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文学

主题

  • 4篇文学
  • 3篇小说
  • 2篇秦腔
  • 2篇现实主义
  • 2篇现实主义文学
  • 2篇蒋光慈
  • 2篇《秦腔》
  • 1篇端方
  • 1篇新时期小说
  • 1篇真实观
  • 1篇颓废
  • 1篇农民形象
  • 1篇嬗变
  • 1篇文学评论
  • 1篇方方小说
  • 1篇本心
  • 1篇笔谈
  • 1篇长篇
  • 1篇长篇小说
  • 1篇沉重

机构

  • 6篇上海大学

作者

  • 6篇罗滋池
  • 1篇邹范情
  • 1篇马军英
  • 1篇张军府
  • 1篇王鸿生
  • 1篇胡国平

传媒

  • 2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年份

  • 3篇2010
  • 2篇2006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关于长篇小说《秦腔》的笔谈被引量:3
2006年
2005年初,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在《收获》分两期发表,并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此作一出,即在读书界和创作界激起了广泛的反响,京沪两地批评家也迅速做出反应,并分别召开了气氛热烈的研讨会。上海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的部分研究生,在导师王鸿生教授的主持下,通过认真的阅读和讨论,撰文就贾氏的这一新作进行了笔谈。
王鸿生罗滋池胡国平马军英张军府邹范情
关键词:《秦腔》长篇小说
沉重的泥身——评贾平凹《秦腔》中的农民形象被引量:1
2006年
读贾平凹的《秦腔》,立马就想起女娲造人的神话。盘古开天地,女娲创造人类之时,人就是被用泥捏出来的。一开始,女娲捏得精致,后来累了,用根柳条儿沾上泥,就地一甩,也都成了人。泥土的本性就成了人类最本真的特征。《秦腔》中的这些个农民大概就是女娲一柳条子甩出来的人儿,粗手粗脚,面目含糊,线条粗犷,行动想要大刀阔斧,却因浑身沾满泥浆,一走一甩一串泥点子。而这托身的土地也不再是以往那样坚实、干旱、硬朗的地盘,却搅拌着和泥的水浆。人与土地,就被这泥泞的浆水粘连在了一起,不肯分离。《秦腔》中的农民,就这样拖着沉重的泥身在泥泞的土地里打滚,所有人的面貌、性征、脾性,从皮毛到骨子,全浸透着这种泥土本性。
罗滋池
关键词:《秦腔》农民形象文学评论小说
未完成的现实主义:1920年代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多种面向 ——以鲁迅、郁达夫、蒋光慈和茅盾为例
本文从现代性视野出发,通过体验、分析五四新文学家们的理论思考与创作实践,还原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发生期的初始状况,并发掘这一时期留下的极为丰富而复杂的资源,以进一步推动现实主义文学的深入研究。 论文采取“19...
罗滋池
关键词:现实主义蒋光慈
颓废与革命——试论郁达夫“不端方的文学”被引量:2
2010年
中国现代文学中一直有一种冲动、破坏力,一种反现代性的蛮力,郁达夫的颓废是其代表。他对颓废文学某些方面的兴趣,与"五四"时期的主调是如此的不一致。然而,郁达夫的颓废是表达他的革命情绪的一种形式,在他身上,颓废与革命是一体的。这种与革命相关联的颓废,是他在个人的生命体验中得到的,可堪称"现代性"的另一面。
罗滋池
关键词:颓废
求真的历程——以方方创作为例看新时期小说真实观的嬗变
本论文力图从一种比较宏观的角度考察新时期以来文学创作中作家真实观的演变.在具体论证过程中以方方的小说创作作为个案进行分析,并把她放置在新时期文学的总体背景之中,企图达到以斑窥豹的效果.总体上看,新时期作家真实观的演变大致...
罗滋池
关键词:真实观方方小说
文献传递
未完成的现实主义:1920年代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多种面向
本文从现代性视野出发,通过体验、分析五四新文学家们的理论思考与创作实践,还原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发生期的初始状况,并发掘这一时期留下的极为丰富而复杂的资源,以进一步推动现实主义文学的深入研究。 论文采取“1920年代...
罗滋池
关键词:现实主义蒋光慈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