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鹏飞 作品数:15 被引量:33 H指数:4 供职机构: 湖南省儿童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新生儿科护士新生儿经口喂养知识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年 目的 调查新生儿科护士的新生儿经口喂养知识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21年10月—2021年12月使用问卷星平台采用新生儿科护士新生儿经口喂养知识问卷对湖南省内新生儿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45份,回收有效问卷238份。结果显示,新生儿科护士的新生儿经口喂养知识得分为(23.92±4.56)分,得分最低的维度是基于循证线索的喂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年限、职称以及培训经历是新生儿科护士的新生儿经口喂养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 新生儿科护士的新生儿经口喂养知识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加强对工作年限较低及职称较低的新生儿科护士相关知识培训,以提高新生儿科护士的新生儿经口喂养知识水平。 陈备 陈牡花 刘琼霞 肖鹏飞 沈萍关键词:经口喂养 影响因素 鸟巢式护理在早产儿发育支持和睡眠保障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鸟巢式护理在早产儿发育和睡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0例早产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0例。给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暖箱护理,对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鸟巢式护理。对两组的体温波动、血氧饱和度、出暖箱时间、睡眠时间、体重、身高、头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体温波动为(0.30±0.13)℃、血氧饱和度为(92.94±1.14)%、出暖箱时间为(13.00±1.43)d,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睡眠时间为(18.57±2.69)h,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体重为(26.11±2.15)mg、身高为(12.56±1.40)mm、头围为(7.64±0.98)mm,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鸟巢式护理应用于早产儿护理中,可有效保证早产儿的睡眠时间,有助于早产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肖鹏飞 张小平 肖艾青 汤芳关键词:早产儿 发育 睡眠 极低出生体重儿先天性梅毒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出院指导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先天性梅毒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13年7月本科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先天性梅毒100例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照给予传统护理,实验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给予出院指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家属满意度、医生满意度、患者治愈率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出院指导能极大地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先天性梅毒的治疗效果,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曹敏 沈萍 王娜 吴淑芳 肖鹏飞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 先天性梅毒 护理 3种手部清洁方法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2012年 目的讨论快速手消毒液、1:20碘伏消毒液、流动水下洗手法3种手部清洁方法的除菌效果。方法选择我科30名护士,分为快速手消毒液组、1:20碘伏消毒液组、传统洗手法组各10名进行手部清洁,统计手部清洁前后菌落数变化情况和除菌率。结果 3组护士在手部清洁前,菌落数无差异,P>0.05。清洁后,快速手消毒液组的菌落数为(2.74±2.29)cfu/cm2,除菌率为98.8%,与1:20碘伏组和流动水下洗手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手部清洁方法均有效,快速手消毒液的效果优于其他两种,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王良英 肖鹏飞 沈萍 曹敏关键词:手部清洁 医源性感染 快速手消毒液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21年8月—2022年7月本院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比较发生医院感染与未发感染新生儿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分娩情况、治疗相关情况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并制订护理策略。结果研究期间住院新生儿例数为2868例,有172例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00%,其中菌血症81例(47.09%),下呼吸道感染43例(25.00%),胃肠道感染17例(9.88%),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16例(9.30%),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1例(6.40%),其他部位感染4例(2.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胎龄、出生体重、出生5 min Apgar评分、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以及是否进行气管插管、留置胃管、中心静脉置管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胎龄、出生体重、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是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受住院时间、胎龄、出生体质量、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多种因素影响,为了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医护人员应基于以上因素制订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策略。 刘琼霞 陈牡花 肖鹏飞关键词:新生儿 医院感染 影响因素 护理策略 早产儿PICC相关血流感染预防的集束化护理干预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孕周≤34周早产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流感染(CLAB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新生儿科收治的孕周≤34周的PICC早产儿8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1—12月实施常规护理的42例患儿作为对照组,2022年1—12月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的46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比护理干预实施前后两组患儿CLABS、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两组患儿PICC留置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观察组患儿CLABS、血栓等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PICC留置时间、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则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缩短孕周≤34周早产儿PICC置管时间,继而有效降低CLABS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儿康复进程,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肖鹏飞 陈牡花 沈萍 吴淑芳 曹敏关键词:早产儿 集束化护理干预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血流感染 住院时间 母乳喂养联合袋鼠式护理对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生长发育及喂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联合袋鼠式护理对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母乳喂养联合袋鼠式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状况、喂养质量、睡眠质量、神经行为发育状况、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母亲负性心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早产儿出生时生长发育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30 d,观察组头围、身长、体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至正常出生体质量时间、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达足量胃肠内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每日摄入奶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天睡眠时间、夜间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夜间觉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夜间觉醒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龄3 d时,两组早产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龄30 d时,观察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母亲SAS评分、SDS评分,干预前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母乳喂养与袋鼠式护理联用于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中,能确保喂养质量并促进其身体生长发育和神经行为发育,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其母亲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吴淑芳 陈牡花 肖鹏飞 刘琼霞关键词:低出生体质量 早产儿 母乳喂养 袋鼠式护理 神经行为发育 早产儿水肿原因分析及护理 2011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水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2008年9月-2011年5月期间,我科共收治早产儿水肿患者49例,我们将他们定义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早产儿非水肿患者63例.我们将他们定义为对照组。现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观察组心血管痰病、贫血、低蛋白血症、低钙血症、肾功能发育不成熟等并存病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经适宜的治疗、护理措施,42例患儿的水肿得到纠正并治愈出院.余7例因严重的并存病以及胎龄过小而死亡,治愈率为857%。结论心血管疾病、贫血、低蛋白血症、低钙血症、肾功能发育不成熟可能是早产儿水肿的重要原因,但经过适当的治疗、护理措施,部分早产儿水肿可以得到纠正并治愈。 王良英 张小平 肖鹏飞关键词:贫血 低蛋白血症 低钙血症 PICC应用于52例早产儿肠外营养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分析并探讨PICC应用于早产儿肠外营养中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6月一2013年5月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对52例需肠外营养且留置PICC的早产儿的资料分析PICC不良事件类型及例数、PICC~良事件的处理方法。结果52例早产儿平均导管留置时间为(16.5±9.6)d,全部患儿总留置时间为872导管日。其中导管尖端处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患儿占86.54%,通过肘部静脉穿刺患儿占92.31%。全部患儿治疗过程中共出现PICC导管不良事件12例次,发生率为13.76/1000导管日,其中,导管堵塞4"N,导管滑出和液体外渗各2例,凝似感染、穿刺点渗血、导管破裂及静脉炎各1例。有10例次因导管不良事件而进行拔管,2例次仍采取原位治疗。结论PICC是早产儿肠外营养的有效静脉通路,降低导管堵塞、导管滑出及液体外渗的发生率是PICC维护工作的重点。 张小平 肖艾青 沈萍 肖鹏飞 刘业春关键词:PICC 早产儿 肠外营养 基于循证的集束化护理联合PS治疗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影响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基于循证的集束化护理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NRDS患儿118例,随机分为PS组与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基于循证的集束化护理,PS组患儿于对照组基础上应用PS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儿入院时与出院时的肺功能。结果:相较于对照组,PS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与入院时比较,两组患儿出院时血氧分压(PO_(2))、血氧饱和度(SapO_(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_(2))水平及酸碱度(pH)均显著升高,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OI)水平均显著降低,且PS组患儿出院时PaO_(2)、SpO_(2)、a/APO_(2)水平及pH明显更高,PaCO_(2)、OI水平明显更低(P<0.05)。结论:给予NRDS患儿基于循证的集束化护理联合PS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且临床疗效优异、并发症少。 李雅洁 陈牡花 肖鹏飞 吴淑芳关键词:循证 集束化护理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