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
- 作品数:9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脉压变异度在室间隔缺损和法洛四联症患儿预测容量反应的不同
- 2017年
- 目的比较脉压变异度(PPV)在室间隔缺损(VSD)和法洛四联症(TOF)患儿预测容量反应的不同。方法 VSD组共38例,年龄(1.05±0.75)岁,TOF组共36例,年龄(1.15±0.68)岁。脱离体外循环后进行补液治疗,在补液前、后使用压力记录分析法记录PPV,同时记录心指数(CI),以补液后CI增加≥15%的患儿为对补液有反应者。使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PPV预测容量反应的准确性和阈值。结果补液前、后TOF组内PPV均显著低于VSD组(均P<0.01)。VSD组:有反应者27例,无反应者11例,ROC曲线面积是0.89,诊断阈值是17.4%。TOF组:有反应者26例,无反应者10例,ROC曲线面积是0.79,诊断阈值是13.4%。结论在行VSD和TOF根治术患儿中,PPV可以预测容量反应。PPV预测性及其阈值在前者高于后者。PPV受右心室-肺动脉循环影响,应避免TOF因PPV本身偏低而补液不足,VSD因PPV本身偏高而补液过度。
- 陈刚韩丁李稼潘守东欧阳川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
- 门静脉高压患儿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通过压力记录分析法(PRAM)分析门静脉高压(PH)患儿围术期动脉后负荷、心功能、容量负荷参数的一般变化特点,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7年1-12月本院择期行肠-门静脉(改良)分流手术的PH患儿共20例(PH组),年龄<14岁,ASAⅡ或Ⅲ级。随机选取同期年龄匹配行开腹手术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非PH组)。在麻醉诱导后,常规行桡动脉置管以监测血压和使用PRAM。在切皮前(T1)、切皮5 min后(T2)、关腹(T3)、术毕时(T4)使用PRAM记录SBP、DBP、HR、重脉压、每搏量指数(SVI)、心脏指数(CI)、心室弹性(Ees)、动脉后负荷(Ea)、脉压变异度(PPV);记录麻醉时间、麻醉药物用量。结果与非PH组比较,T1-T4时PH组HR明显减慢(P<0.05),T3-T4时重脉压明显增高(P<0.05),T1、T2、T4时SVI明显增高(P<0.05),T1、T2、T4时Ea明显降低(P<0.05),T2、T3时PPV明显降低(P<0.05),T3、T4时Ees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SBP、DBP与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H患儿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为每搏量增高和动脉后负荷降低,心功能轻微受损,脉压变异度数值偏低。
- 韩丁魏国欧阳川陈刚张弦刘宏妍马旭波潘守东
-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体循环血流动力学患儿
- 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麻醉用于不同年龄段患儿手术效果的比较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 比较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CL-TCI)麻醉用于不同年龄段患儿手术的效果.方法 拟在全麻下择期行泌尿外科手术患儿45例,ASA分级Ⅰ或Ⅱ级,性别不限,体重10~63 kg,根据患儿年龄分为3组(n=15):幼儿组(1~3岁)、学龄前组(4~6岁)和学龄组(7~12岁).将BIS监测仪与CL-TCI系统连接,麻醉维持期系统进入CL-TCI模式,自动调整丙泊酚血浆靶浓度,设置目标BIS值为45~55.术中采用血浆靶浓度TCI瑞芬太尼,按需静脉注射罗库溴铵.记录BIS40~60时间占比和反映输注系统性能的执行误差中位数(MDPE)、执行误差绝对中位数(MDAPE)、摆动度、总体评分.记录术中丙泊酚用量、平均血浆靶浓度、调整频率、瑞芬太尼和罗库溴铵的用量,记录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时间、自主睁眼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结果 与幼儿组比较,学龄前组和学龄组BIS40~60时间占比升高,MDPE、MDAPE、摆动度和总体评分降低,瑞芬太尼用量降低(P〈0.05);与学龄前组比较,学龄组瑞芬太尼用量降低(P〈0.05),BIS40~60时间占比、MDPE、MDAPE、摆动度和总体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丙泊酚用量、平均血浆靶浓度、调整频率、罗库溴铵用量、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CL-TCI麻醉用于学龄前和学龄患儿手术的稳定性优于幼儿.
- 潘守东谢洁张弦陈刚纪莹童马旭波
- 关键词:二异丙酚药物释放系统
- 胸腔镜下新生儿先天性膈疝微创手术的病死率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以胸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在新生儿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中的应用日益增多。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在微创外科时代,新生儿CDH的病死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所有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病例,分析术后30 d内病死率。根据入组患儿术后30 d内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术前、术中和术后可能预测因素的差异。结果研究期间共有50例CDH新生儿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其中32例(64.0%)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术后30 d内死亡15例(病死率为30.0%)。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孕25周产前诊断(P=0.006)、低出生体重(<2500 g,P=0.029)、合并简单先天性心脏病(P=0.037)、术前使用高频震荡通气(HFOV,P<0.001)、术前氧合指数(OI,P=0.007)、美国麻醉医师体格分级(ASA分级,P=0.014)、手术时年龄(P=0.045)、开腹手术(P<0.001)和术毕OI(P<0.001)共9项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微创外科时代,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术后30 d病死率为30.0%,主要与患儿自身病情危重程度有关;微创手术在改善新生儿膈疝转归中的价值仍需要进行更深入研究。
- 潘守东潘守东纪莹童纪莹童陈刚马立霜
- 关键词:新生儿先天性膈疝转归胸腔镜手术
- 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用于患儿术前用药效果的比较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比较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用于患儿术前用药的效果。方法择期行普通外科或泌尿外科手术的患儿92例,年龄1.6岁,其中1~3岁及4~6岁儿童各46例,ASA分级I或Ⅱ级,按年龄段分层后随机分为2组(n=46):咪达唑仑组(M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于麻醉诱导前约20min由家长陪同进入麻醉准备室,分别于10min内静脉输注咪达唑仑0.1mg/kg或右美托咪啶1μg/kg。采用异丙酚-罗库溴铵.瑞芬太尼行麻醉诱导,七氟醚-瑞芬太尼-罗库溴铵维持麻醉。于用药前(T1)、与家长分离(T2)和进入手术室(T3)时记录改良耶鲁术前焦虑评分(mYPAS)、镇静评分、HR、MAP、RR、SpO2。于T2-3时记录患儿进入睡眠状态(镇静评分4分)的发生情况。记录七氟醚呼气末浓度(CetSev)、瑞芬太尼输注速率、拔除喉罩时间、意识恢复时间 、麻醉恢复室观察时间、苏醒期谵妄发生率、补救镇痛药使用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1时比较,两组T2-3时mYPAS评分降低、镇静评分升高,D组T2时HR及T2-3时MAP降低,M组L时HR升高(P〈0.05);与M组比较,D组T2-3时镇静评分和睡眠发生率升高,T2时HR降低(P〈0.05),mYPAS评分、RR、MAP、SpO2、CetSev、瑞芬太尼输注速率、拔除喉罩时间、意识恢复时间、麻醉恢复室观察时间、苏醒期谵妄发生率、补救镇痛药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用于患儿术前用药的镇静效果优于咪达唑仑,但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强于咪达唑仑,需注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 潘守东马旭波陈刚张弦冯敏纪莹童陈增芳于沛洁任宪凤
-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咪达唑仑术前用药法
- 父母控制与持续输注镇痛用于学龄前儿童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比较父母控制镇痛与持续输注镇痛两种术后镇痛方式在学龄前儿童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拟在全麻下行择期腹腔镜手术的学龄前儿童217例,年龄1~6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持续输注镇痛组(C组,n=108)和父母控制镇痛组(P组,n=109)。两组手术结束前均经静脉给予舒芬太尼负荷量0.05μg/kg,C组使用一次性输注泵持续输注舒芬太尼0.04μg/(kg·h);P组使用电子注药泵,设置背景剂量0.04μg/(kg·h),单次按压剂量0.02μg/kg,锁定时间15min,由父母控制镇痛。观察并记录术后0.5h(T_1)、1h(T_2)、2h(T_3)、6h(T_4)、12h(T_5)、24h(T_6)的FLACC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镇痛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P组在T1时点的FLACC镇痛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时点两组镇痛和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组和C组分别有5例(4.6%)和3例(2.8%)患儿发生术后呕吐,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其他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学龄前儿童术后由父母控制镇痛的临床效果优于持续输注镇痛,且不增加镇痛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张弦潘守东陈刚刘宏妍李帆郭嘉
- 关键词:术后镇痛舒芬太尼药效学
- 咪达唑仑经鼻喷雾用于幼儿术前焦虑的疗效评价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评价咪达唑仑经鼻喷雾用于幼儿术前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拟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幼儿(年龄1~3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生理状态评分Ⅰ~Ⅱ级,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和生理盐水组各40例,进入手术室前5 min采用MAD Nasal^(TM)经鼻黏膜喷雾给药装置分别给予咪达唑仑(5 mg/m L)和生理盐水0.04 m L/kg。观察并记录患儿与家长分离时的镇静评分(G评分)、麻醉诱导时的面罩接受程度评分(S评分)、术毕拔管时间、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EA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咪达唑仑组G评分、S评分均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EA评分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两组术毕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术前用药或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咪达唑仑经鼻喷雾可有效用于幼儿术前焦虑。
- 张弦潘守东马旭波陈刚纪莹童李帆刘宏妍陈增芳于沛洁
- 关键词:咪达唑仑术前用药
- 婴儿单肺通气胸腔镜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婴儿单肺通气下胸腔镜手术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PPC)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择期在单肺通气下行胸腔镜手术的婴儿295例,年龄1~12月龄。根据患儿是否发生PPC分为2组:对照组患儿未发生PPC(n=241);病例组患儿发生PPC(n=54)。计算患儿PPC的发生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PC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后转归和医疗费用。结果本组PPC的发生率为1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PC的3项独立危险因素为纵隔肿物手术(OR=7.4,95%CI:2.4-22.5)、术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50 mmHg(OR=3.4,95%CI:1.2-9.6)和术毕氧合指数(OI)<290 mmHg(OR=4.6,95%CI:1.6-12.9)。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术后转入ICU百分比(33.3%vs 1.2%,P<0.05)、术后住院时间[8(6-12)d vs 6(5-7)d,(P<0.05)]和住院费用[4.3(3.6-6.4)万元vs 3.6(3.3-3.9)万元,(P<0.05)]均显著增加。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婴儿单肺通气下胸腔镜手术PPC的发生率高,纵隔肿物手术、术中PetCO2高于50 mmHg和术毕OI低于290 mmHg是其独立危险因素。发生PPC的患儿进入ICU百分比、术后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均显著增加。
- 潘守东潘守东陈刚李帆刘菁张晓伦张昱
- 关键词:婴儿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术后肺部并发症
- 丙泊酚和七氟醚对耳鼻咽喉手术患者一氧化氮代谢影响的比较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观察丙泊酚和七氟醚麻醉耳鼻咽喉手术患者红细胞和血清中一氧化氮(NO)、亚硝酸盐(NO-2)、硝酸盐(NO3-)含量的变化。方法 18例择期行耳鼻咽喉手术患者,男13例,女5例,年龄18~52岁,体重51~100kg,随机均分为丙泊酚(P组)和七氟醚(S组),麻醉诱导P组采用咪达唑仑0.06mg/kg、舒芬太尼0.5μg/kg、丙泊酚2mg/kg、阿曲库铵0.15mg/kg,S组采用吸入浓度3%~5%的七氟醚,余同P组。麻醉维持P组泵注丙泊酚6~8mg·kg-1·h-1和瑞芬太尼0.05~0.10μg·kg-1·min-1,S组泵注等量的瑞芬太尼和吸入挥发罐浓度为1.5%~2.0%的七氟醚。检测诱导前和麻醉后2h血清和红细胞中NO、NO-2、NO-3和黄嘌呤氧化酶(XOD)的浓度及变化。结果与诱导前比较,P组和S组麻醉后2h红细胞NO和XOD浓度明显升高(P〈0.05),同时NO-3和NO-2浓度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NO、NO-2和NO-3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XOD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与P组比较,S组麻醉后2h血清中NO、NO-3水平明显降低(P〈0.05)。红细胞中,两组诱导前以及S组麻醉后2hNO与XOD呈明显线性相关。结论耳鼻咽喉手术全麻患者术中红细胞NO生成增加,丙泊酚比七氟醚影响显著;而血清NO降低,七氟醚比丙泊酚影响显著,其机制可能与XOD的增加有关。
- 魏国潘守东张弦陈刚张国荣
- 关键词:丙泊酚七氟醚一氧化氮黄嘌呤氧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