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颖

作品数:412 被引量:2,602H指数:2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0篇期刊文章
  • 100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领域

  • 371篇医药卫生
  • 19篇文化科学
  • 7篇经济管理
  • 6篇社会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政治法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9篇细胞
  • 42篇血液
  • 42篇早产
  • 42篇病理
  • 39篇早产儿
  • 39篇产儿
  • 35篇血液透析
  • 33篇新生儿
  • 31篇肿瘤
  • 31篇淋巴
  • 26篇预后
  • 25篇淋巴瘤
  • 23篇临床病理
  • 22篇透析患者
  • 21篇教学
  • 19篇血液透析患者
  • 18篇医师
  • 18篇教育
  • 18篇基因
  • 17篇住院医师

机构

  • 255篇北京大学第一...
  • 99篇北京大学
  • 56篇北京协和医院
  • 16篇重庆医科大学
  • 6篇保定市儿童医...
  • 5篇新疆医科大学...
  • 5篇航空工业中心...
  • 5篇北京市西城区...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康复研究...
  • 4篇北京市昌平区...
  • 3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市垂杨柳...
  • 3篇北京大学国际...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深圳市人民医...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408篇王颖
  • 55篇张欣
  • 48篇冯琪
  • 42篇沈丹华
  • 40篇王莉红
  • 39篇李渊
  • 38篇李星
  • 37篇岑溪南
  • 36篇任汉云
  • 36篇茹喜芳
  • 36篇欧晋平
  • 35篇许蔚林
  • 35篇邱志祥
  • 35篇李海潮
  • 34篇董玉君
  • 33篇王茫桔
  • 32篇王文生
  • 28篇郭在晨
  • 27篇尹玥
  • 25篇桑田

传媒

  • 29篇中华医学教育...
  • 28篇中国血液净化
  • 20篇中华病理学杂...
  • 15篇中国小儿急救...
  • 12篇中华新生儿科...
  • 10篇诊断病理学杂...
  • 10篇中华肾脏病杂...
  • 9篇北京大学学报...
  • 9篇中华儿科杂志
  • 8篇中华围产医学...
  • 8篇中国实用儿科...
  • 8篇中国新生儿科...
  • 6篇临床与实验病...
  • 6篇中华实用儿科...
  • 5篇实用儿科临床...
  • 5篇中华血液学杂...
  • 5篇中华现代护理...
  • 4篇临床儿科杂志
  • 4篇重庆医学
  • 4篇中国毕业后医...

年份

  • 3篇2024
  • 11篇2023
  • 11篇2022
  • 11篇2021
  • 13篇2020
  • 13篇2019
  • 21篇2018
  • 45篇2017
  • 30篇2016
  • 25篇2015
  • 40篇2014
  • 28篇2013
  • 29篇2012
  • 23篇2011
  • 25篇2010
  • 19篇2009
  • 12篇2008
  • 13篇2007
  • 8篇2006
  • 6篇2005
4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在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实践
"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是第三代国际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2012年开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加拿大皇家内科和外科医师协会(RCPSC)合作,正式成立"北大医院-RCPSC毕业后医学教育合作中心",旨在吸收和借鉴RC...
齐建光吴晔闫辉张欣钟旭辉王玉燕陈永红姜玉武高嵩王颖李海潮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住院医师毕业后医学教育
肉瘤样肝细胞癌42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肉瘤样肝细胞癌(SH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n=33)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n=9)白2008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42例接受手术切除的SHC患者的临床资料。另收集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断并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42例SHC患者年龄32~84岁,平均58.3岁;病灶最大直径1.8~22.0cm,平均8.2cm;AFP中位数值45.2μg/L。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10.5个月,平均无疾病进展生存期2.9个月,5年生存率25.0%。HC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7.1个月,5年生存率27.3%。病理诊断方面,SHC由分化不一的癌细胞和排列一致的肉瘤样梭形细胞组成。肉瘤样区域免疫组化染色既表达间叶源性标志物,也表达上皮源性标志物。结论SHC局部侵袭性强,淋巴结转移率高,患者预后差。SHC的诊断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免疫组化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十分重要。手术切除是唯一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治疗手段。
孙亦雯崔珊珊王颖陈定宝王玉湘刘从容沈丹华
关键词:病理
子宫内膜癌中microRNA-145与miRNA-143低表达及意义
张晓明董颖遆红娟王颖赵静孟佚婷李挺
文献传递
体重Z评分法评估及预测相对长期住院早产儿的早期体格发育
背景 小胎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是出生早期体格发育落后的高危人群.目的 采用体重Z评分法研究相对长期住院早产儿早期生长模式及其影响因素、预测指标.方法 回顾分析单胎、生后24h内入院、住院时间≥28d、出院后随访时间长于...
茹喜芳冯琪王颖张欣李星蒙景雯郭在晨
自动化腹膜透析的历史与应用现状被引量:15
2017年
我国正在接受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约50万人,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如何应对由此所带来的日益增长的疾病治疗负担,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社会和医疗卫生行业急需共同思考和解决的迫切问题。
王颖陈丽萌
关键词:腹膜透析自动化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
女性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一例被引量:13
2001年
王颖罗亮张春花郭在晨杨艳玲
关键词:病例报告儿童
ADDIE模式在基础外科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6年
总结应用ADDIE模式设计教学课程的工作流程,通过“评估-设计-开发-实施-评价”循环式的持续改进教学质量。初次评估发现,该模式基本能够达到对低年资住院医师的培训目标,并针对低年资住院医师无法规律学习、临床能力差异大的特点,提出调整教学时间及内容、个性化教学的改进建议,并调整考核模式,增加针对培训效果的客观测量指标,切实有效地提高“外科学校”的基础外科教学效果。
齐心刘占兵李海潮王颖路潜李岩
关键词:教学系统设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复合性淋巴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复合性淋巴瘤(CL)的病理组织学特征、诊断与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对3例少见类型的CL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 3例CL中2例为转化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其中1例由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转化为DLBCL(Richter综合征);另1例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转化为DLBCL;第3例为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合并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结论 CL是一种特殊类型淋巴瘤。发生转化后的Richter综合征预后差;NLPHL预后较好,但可进展为侵袭性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与HL的关系密切。
陈定宝王颖沈丹华
关键词:复合性淋巴瘤RICHTER综合征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泌尿系统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复习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2年9月至2010年9月诊治的泌尿系统的PEComa21例标本,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形态,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1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1.3岁(范围16~76岁),男性5例,女性16例,男女比1:3.2。20例为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其中经典型10例,上皮样型5例,平滑肌瘤型3例,硬化型1例,炎症型1例;1例为膀胱PECo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HMB45和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阳性率分别为95.2%(20/21)和80.9%(17/21),Melan A阳性率为71.4%(15/21),结蛋白阳性率为61.9%(13/21),S-100蛋白阳性率为33.3%(7/21),Ki-67平均阳性指数1.29%(范围0~5%)。其中5例上皮样型AML对HMB45和Melan A均呈阳性表达,SMA和结蛋白的表达率均为1/5,与非上皮样型AML肿瘤表达有所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膀胱PEComa仅显示HMB45和SMA阳性。结论泌尿系统PEComa以。肾的AML最为多见,而肾上皮样型AML和膀胱PEComa较为少见,具有较独特的病理学特征,需与其他恶性病变相鉴别,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HMB45、MelanA和SMA对于泌尿系统PEComa的诊断具有帮助。
王功伟王颖陈云新李清沈丹华
关键词:泌尿系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被引量:7
2007年
感染性休克是由细菌及内毒素引起的循环衰竭,死亡率高。目前,治疗原则是积极治疗原发病和纠正脏器低灌注,在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应用基础上,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治疗措施,如早期干预强调供氧平衡,给予小剂量血管加压素,亚甲蓝、乌司他丁辅助治疗,重组人活化蛋白C治疗严重感染及小剂量长疗程应用糖皮质激素等。本文对其进行总结,供临床参考,以提高感染性休克的治愈率。
王颖郭在晨
共4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