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霞
- 作品数:36 被引量:473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北京市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 东亚小农现代化的土地难题——以日本为例被引量:11
- 2021年
- 土地零碎分散、经营规模狭小是东亚地区小农现代化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难题。作为在小农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先行国家,日本的经验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在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过程中,日本先后经历了以提供补贴和培育流转中介的方式推动土地流转、以农民合作组织的农业生产服务实现规模化经营、依靠政府主导的农地中间管理事业整合土地三个不同的阶段。这些政策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土地市场的摩擦,降低了日本土地的分散化程度,缓解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导致的土地利用率低等问题。据此,本文提出,在我国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应当将土地流转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相结合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注重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质量,实现土地要素的真正整合;有效发挥地方政府提供土地改良公共服务的能力。
- 胡霞刘晓君
-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土地流转农业社会化服务
- 农业劳动力转移、生产率提高与地区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基于改革开放以来31个省份的比较被引量:3
- 2023年
- 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可分解为劳动力在农业与非农业间配置的结构效应,以及农业等各行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增长效应。文章利用指数分解方法,对1978—2019年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农业和非农业两部门劳动力和生产率数据展开分析,尝试探究不同省份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动能所在。结果显示:第一,改革开放以来各省份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有不同程度下降,但部分省份农业相对于非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出现上升;第二,从结构效应看,改革开放以来各省份劳动力结构效应对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带动效应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受劳动力转移速度放缓等因素影响,多数省份结构效应增势正在减弱;第三,从增长效应看,“十三五”时期各省份全员劳动生产率背后的增长效应继续提高,东、中部增长效应总体更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效应较高省份则集中在农业大省。从农业视角看,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仍有促进作用,但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中长期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关键所在。
- 胡晨沛胡霞
- 关键词:农业劳动生产率
- 日本农业扩大经营规模的经验与启示被引量:15
- 2009年
- 与欧美农业相比,日本农业与我国比较相似,双方都是在小规模分散的土地上开展家庭经营。更为重要的是,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推进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为主的结构改革。但是,至今为止,目本唯独在农业规模化经营方面一直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甚至可以说是失败。那么,对于日本这样的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来说,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它的农业经营规模扩大?有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呢?
- 胡霞
- 关键词:农业经营规模日本农业农业规模化经营市场经济国家家庭经营
- 碳中和目标下日本农业绿色发展战略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配合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国家整体目标,日本政府在其发布的《绿色食物系统战略》中提出了2050年农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零的目标,并对农业绿色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日本政府出台碳中和目标下的农业绿色发展战略主要有三方面考量:一是农业绿色转型具有特殊性;二是希望以此为契机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意在抢占国际环境治理规则制定先机。当前,日本政府对于该项战略的配套政策支持主要包括增加财政投入、实行税收优惠和提供融资支持。
- 周旭海胡霞罗崇佳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 环境问题成因与对策手段的经济分析被引量:8
- 2002年
- 如何保持与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重要目标。文章以自然资源利用中市场失灵为线索 ,进一步从理论上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内在原因和内在机制 ,最后提出产权界定和政府干预等有关环境治理的政策和手段 。
- 胡霞
- 关键词:环境发展经济发展产权界定消除贫困
- 稳定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对策研究
- 2014年
- 我国农产品价格的相对稳定既与农业的生产经营相关联,又与人们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并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系统的稳定运行。本文分析了造成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市场因素,借鉴发达国家稳定农产品价格的有效措施和经验,从平衡农产品供求关系的角度进行思考、提出对策,为我国稳定农产品价格提供参考。
- 胡霞贾晓薇
- 关键词:农产品价格农业补贴
- 日本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困境的形成机理与治理策略被引量:4
- 2021年
- 日本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产生于二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农业部门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的同时,老年劳动力长期被束缚在土地上;经济增速放缓后,高龄劳动力大规模向农业回流,又进一步加深了日本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程度,从而对农业的产业竞争力提升和村落共同体功能维系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形成这一困境的重要原因是农业综合效益和收入水平偏低,而阻碍农业收入水平提升的深层原因是大部分农户长期以来经营规模过小。为充分利用大批老年农业劳动力退出农业生产的契机,加快构建以农业核心经营者为基础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日本近年来在农业补贴、土地流转和产业融合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新举措。日本为摆脱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困境而进行一系列农业改革的经验,或可为中国农业农村治理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 胡霞周旭海
- 关键词: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规模经营
- 加强环境教育对于治理我国环境问题的思考——从防治土地荒漠化的视角
- 土地荒漠化问题与人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我国的土地荒漠化问题逐年严重,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尽管近年来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进行治理,但仍很难阻止土地荒漠化的扩大趋势。本文借鉴日本对环境治理的环境教育措施,期望提出一些...
- 胡霞贾晓薇
- 关键词:环境教育环保意识荒漠化全民性
- 文献传递
- 土地流转对农户消费异质性影响研究被引量:15
- 2016年
- 采用CFPS2012年7000农户数据,利用OLS和Quantile回归分析了土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流转对不同特征农户的家庭消费存在异质性影响,土地流转和社会保障是互补条件,两者要同步推进才能促进农户消费。同时,土地流转水平和土地流转费用对农户消费具有正向影响。土地流转对消费水平更高农户的影响更大,如果家庭成员有非农户口,将能显著提高低消费农户的消费水平。农户人均收入越高、有家庭成员从事个体私营、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越高、户主受教育水平越高、村庄经济状况越好,农户消费水平越高。
- 胡霞丁浩
- 关键词:土地流转社会保障户籍制度改革
- 农地流转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CHIPS 8000农户数据被引量:38
- 2015年
- 大量的劳动力流失使得以家庭劳动力为主体的小规模农业经营体系已经难以维持。构建具有现代农业特点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需要通过土地流转来扩大农户的经营规模,实现机器对劳动的替代。然而,现实中土地流转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流转速度仍然很缓慢。本文通过Probit模型对CHIPS2008的8 000户农户数据进行了分析,并采用IV-Probit和2SLS方法来回避内生性问题。本文研究发现:第一,农户家庭中非农就业劳动力比例增大有助于提高农地流动的概率,但非农就业比对土地流转的正面作用会受到来自农业兼业化的负面影响。第二,与非农就业收入水平相比,非农就业稳定性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程度更高,这揭示了城乡分隔体制下的中国小农经营与外国单纯追求利润的企业化农场经营行为方式是有差异的。第三,养老和医疗保险可以减少农民家庭的后顾之忧,降低他们对土地作为社会保障手段的依赖程度。但从具体数据分析结果来看,有无城市户口对农户土地流转的影响程度要比养老和医疗保险的因素更为显著。
- 胡霞丁浩
- 关键词:农地流转社会保障非农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