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菊林

作品数:15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昌市第九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体层摄影
  • 5篇X线
  • 4篇体层摄影术
  • 4篇综合征
  • 3篇肾综合征
  • 3篇肾综合征出血...
  • 3篇综合征出血热
  • 3篇肝硬化
  • 3篇艾滋病
  • 3篇CT表现
  • 3篇并发
  • 3篇出血热
  • 2篇胸部
  • 2篇门脉
  • 2篇门脉高压
  • 2篇腹部
  • 2篇肝硬化门脉
  • 2篇肝硬化门脉高...
  • 2篇肝脏
  • 2篇X线计算

机构

  • 13篇南昌市第九医...
  • 1篇南昌大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湖南省益阳市...

作者

  • 14篇胡菊林
  • 8篇戴小平
  • 5篇田克凰
  • 4篇邓秋华
  • 3篇梁青
  • 3篇熊林平
  • 1篇罗晓东
  • 1篇肖影群
  • 1篇汪建辉
  • 1篇彭德昌
  • 1篇梁青
  • 1篇吕定英
  • 1篇李金明
  • 1篇罗晓
  • 1篇周建波
  • 1篇戴小平
  • 1篇汪建辉

传媒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江西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当代医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艾滋病并发肝脏机会性感染的CT表现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艾滋病并发肝脏感染的CT表现,初步探讨其CT影像特征。方法:收集13例经实验室、CT影像检查和临床诊断性治疗确诊的艾滋病患者并发肝内机会性感染病例的临床与CT影像资料,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内机会性感染CT表现大致分为3种:第1种表现为无强化的多发或弥漫性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小结节、细小结节或粟粒样影,见于结核(4例)、非结核分枝杆菌(2例)、白色念珠菌(1例)和曲霉菌(1例)感染。第2种表现为具有环形强化的多发小脓肿、弥漫性微脓肿或脓肿样改变,见于白色念珠菌(2例)和曲霉菌(1例)感染;第3种表现为两者兼而有之,见于细菌、真菌和结核的混合感染(2例)。结论:艾滋病肝脏机会性感染在CT影像上主要呈多发而细小的脓肿和低密度结节,无明显特异性,将CT表现与机体免疫状态及临床相结合有助于诊断。
胡菊林戴小平吴任泉熊林平邓秋华田克凰
关键词:艾滋病肝脏机会性感染
B超,CT,ERCP和MRCP诊断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癌的比较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分析B超、CT、ERCP和MRCP对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癌的诊断运用。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60例肝管结石并发胆管癌的患者,于术前对所有患者均进行B超、CT、ERCP和MRCP检查,对比分析4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结果B超共检出30例,检出率50%;CT共检m43例,检出率为71.67%;ERCP共检出47例,检出率为78.33%;MRCP共检出51例,检出率为78.33%。CT、ERCP、MRcP对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癌患者的总检出率要明显高于B超(P〈0.05),CT与ERCP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x^2=0.391,P〉0.05),CT与MRCP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x^2=3.142,P〉0.05),ERCP与MRCP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x^2=1.345,P〉0.05)。结论对于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癌的诊断,单独使用一种影响学检查往往不能得到最精确的结果,往往需要联合检查,但相对来说MRCP有较高的检出率,若其在价格上有所降低,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普及。
胡菊林
关键词:B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胆管结石胆管癌
肾综合征出血热CT分级对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的评估
2014年
目的探讨CT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情程度分级的可行性及其预后的评估。方法收集并分析10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的头颅、胸部及腹部CT资料,对每个患者的渗出水肿、积液及出血状况进行CT评分,然后将这些病例按临床分型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4组。计算各组CT总评分平均值,取其95%可信区间作参考范围值,进行CT分级(对应临床分型,CT分级分为A、B、C、D4级)。比较CT各级之间及临床各分型之间的CT总评分平均值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临床各型之间及CT各级之间的CT总评分平均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82例(82%)患者的CT分级与临床分型相符合。6例死亡者中有4例因并发颅内出血而死亡,2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应用CT对HFRS进行病情程度分级评估是可行的,CT检查能快速、简单、直观、全面的反映患者的病情程度。颅内出血者,预后不良。
戴小平胡菊林汪建辉田克凰罗晓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CT评分CT分级
肝细胞癌不典型CT增强表现及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不典型CT增强表现,以提高我们对肝细胞癌的CT影像学认识。方法作者收集了49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不具有典型CT表现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CT影像资料,对其增强后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49例共发现50个病灶,其中平扫呈低密度48个,呈等密度2个;增强后持续性强化8个,类填充式强化4个,不规则薄环状强化4个,强化不明显34个。结论肝细胞癌不典型CT增强表现及其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对于有慢性肝病基础的肝内占位,如CT增强不典型而不能用其他病变很好解释时,应想到肝癌可能,需密切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胡菊林
关键词:肝细胞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CT评价门静脉右支前间隙改变及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病理学分期的关系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肝门区门静脉右支前间隙改变与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理学分期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经病理穿刺活检证实的肝纤维化S1期(17例)、S2期(13例)、S3期(15例)、S4期(21例)和中晚期肝硬化(22例)患者及20例对照组患者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在CT增强图像上测量各组门静脉右支前间隙宽度,将所测结果与病理学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ROC曲线用于门静脉右支前间隙改变判断S≥4即早期肝硬化的评价。结果门静脉右支前间隙从S3期开始至肝硬化期逐渐增宽,其中S4期门静脉右支前间隙增宽与对照组、S1~S3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肝硬化期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等级分析显示门静脉右支前间隙变化与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理分期呈正相关(r=0.704,P〈0.01)。ROC曲线显示CT测量门静脉右支前间隙判断S≥4的曲线下面积为0.897,最佳诊断宽度为≥10 mm,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1%和71.4%。结论门静脉右支前间隙改变与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理学分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通过CT测量门静脉右支前间隙改变有助于肝纤维化、肝硬化程度的判断,尤其是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
胡菊林戴小平周建波李金明梁青肖影群邓秋华田克凰
关键词:门静脉
甲型H1N1流感肺部感染的X线表现及分析
目的:探讨和总结甲型H1N1流感所致肺部感染的X线表现。 方法:回顾2009年11月-12月本院收治入院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胸部X线表现。 结果及结论:...
胡菊林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X线表现
文献传递
肾综合征出血热胸部CT表现
目的 探讨总结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胸部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并行CT检查的53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胸部CT表现。结果 肺间质水肿5例,肺泡性肺水肿5例,混合型肺水肿(肺泡为主型)2例,...
戴小平胡菊林罗晓东梁青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胸部
艾滋病患者肝脏损害的CT表现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并发肝脏损害的CT表现,以提高对艾滋病肝脏损害的CT影像学认识。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经临床确诊的125例艾滋病住院患者接受CT扫描,对其中83例并发肝脏损害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艾滋病患者肝脏损害的CT影像学异常主要包括肝脏弥漫性改变和肝实质病灶,前者表现为单纯性肝肿大10例,单纯肝密度减低9例,肝肿大同时伴肝密度减低36例,弥漫性脂肪肝8例和肝硬化2例;后者表现为肝脏机会性感染10例,艾滋病相关性肝血管瘤6例,相关性原发性肝细胞癌2例。结论:艾滋病患者肝脏损害的CT表现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资料,有助于临床对艾滋病病情的准确判断。
胡菊林戴小平梁青邓秋华熊林平田克凰
关键词: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肝脏损害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肝硬化门脉高压部分性脾栓塞术后的CT表现被引量:1
2015年
对30例经过部分性脾栓塞术的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1w、1个月、3个月、6个月的CT扫描,对术后脾脏大小变化和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PSE术后1w脾脏体积较术前增大,脾栓塞梗死区呈弥漫斑片或节段性低密度改变;术后1个月梗死区液化、吸收,残脾增生,脾脏缩小;术后3~6个月梗死区进一步吸收、收缩,脾脏进一步缩小,在不同时间段,脾脏大小趋于固定,脾实质轮廓呈波浪状或分叶状不规则改变.CT所见并发症包括左侧或两侧胸腔少量积液(19例)、左下肺炎或肺不张(10例)、门静脉和(或)脾静脉血栓(6例)、急性胰腺炎(1例)和脾假性囊肿(1例).多数情况下同一病例可有数种并发症.CT可以显示PSE后脾脏大小的变化,有助于临床进一步评估脾栓塞后效果,显示术后并发症可指导临床进行及时干预,有利于PSE预后.
胡菊林
关键词:脾脏栓塞体层摄影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腹部CT表现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总结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腹部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并行CT检查的35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腹部CT表现。结果:双肾肿大、肾实质增厚29例,无明显肿大6例,肾实质血肿1例,肾包膜下出血3例,肾髓质出血1例,肾周模糊伴不同程度渗出液27例,肾周筋膜水肿增厚28例;并发胰腺炎1例,脾大18例,胃壁水肿增厚3例,肝实质密度减低13例,胆囊壁水肿增厚10例,少量腹水22例,腹壁血肿2例,胸腰筋膜水肿增厚12例。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可引发腹部诸多组织、器官的病变,水肿﹑积液与出血是其主要的影像表现。CT对病变的检出及了解病变程度与演变具有重要价值。
戴小平彭德昌汪建辉梁青吕定英胡菊林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腹部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