,神经节苷脂组的疗效优于复方丹参组(P<0.05),而神经节苷脂+复方丹参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最佳。结论:神经节苷脂与复方丹参合用可作为早产儿脑白质损伤较为理想的治疗措施之一。
金轶
关键词:神经节苷脂复方丹参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头颅B超
小儿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体会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小儿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手段,为降低小儿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率及感染后的护理提供参考。方法记录21例小儿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小儿颅内感染率与开放性颅脑损伤、术后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是否伴发糖尿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外感染等因素具有相关性(P<0.05),与性别、气管切开等因素无相关性(P>0.05)。结论小儿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感染率。
朱君丽刘振波金轶
关键词:颅内感染护理体会
不同年龄段小儿骨骼维生素K营养状况的评价与分析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年龄组小儿血清未羧化骨钙蛋白计算未羧化骨钙蛋白所占总骨钙蛋白的比值,以骨钙蛋白未羧化率来评价不同年龄组小儿成骨细胞维生素K的营养状况,探讨维生素K与儿童骨健康的关系。方法:将于2009年1月~2009年...
金轶张会丰
关键词:儿童营养骨健康维生素K营养状况骨钙蛋白
不同年龄段小儿骨骼维生素K营养状况的评价与分析
金轶王平革张雪华韩艳珺杨宁张会丰董英
该项目的创新点在于将小儿按不同年龄段分为5组,分别测定各组的骨钙蛋白及未羧化骨钙蛋白的含量,结果显示小儿体内未羧化骨钙蛋白及骨钙蛋白的含量与年龄有相关性;其中3月-1岁小儿成骨细胞的维生素K的相对缺乏程度最为严重,与临床...
关键词:
关键词:骨代谢异常维生素K
不同年龄段小儿血清骨钙蛋白水平的临床评价与分析
2013年
目的:骨钙蛋白(BGP)作为骨形成的特异、敏感指标与儿童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该研究即通过测定不同年龄段小儿血清骨钙蛋白的水平来评价儿童成骨活动和骨转换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对该规律做进一步的分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62例健康儿童(0~3个月为A组13例,~1岁为B组9例,~3岁为C组13例,~9岁为D组14例,9岁以上为E组13例)血清骨钙蛋白含量,并比较不同年龄段小儿血清BGP的水平。结果:A、B、C、D、E组的小儿血清骨钙蛋白水平分别为(21.52±18.69)ng/ml、(41.18±22.69)ng/ml、(32.07±19.94)ng/ml、(35.89±17.10)ng/ml和(69.13±35.64)ng/ml,各组间比较P<0.001(F=23.58),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①血清骨钙蛋白水平在儿童期与年龄呈正相关r=0.38,P<0.01;即年龄越大,骨钙蛋白的含量越高,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②血清骨钙蛋白含量随年龄增长呈现出两个高峰,分别为3月~1岁和9~14岁,说明在婴儿期及青春期成骨细胞活性最高,骨基质的矿化过程最为活跃,这与儿童期的骨代谢特点相吻合,进一步验证了血清骨钙蛋白水平可以作为评价儿童骨骼生长发育的客观指标。
金轶
关键词:骨钙蛋白骨代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