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炎添

作品数:11 被引量:108H指数:7
供职机构:江门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耐药
  • 3篇耐药性
  • 2篇蛋白
  • 2篇多药
  • 2篇多药耐药
  • 2篇病原菌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地中海贫血
  • 1篇多药耐药相关...
  • 1篇多药耐药相关...
  • 1篇血流感染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肺炎
  • 1篇血型
  • 1篇药性分析
  • 1篇液基薄层
  • 1篇液基薄层细胞
  • 1篇液基薄层细胞...
  • 1篇液基薄层细胞...

机构

  • 11篇江门市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江门市中心血...

作者

  • 11篇陈炎添
  • 6篇熊燕
  • 4篇黄伟刚
  • 3篇石胜
  • 3篇苏雪棠
  • 3篇陈青龙
  • 3篇项嘉亮
  • 2篇郭翼华
  • 2篇张虹
  • 2篇容永璋
  • 1篇卢岑
  • 1篇黎晓绮
  • 1篇陈荣策
  • 1篇王小朝
  • 1篇许鸿灏
  • 1篇黄碧云
  • 1篇廖隆祥
  • 1篇朱振宇
  • 1篇陈斌华
  • 1篇谢东德

传媒

  • 2篇检验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临床荟萃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分子影像学杂...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区和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感染途径调查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比较社区和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并调查其感染途径。方法对诊断为血流感染的35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结果社区感染组分离出病原菌87株,阳性分离率为6.5%;医院感染组分离出病原菌264株,阳性分离率为13.1%。两组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分离菌株中未发现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及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革兰阳性球菌。医院感染组菌群分布较社区感染组广,多重耐药率高。医院感染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37.9%、25.0%)高于社区感染组(18.5%、21.4%),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77.8%、45.5%)亦高于社区感染组(46.2%、33.3%)。医院感染组主要的感染途径为血管内导管和尿道,社区感染组主要的感染途径为呼吸道和胆道。呼吸道、胆道、尿道、腹部、肠道为感染途径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皮肤伤口、血管内导管及不明途径的病原菌多为革兰阳性菌。结论医院感染组分离细菌的耐药率普遍高于社区感染组,临床医生可根据其感染途径选择碳青霉烯类、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经验性用药,待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出来后及时调整用药。
熊燕张虹陈炎添容永璋
关键词:细菌分布耐药性血流感染医院感染
双位点保守基因特异性PCR-CE-RFLP快速鉴定病原菌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2007年
[目的]初步建立一个临床常见病原菌的标准PCR-CE-RFLP数据库,为临床快速鉴定病原菌奠定基础。[方法]选取临床分离的病原菌共167株,筛选16S rRNA基因和16S-23S rRNA间区基因的合适引物,分别用FAM和JOE两种荧光素标记,调整PCR反应条件,让两种引物能同时在同一条件下反应,所得产物先用普通琼脂糖凝胶电泳,再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HaeIII进行不完全酶切,酶切产物50倍稀释后进行毛细管电泳(PCR-CE-RFLP),测定酶切片段长度差异。[结果]针对16S rRNA基因的RFLP谱数据只能将病原菌鉴定到"科"的程度,而单纯应用16S-23S rRNA间区基因的RFLP谱数据虽能区分绝大多数细菌,但个别种属内仍然出现相似的谱型。经过双位点PCR-CE-RFLP分析后,则可将所有细菌鉴定到"种"的程度。[结论]利用16S rRNA基因和16S-23S rRNA间区基因PCR-CE-RFLP进行细菌鉴定简便快捷,能将传统方法需要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小时的鉴定工作缩短到几个小时,是一种极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快速诊断方法。
石胜朱振宇熊燕王小朝陈青龙许鸿灏卢岑陈炎添
关键词:16SRRNA基因毛细管电泳病原菌
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2例MPP患儿为MPP组,同期抽取54例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患儿为非MPP组,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受检儿童血清中MP—IgM;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并对各组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MPP组患儿的血清MP—IgM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MP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P组经有效治疗后血清MP-IgM和hs—CRP水平明显降低。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患儿血清MP—IgM和hs—CRP水平明显升高,联合检测血清MP-IgM和hs—CRP水平对早期诊断小儿MPP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黄伟刚陈斌华黄碧云石胜陈炎添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抗体超敏C-反应蛋白
HR-HPV DNA PCR联合TCT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1
2013年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DNA聚合酶链反应(PCR)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对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应用与诊断价值。方法对540例TCT结果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以上的患者进行HR-HPV DNA PCR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TCT阳性合并HPV阳性患者共259例,其中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的例数(阳性率)分别为155例(59.8%)、81例(31.3%)、15例(5.8%)、8例(3.1%);259例患者中ASCUS、LSIL、HSIL、SCC合并HR-HPV的阳性例数(阳性率)分别为28例(18.1%)、20例(24.7%)、10例(66.7%)、8例(100.0%)。HR-HPV和TCT单独检测的敏感性与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R-HPV、TCT及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25.5%、11.1%、28.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8.8%、59.2%、40.8%。结论TCT与HR-HPV DNA PCR检测是筛查宫颈病变的有效方法,能最大程度地发现宫颈异常细胞并及时发现宫颈癌的诱因。
陈炎添陈青龙熊燕苏雪棠黄伟刚石胜郭翼华陈荣策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检测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了解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β-内酰胺酶基因和耐消毒剂磺胺复合物基因(qacE△1-sull)的耐药性,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分离出的39株MDR-AB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方法检测耐药基因,并且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39株MDR-AB中28株碳青霉烯酶-23(OXA-23)阳性(71.8%),OXA-51阳性39株(100%),青霉素酶(TEM)阳性7株(17.9%),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阳性6株(15.4%),丝氨酸酶(PER)阳性5株(12.8%),头孢菌素酶(AmpC)阳性23株(59.0%),qacE△1-sull阳性39株(100%)。OXA-23和AmpC同时阳性17株(43.6%)。OXA-24,OXA-58,内膜蛋白酶-1(IMP-1),IMP-4,波形蛋白酶(VIM-2)和产巯基变量型(SHV)均未检出。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分离出来的菌株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克洛、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均>90%,对多黏菌素B的敏感率为100%。结论本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内MDR-AB主要携带的β-内酰胺酶基因为OXA-23和AmpC,根据其院内感染特征,为控制其传播,临床应加强有效的监测和隔离工作。
陈炎添熊燕苏雪棠谭雪萍廖隆祥杨慧敏陈青龙
关键词:呼吸监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质类
临床疑难配血相关因素临床疑难配血相关因素、相应处置措施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疑难配血原因,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以解决临床输血问题。方法以我院2011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疑难配血(抗体筛选阳性或交叉配血不合)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输血前相关检查资料,总结分析疑难配血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结果 100例临床疑难配血中,抗体筛选阳性占93.00%,其中以同种抗体、自身温抗体为主,分别占52.00%、27.00%。54例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中,以Rh血型系统为主,其中Rh单一抗体占68.52%,Rh联合抗体占9.26%。抗体筛查阴性、交叉配血不合主要原因为血型不符或亚型,占5.00%,而血型不符或亚型是ABO血型亚型、骨髓移植、近期输血影响血型等多种因素综合或单一影响的结果。结论不规则抗体是导致临床疑难配血的主要原因,需严格行抗体鉴定,建议根据疑难配血情况侧重的选择交叉配血方法及适宜的血液制品,以科学、有效的解决输血问题。
项嘉亮黄伟刚陈炎添
关键词:疑难配血不规则抗体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的调查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简称地贫)患者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活性。方法采用G6PD活性定量测定,血常规和血清铁蛋白检测对人群进行初筛,同时采用全自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初筛人群的α-地贫以及β-地贫类型,并对其G6PD活性值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人群、单纯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合并地贫、轻型α-地贫、轻型β-地贫、重型β-地贫、血红蛋白H(HbH)病以及α-地贫合并β-地贫各组间G6PD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类型地贫患者的G6PD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对地贫的辅助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陈炎添苏雪棠
关键词:地中海贫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ABO血型抗原体减弱与配血输血的相关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ABO血型抗原减弱与配血输血的关系,以制定相应的输血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8年ABO血型抗原减弱患者43例,记录诊断及输血情况。同样分原同一年限间血型抗原正常患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后Hb的增加情况,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BO血型抗原减弱患者共计43例,其中ANLL31例,占72.1%;MDS7例占16.3%;CML急变2例,占4.7%;MF3例,占7.0%,与正常患者40名进行对照。两组患者输血反应情况近似,输血后血铅增加值P>0.05。结论 ABO血型抗原减弱在临床中较常见,一般随疾病缓解,减弱的血型抗原可逐步恢复正常。输血时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项嘉亮郭翼华陈炎添谢东德
关键词:ABO血型抗原
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2012年
目的分析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了解其动态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人民医院5年来中段尿标本分离的1013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细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法国梅里埃ATB.Expression自动分析系统,并用仪器专家系统判断可疑ESBLs菌株,用纸片扩散法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结果41.0%的大肠埃希菌产ESBLs;2011年已发现耐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菌株,分别为1.1%和0.8%;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相对较低(〈12%),分别为5.3%、8.2%和11.3%;对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噻吩、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相对较高(〉59%),分别为83.9%、73.3%、67.6%、63.4%、60.0%和59.3%;对二、三代头孢等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介于20%~50%。2007年与2011年比较,1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和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ESBLs菌株与非产ESBLs菌株对18种抗生素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呈明显上升趋势,合理化用药势在必行。
熊燕陈炎添黎晓绮
关键词: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
输注不同比例的血浆、冷沉淀、红细胞对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输注不同比例的血浆、冷沉淀、红细胞对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需大量输血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24h内输注血浆、冷沉淀、红细胞比例分为3组,高比例组28例(血浆/冷沉淀/红细胞>1:1:1)、中比例组28例(血浆/冷沉淀/红细胞=1:1:1)和低比例组28例(血浆/冷沉淀/红细胞<1:1:1),观察两组患者输血后凝血功能变化、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记录死亡率。结果低比例组、中比例组、高比例组输血24 h后FIB均显著低于输血前,低比例组输血后24 h FIB为(1.28±0.31)g/L低于中比例组和高比例组,PT、APTT、TT分别为(18.76±5.34)s、(42.39±7.59)s、(38.06±6.18)s高于中比例组和高比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比例组、中比例组输血24 h后PLT为(67.52±43.69)×109、(89.68±42.54)×109显著低于治疗前,中比例组、高比例组输血24 h PLT分别为(89.68±42.54)×109、(96.63±52.10)×109均显著高于低比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血期间可按照血浆/冷沉淀/红细胞≥1:1:1输注比例行输血治疗,降低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
项嘉亮黄伟刚陈炎添
关键词:大量输血红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