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美珠 作品数:23 被引量:183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山东省肿瘤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三阴性乳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前景 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分子靶向治疗研究现状,对其前景予以展望。方法应用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三阴性乳腺癌和靶向治疗"等为关键词,检索2006-01-2014-01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1 477条,中文文献915条。纳入标准:1)TNBC的生物学特征;2)TNBC相关靶点的研究;3)TNBC相关靶向药物的研究及在诊治中的应用研究。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49篇。结果临床前相关研究已经确定了几个潜在的靶点。TNBC中EGFR过度表达是其特征之一,EGFR下调蛋白PTEN表达的显著缺失是其预后差的一个重要因素;MET与basal/TN乳腺癌的诱导和进展有关,在basal like细胞系中MET和MET磷酸化均表现为较高水平;在basal/TNBC中SRC蛋白水平显著表达;大多数TNBC存在BRCA1的突变,从而导致DNA损伤修复缺陷。吉非替尼、西妥昔单抗和拉帕替尼、达沙替尼、Veliparib等药物已经应用于TNBC的临床治疗或者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其临床效果目前尚缺乏有效数据支持。NOTCH1、VEGF、IGFR-1、ADAM17等潜在的靶点仍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结论与乳腺癌其他亚型不同,目前TNBC还缺少有效的靶向治疗。相关临床研究已经确定了EGFR、SRC、MET和PARP-1/2等潜在靶点。而NOTCH1、VEGF、IGFR-1和ADAM17等潜在的靶点仍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郭晓龙 郑美珠 左文述 于志勇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 靶点 前哨淋巴结转移状况对非前哨淋巴结转移预测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状况对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预测价值;同时分析SLN1/n转移患者避免腋窝淋巴结清除(ALND)或是缩小手术范围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山东省肿瘤医院1998年11月至2011年12月自开展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以来的226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接受ALND的乳腺癌患者1228例,根据SLN转移状况分成SLN(-)、SLN(1/n)、SLN(1/1)、SLN(n/N)和SLN(n/n)(ni〉2、Nt〉3和N〉n)5组,比较分析各状态间nSLN转移的特点。结果SLN(-)组nSLN转移率为11.8%(73/618),SLN(1/n)组为25.2%(65/258),SLN(1/1)组为49.6%(67/135),SLN(n/N)组为48.4%(60/124),SLN(n/n)组为65.6%(61/93),各组间nSLN转移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两比较发现,SLN(-)组患者与SLN(1/n)、(1/1)、(n/N)、(n/n)组患者nSLN转移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LN1/n转移患者与SLN(1/1)、(n/N)、(n/n)组患者nSLN转移情况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SLN(1/1)、(n/N)、(n/n)组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842、0.017、0.042,)(X2分割)。SLN1/n转移的患者腋窝Ⅱ、Ⅲ水平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与SLN无转移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0.570,)(2分割)。结论SLN转移状况与nSLN转移有相关性;SLN1/n转移的患者nSLN转移概率低于SLN1/1、n/N、n/n转移的患者,对于SLN1/n转移的部分患者仅行低位腋淋巴结清除术可能是安全的,但是不能仅通过SLN1/n转移这一指标免行ALND,需要综合考虑其他临床病理学因素的影响。 杨奔 杨莉 左文述 葛文凯 王永胜 郑刚 郑美珠 于志勇关键词: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淋巴转移 一种治疗白喉的中药丸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白喉的中药丸,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杏仁2-5份、金银花2-5份、冬桑叶1-8份、元参2-5份、薄荷5-10份、大青叶5-30份、麦冬5-15份、荆芥10-60份、牡丹皮2-8份、生姜1-3份、桔梗... 郑美珠 孙旭 孙守景 左文述文献传递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周围组织取样病检对降低前哨淋巴结活检假阴性率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SLN)周围组织取样病检对降低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i—opsy,SLNB)假阴性率的意义,同时探讨“跳跃转移”现象对SLNB假阴性率的影响。方法对2012-03—01—2015-06—30山东省肿瘤医院596例乳腺癌患者采用染料核素联合法示踪SLN,取出SLN后,在不破坏组织解剖结构的情况下,钝性分离并摘除以SLN为中心,直径3~5cm范围肉眼可见的淋巴结及疑似的淋巴结,并将其定义为SLN周围淋巴结,最后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axillarylymphnodedissection,ALND),将SLN、SLN周围淋巴结和腋窝其余的淋巴结送病理检查,分析SLN、SLN周围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axillarylymphnode,ALN)转移的相关性。结果596例患者SLN示踪成功率为95.1%(567/596),ALN转移率为33.7%(191/567),单纯SLNB假阴性率为9.9%(19/191),将SLN与SLN周围淋巴结合并,其假阴性率为4.2%(8/191),合并后假阴性率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按SLN检出个数(n)将入组患者分为n=1,2,3和≥4共4组,假阴性率分别为19.6%、9.8%、7.3%和2.3%,4组之间假阴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对于SLN检出个数≤3枚的患者,通过SLN周围淋巴结清除后假阴性率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2%vs4.7%,P=0.021),而SLN检出个数≥4枚的患者,假阴性率的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入组患者“跳跃转移”发生率为2.52%(15/596),由“跳跃转移”引起的假阴性率占2.09%(4/i91)。结论SLNB的假阴性率与SLN的检出数目相关,对于检出≤3枚SLN的患者,摘除SLN周围组织内淋巴结可将SLNB的假阴性率降至5%以下的可接受水平;由于“跳跃转移”及“转移个体化现象”的存在,SLNB假阴性率不可能完全消除。 韩超 杨奔 左文述 刘岩松 郑刚 杨莉 郑美珠关键词:前哨淋巴结活检 假阴性率 中国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验证阶段研究结果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6 2011年 目的通过对国内近年来有关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文献的统计与分析,了解国内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及应用现状。方法以国内公开发行的期刊为依据,以“乳腺肿瘤(breasttumor)”、“前哨淋巴结(SLN)”、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为关键词,文献截取时间为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和CNKI检索系统进行检索。对检出的文献进行筛选,共人选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研究相关的88篇论著类文献,增加2篇新近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研究相关文献。采用SPSS10.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成功率,准确性,假阴性率及灵敏度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共6282例)SLNB检出成功率为90.82%(5705/6282),总体假阴性率为9.69%(259/2671)。前哨淋巴结对腋窝淋巴结状况预测的总体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30%、99.64%、0.41%、86.52%、92.11%及99.55%。结论SLNB能够准确预测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况;SLNB检出率与患者年龄和肿瘤部位有相关性,检出率和假阴性率均与示踪剂注射部位无关,联合法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较低的假阴性率;SLN更有可能是乳房整个器官的SLN,而非乳房某个具体部位的SLN,SLN的解剖学定位是固定的,与示踪剂注射的部位无关,也即与原发肿瘤的部位无关。 郑刚 杨靖 左文述 于志勇 刘岩松 郑美珠 王圣芳关键词: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检 乳腺癌穿刺活检对HR和HER-2及Ki-67评价可靠性以及化疗对其影响研究 被引量:24 2014年 目的:研究乳腺癌空芯针穿刺活检(core needle biopsy,CNB)对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HER-2及Ki-67表达状况评价的可靠性,探讨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对乳腺癌分子生物学信息表达的影响,分析上述生物学指标对NAC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03-01-2013-01-31山东省肿瘤医院外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77例,其中行NAC者95例作为NAC组,未行NAC者82例作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组患者CNB和治疗性手术切除标本中ER、PR、HER-2及Ki-67的表达状况,依据Miller-Payne分级系统评价化疗后病理反应,依据实体瘤反应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进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CNB和手术切除标本ER表达一致率为97.6%(80/82),PR为95.1%(78/82),HER-2为97.6%(80/82),Ki-67为92.7%(76/82),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均>0.8,P均<0.05。NAC组和对照组CNB和手术切除标本比较,ER表达状况改变率分别为12.4%(10/79)和3.9%(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PR表达状况改变率分别为24.0%(19/79)和2.4%(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ER-2表达状况改变率分别为5.1%(4/79)和2.4%(2/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9;Ki-67表达状况改变率分别为38.0%(30/79)和7.3%(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AC前后ER阳性率分别为64.6%和5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PR阳性率分别为63.3%和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Ki-67高表达率分别为45.6%和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化疗反应分级与ER、PR、HER-2表达变化无相关性,P均>0.05;与Ki-67表达变化明显相关,P=0.008。ER和PR表达状况与NAC疗效无相关性,P均>0.05;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NAC有效率为81.8%,阴性者有效率为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Ki-67高表达乳腺癌患者NAC有效率为70.2%,低表达者有效率为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CNB与手术切除标本在判断HR、HER-2和Ki-67表达状 葛文凯 杨奔 左文述 于志勇 刘岩松 郑刚 郑美珠 杨莉关键词: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HER-2 KI-67 OsteopontinRNAi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012年 目的观察乳腺癌细胞MDA—MB-231 osteopontin(OPN)RNA靶向干扰效果。方法采用OPNmRNA干扰质粒转染MDA-MB-231细胞,建立OPN基因沉默细胞株,采用RT-PCR、蛋白质印迹法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乳腺癌细胞OPN表达量的变化,侵袭试验检测OPN下调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MTT法测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裸鼠成瘤后观察OPNRNA干扰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对移植瘤乏氧程度的影响。结果与MDA—MB-231细胞相比,OPN沉默细胞在常氧和乏氧状态下OPN表达均显著下调(均P〈0.05),OPN稳定沉默细胞侵袭力和增殖能力下降(均P〈0.01),OPNRNAi能明显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P〈0.05),且移植瘤内乏氧程度降低(P〈0.05)。结论OPNRNA干扰可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侵袭力和增殖能力,降低移植瘤的乏氧程度。 杨莉 魏玲 赵伟 宋现让 王兴武 郑刚 郑美珠 左文述关键词:骨桥蛋白质 RNA干扰 一种治疗胃肠癌症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一种治疗胃肠癌症的中药组合物通过临床试验反复验证配置而成的,符合传统中医学的理论。以莱菔、蟾皮、鹰不扑、柿霜、马兰、九节茶清热解毒,抗癌祛邪为主药,以樱桃叶、蜜柑草、薏苡叶、橙叶、干苔、七叶胆为辅药加强清热解毒、抗... 孙旭 郑美珠 许鹏 马恒 孙守景 曹令腾文献传递 乳腺触觉成像系统的临床应用评估 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评估乳腺触觉成像系统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乳腺肿块"收入院治疗,经手术病理诊断明确的患者194例,经Sure Touch触觉成像系统检查,与临床触诊,B超与X线钼靶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统计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SureTouch诊断乳腺癌88例,76例与病理符合,敏感性83.02%,特异性86.36%,与病理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3,P=0.361;临床触诊诊断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1.70%和68.18%,与Sure Touc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X线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62.26%和75.00%;敏感度与SureTouc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88,P=0.001;特异度与Sure Touc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45,P=0.056。B超诊断乳腺占位敏感性为80.41%(156/194),Sure Tou-ch断乳腺占位敏感性88.86%(172/19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7,P=0.025。结论:触觉成像系统使临床体检更加客观、具体和直观化,更生动地显示、定位病变及鉴别病变性质,使得现代乳腺检查技术更加完善。PI能够作为乳腺临床检查及X线与超声诊断的又一重要补充。 于志勇 左文述 刘岩松 潘蕊 郑刚 马传栋 张国强 王蕾蕾 郑美珠关键词:腺肿瘤 浸润性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p53与EGFR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浸润性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中p53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肿瘤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264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分子亚型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不同分子亚型中p53与EGFR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分子亚型与发病年龄、初潮年龄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分子亚型与是否绝经、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细胞角蛋白5/6(CK5/6)、p53及EGFR表达状况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T1期所占比例多于non-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P<0.05)。p53与EGFR总体表达呈正相关(r=0.226,P<0.05),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各分子亚型中只有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p53与EGFR表达呈正相关(r=0.319,P<0.05),其他亚型中p53与EGFR表达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p53与EGFR在TNBC中表达呈正相关,探讨二者的表达有助于进一步了解TNBC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并为TNBC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王新昭 孙菊杰 刘琪 左文述 郑美珠 马素刚 于志勇关键词:乳腺肿瘤 分子亚型 免疫组织化学 P53 EG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