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炯

作品数:20 被引量:43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椎体
  • 8篇骨折
  • 6篇压缩性
  • 6篇压缩性骨折
  • 6篇脊柱
  • 4篇融合术
  • 4篇疗效
  • 3篇胸腰椎
  • 3篇胸腰椎压缩
  • 3篇胸腰椎压缩性
  • 3篇腰椎
  • 3篇腰椎压缩性
  • 3篇镍钛
  • 3篇椎体压缩
  • 3篇椎体压缩性
  • 3篇椎体压缩性骨...
  • 3篇脊柱融合
  • 3篇脊柱融合术
  • 3篇骨质
  • 3篇骨质疏松

机构

  • 20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闸北区...
  • 1篇新疆克拉玛依...
  • 1篇普渡大学

作者

  • 20篇陆炯
  • 19篇孙长惠
  • 12篇邹灵
  • 6篇曹鹏
  • 5篇郑涛
  • 5篇郑月焕
  • 5篇袁拥军
  • 5篇岑建平
  • 3篇唐绮
  • 3篇陈博
  • 2篇陈哲
  • 2篇童国海
  • 2篇韦明秀
  • 2篇陈志瑾
  • 2篇庄澄宇
  • 1篇张丽云
  • 1篇方洲
  • 1篇张仲伟
  • 1篇王忠敏
  • 1篇贡桔

传媒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河北中医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国际数字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椎体间植骨治疗脊柱结核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7月~2013年9月,对36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均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后路内固定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病灶清除后采用结构性支撑,自体大块髂骨植骨9例,椎间融合器椎间植骨并自体髂骨骨粒植骨27例。结果平均随访22个月,所有病例植骨均骨性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3例有神经功能障碍者恢复良好。结论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中,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是安全有效的。后路植骨融合率高,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孙长惠邹灵陆炯韦明秀
关键词:清创术脊柱融合术内固定器
活血消肿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临床研究
2022年
目的观察活血消肿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活血消肿汤治疗。2组均治疗8周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患侧周径及健患侧皮温差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包括关节活动度、三角肌肌力、疼痛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肢肿胀程度改善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肌酸激酶(CK)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38/40),患肢肿胀程度总改善率92.5%(37/40),对照组分别为80.0%(32/40)、72.5%(29/40),治疗组总改善率及患肢肿胀程度总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肩关节患侧周径及健患侧皮温差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肩关节患侧周径及健患侧皮温差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1周后疼痛VAS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1周后疼痛VAS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CMS关节活动度、三角肌肌力、疼痛、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总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CMS关节活动度、三角肌肌力、疼痛、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清CRP及CK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RP及CK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消肿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促进术后肿胀消退,缓解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抑制CRP、CK表达,减轻炎性反应,从而促进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康复,且安全可靠。
陈一南孙长惠邹灵陆炯胡旻炜杨泽宇
关键词:骨折肱骨术后康复
一种泛用型椎弓根螺钉取出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泛用型椎弓根螺钉取出器,包括:把手、主杆和取出器头三大部分。使用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在取除脊柱钉棒系统的手术中,当医生取除螺帽和连接杆后,如没有合适工具匹配椎弓根螺钉的驱动系统,便可使用该工具取除椎弓根螺钉...
杨泽宇邹灵胡旻炜陆炯陈一南何沁袁拥军孙长惠
利用镍钛记忆合金椎体复位器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
2012年
目的探讨一种全新设计的镍钛记忆合金椎体复位器用以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成人新鲜冷冻尸体标本,制成实验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单位模型后分成对照组、经皮椎体后凸骨水泥成形术组(PKP组)及经皮置入镍钛记忆合金椎体复位器术组(镍钛复位器组)。分别在手术操作前后测量椎体高度,比较两种不同术式对压缩椎体复位程度的影响;以对照组为测量基值,分别测量两种手术后椎体标本的峰值载荷并加以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两种手术组均能显著地复位塌陷的椎体终板,PKP组和镍钛复位器组的椎体高度分别从术前的(2.01±0.21)和(2.00±0.18)cm复位至术后的(2.27±0.18)和(2.31±0.17)cm。PKP组和镍钛复位器组的椎体峰值载荷分别为(2 880.75±126.17)和(2 888.00±144.69)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 017.17±163.71)N,但两种术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镍钛记忆合金椎体复位器能有效地复位塌陷的椎体终板,并保持足够的即刻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减少椎体后凸成形术时因使用骨水泥所带来的副反应。
周建华陈哲曹鹏郑月焕庄澄宇陈博郑涛孙长惠陆炯
关键词:镍钛记忆合金压缩性骨折载荷生物力学
寰枢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Arnold-Chiari畸形Ⅰ型1例
Arnold-Chiari畸形又称Amold-Chiari综合征。本病是因后颅脑先天发育异常,小脑扁桃体向下延伸,经忱骨大孔突入颈椎管的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常常伴有脊髓空洞征。Chiari畸形传统手术方法是通过后颅凹单纯...
胡旻炜邹灵陆炯陈一男杨泽宇孙长惠
一种脊柱内固定万向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脊柱内固定万向连接器,包括:连接杆,连接器两部分;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连接碗和连接头构成的连接器本质上是一个万向球接头,第一连接棒与第二连接棒通过该万向球接头连接,同时棒体与椎弓根螺钉连接时可平移...
杨泽宇陆炯陈一南邹灵胡旻炜何沁袁拥军孙长惠
椎体强化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骨不愈合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强化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骨不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经皮椎弓根入路向椎体内穿针注入骨水泥,手术前后疼痛应用视觉模拟分级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结果 166例192个椎体强化均获成功,22例椎体压缩性骨折骨不愈合,手术时间每个椎体平均35min,术后VAS(2.89±0.25)分。20例术后随访4~25月,胸腰背疼痛无再发及加重,椎体高度无明显变化,相邻椎体未见骨折。结论经皮椎体强化术,操作时间短,能迅速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增加脊柱稳定性,对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骨不愈合效果良好。
孙长惠岑建平陆炯邹灵唐绮曹鹏
关键词:椎体压缩性骨折骨不愈合
一种腱鞘切开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腱鞘切开装置,涉及到手术装置领域,包括下外壳,所述下外壳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上外壳,手术上外壳的上表面设置有摩擦板,所述摩擦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电子显示屏,所述下外壳的左侧设置有施力板,所述施力板的左侧设置有挂...
邹灵杨泽宇胡旻炜陆炯陈一南何沁袁拥军孙长惠
T-Spot.TB试验在脊柱结核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T-Spot.TB试验在脊柱结核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15年10月我科收治的69例疑似脊柱结核病例同时进行结核菌素皮试试验及T-Spot.TB试验,以临床确诊脊柱结核病例为标准,对比...
邹灵孙长惠陆炯胡旻炜陈一南杨泽宇
关键词:脊柱结核
文献传递
椎间盘造影与盘内阻滞术在预测伴终板变化盘源性腰痛手术疗效中的意义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评判术前采用椎问盘造影和盘内介入阻滞术预测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伴终板Modic改变的慢性退行性盘源性腰痛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骨科经椎间盘造影术后证实有单节段的退行性慢性盘源性腰痛患者60例,按核磁共振图像上的终板Modic变化分为以ModicⅠ型和以ModicU型变化为主者2种情况,2周后进行责任椎间盘内阻滞术。择期对上述患者进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患者共分为4组,每组均为15例:A组(椎间盘造影术阳性组±责任椎问盘内阻滞术阴性组),进一步分为:A1组(以ModicⅠ型变化为主者)和A2组(以ModicⅡ型变化为主者)。B组(椎间盘造影术阳性组±责任椎间盘内阻滞术阳性组),进一步分为:B1组(以ModicⅠ型变化为主者)和B2组(以ModicⅡ型变化为主者)。采用疼痛视觉模拟法(VAS10分法)和Oswestry伤残指数(ODI)进行疼痛和功能评分,比较各组在术前和术后24个月时的疗效差异。采用CT重建和动力位X线片对术后融合状态进行评估。结果各小组术前的VAS及Oswestr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个月时A组和B组的VAS及Oswestry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评分;术后24个月时B组的VAS及Oswestry评分均显著优于A组(1.3±0.7)、(1.2±0.6)分比(2.2±0.8)、(2.3±0.7)分,P〈0.05。B组在手术前后的VAS及Oswestry评分改善率上优于A组,但终板Modic变化的类型与VAS及Oswestry评分改善率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术前的椎间盘内阻滞术能更好地预测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的术后疗效。终板Modic变化的类型与术后功能评分的改善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孙长惠郑涛陈哲郑月焕曹鹏张仲伟陆炯邹灵
关键词:腰痛椎间盘脊柱融合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