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段尿细菌培养在女性尿路感染中的诊治价值 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分析中段尿细菌培养在女性尿路感染中的诊治价值。方法: 采用尿定量细菌培养、尿干化学分析和尿白细胞定量检测300例女性中段尿中的病原菌、白细胞酯酶(LE)、亚硝酸盐试验(NIT) 及白细胞(WBC) 数, 并将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300例可疑的女性尿路感染患者中, 67例培养出有意义的细菌, 占22 .3%。LE、NIT、WBC计数的灵敏度分别为86 .6%、61. 2%、89. 6%, 特异度分别为61 .8%、84.9%、69 .1%, 正确诊断指数分别为0 .48、0 .46、0. 59。63例经临床诊治后尿常规检测为阴性的女性尿路感染患者中, 中段尿细菌培养仍有16例(25. 4% ) 为阳性。结论: 尿常规的干化学分析、WBC定量在诊断和判断女性尿路感染临床治愈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中段尿细菌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熊燕 石胜关键词:中段尿 细菌培养 尿常规 诊治 尿路感染 不同人群sdLDL-C水平及其与血脂组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调查不同人群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水平,分析其与血脂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该院进行体检和门诊就医人员共98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血脂正常者654例,并根据性别和年龄划分;血脂增高者根据空腹TG和LDL-C分为高TG组、高LDL-C组、联合增高组。测定上述人群血清sdLDL-C、LDL-C、TG、TC、HDL-C、ApoAⅠ和ApoB水平,并分析sdLDL-C与TG、TC、HDL-C、ApoAⅠ、ApoB的相关性。结果男、女sdLDL-C 70岁之后开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LDL-C水平总体均值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血脂增高组sdLDL-C水平、sdLDL-C/LDLC均高于血脂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dLDL-C与TC、TG、ApoB呈正相关(r分别为0.254、0.589、0.302),与HDL-C和ApoAⅠ呈负相关(r分别为-0.421、-0.275、-0.311)。结论sdLDL-C与TC、TG、ApoB呈正相关,与HDL-C、ApoAI呈负相关,能较准确地反映机体脂质代谢整体状况。 黎晓绮 郭翼华 熊燕 陈世友关键词:血脂 糖化血红蛋白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 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在妊娠期糖尿病(GDM)筛查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对395例围产期门诊病人和60例无糖尿病未妊娠妇女(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空腹血糖(FPG)测定、HbAlc测定和口服糖负荷试验(OGCT)三项检查,根据临床诊断将围产期妇女分为GDM组和非GDM组。结果GDM组29例,非GDM组有366例;非GD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PG,OGCT和HbAlc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GDM组FPG,OGCT,HbAlc水平与非GDM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GDM组FPG,OGCT,HbAlc阳性率分别为37.9%,79.3%,93.1%;HbAlc在GDM筛查中敏感性、特异性、可靠性、阳性预示值分别为93.1%,98.4%,98.0%,81.8%,均明显高于FPG和OGCT。结论HbAlc水平测定具有快速、简便、准确、取血量少的特点,并且不易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可作为临床GDM诊断筛查的指标。 石胜 熊燕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 妊娠期糖尿病 392例烧伤创面感染的菌谱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分析 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了解烧伤创面感染的病原菌菌谱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状况。方法:采用法国ATB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鉴定病原菌的种类及药敏试验用纸片扩散法。结果:392例876份标本中共分离出致病菌株684株,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95株,28.51%)居首位,铜绿假单胞菌(160株,23.39%)和不动杆菌(133株,19.44%)分别居第二和第三位。19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程度最低(耐药率为0),其次是利福平(耐药率为13.85%),对青霉素的耐药程度最高(耐药率为98.97%).对其他常用抗生素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细菌的耐药性日渐严重,随时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正确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是控制感染和延缓细菌耐药的关键。 熊燕关键词:抗药性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双位点保守基因特异性PCR-CE-RFLP快速鉴定病原菌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2007年 [目的]初步建立一个临床常见病原菌的标准PCR-CE-RFLP数据库,为临床快速鉴定病原菌奠定基础。[方法]选取临床分离的病原菌共167株,筛选16S rRNA基因和16S-23S rRNA间区基因的合适引物,分别用FAM和JOE两种荧光素标记,调整PCR反应条件,让两种引物能同时在同一条件下反应,所得产物先用普通琼脂糖凝胶电泳,再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HaeIII进行不完全酶切,酶切产物50倍稀释后进行毛细管电泳(PCR-CE-RFLP),测定酶切片段长度差异。[结果]针对16S rRNA基因的RFLP谱数据只能将病原菌鉴定到"科"的程度,而单纯应用16S-23S rRNA间区基因的RFLP谱数据虽能区分绝大多数细菌,但个别种属内仍然出现相似的谱型。经过双位点PCR-CE-RFLP分析后,则可将所有细菌鉴定到"种"的程度。[结论]利用16S rRNA基因和16S-23S rRNA间区基因PCR-CE-RFLP进行细菌鉴定简便快捷,能将传统方法需要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小时的鉴定工作缩短到几个小时,是一种极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快速诊断方法。 石胜 朱振宇 熊燕 王小朝 陈青龙 许鸿灏 卢岑 陈炎添关键词:16SRRNA基因 毛细管电泳 病原菌 社区和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感染途径调查 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比较社区和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并调查其感染途径。方法对诊断为血流感染的35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结果社区感染组分离出病原菌87株,阳性分离率为6.5%;医院感染组分离出病原菌264株,阳性分离率为13.1%。两组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分离菌株中未发现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及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革兰阳性球菌。医院感染组菌群分布较社区感染组广,多重耐药率高。医院感染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37.9%、25.0%)高于社区感染组(18.5%、21.4%),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77.8%、45.5%)亦高于社区感染组(46.2%、33.3%)。医院感染组主要的感染途径为血管内导管和尿道,社区感染组主要的感染途径为呼吸道和胆道。呼吸道、胆道、尿道、腹部、肠道为感染途径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皮肤伤口、血管内导管及不明途径的病原菌多为革兰阳性菌。结论医院感染组分离细菌的耐药率普遍高于社区感染组,临床医生可根据其感染途径选择碳青霉烯类、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经验性用药,待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出来后及时调整用药。 熊燕 张虹 陈炎添 容永璋关键词:细菌分布 耐药性 血流感染 医院感染 小儿败血症时血清转铁蛋白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讨小儿败血症不同分级时血清转铁蛋白 (TR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分别测定 3 8例不同分级败血症患儿和 2 4例健康儿童血清TRF的水平 ,并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分级败血症患儿血清TRF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 ,差异有极显著性 (均为P <0 .0 1) ;随着败血症病情的加重 ,其血清TRF水平进一步下降 ,差异有极显著性 (均为P <0 .0 1)。结论 :TRF可以作为反映细菌感染和机体防御功能状态的一种比较敏感的生化指标 。 石胜 熊燕 黄华兴关键词:败血症 儿童 转铁蛋白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totalhomocysteine,tHcy)水平的变化及其与Child分级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3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Child-pugh分级为3组)和30例健康人群(男19例,女11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胆红素、ALT、GGT的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Child-Pugh分级各级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随着ChildA、B、C分级的升高而递增,各级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对数值)与原发性肝癌患者Child-Pugh得分呈负相关(r=-0.4733,P<0.01)。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随着肝损害程度的逐渐加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逐渐升高,同型半胱氨酸可作为反映原发性肝癌患者肝损伤的灵敏的生化指标。 熊燕 石胜 黄华兴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 原发性肝癌 CHILD分级 HR-HPV DNA PCR联合TCT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1 2013年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DNA聚合酶链反应(PCR)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对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应用与诊断价值。方法对540例TCT结果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以上的患者进行HR-HPV DNA PCR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TCT阳性合并HPV阳性患者共259例,其中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的例数(阳性率)分别为155例(59.8%)、81例(31.3%)、15例(5.8%)、8例(3.1%);259例患者中ASCUS、LSIL、HSIL、SCC合并HR-HPV的阳性例数(阳性率)分别为28例(18.1%)、20例(24.7%)、10例(66.7%)、8例(100.0%)。HR-HPV和TCT单独检测的敏感性与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R-HPV、TCT及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25.5%、11.1%、28.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8.8%、59.2%、40.8%。结论TCT与HR-HPV DNA PCR检测是筛查宫颈病变的有效方法,能最大程度地发现宫颈异常细胞并及时发现宫颈癌的诱因。 陈炎添 陈青龙 熊燕 苏雪棠 黄伟刚 石胜 郭翼华 陈荣策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了解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β-内酰胺酶基因和耐消毒剂磺胺复合物基因(qacE△1-sull)的耐药性,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分离出的39株MDR-AB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方法检测耐药基因,并且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39株MDR-AB中28株碳青霉烯酶-23(OXA-23)阳性(71.8%),OXA-51阳性39株(100%),青霉素酶(TEM)阳性7株(17.9%),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阳性6株(15.4%),丝氨酸酶(PER)阳性5株(12.8%),头孢菌素酶(AmpC)阳性23株(59.0%),qacE△1-sull阳性39株(100%)。OXA-23和AmpC同时阳性17株(43.6%)。OXA-24,OXA-58,内膜蛋白酶-1(IMP-1),IMP-4,波形蛋白酶(VIM-2)和产巯基变量型(SHV)均未检出。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分离出来的菌株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克洛、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均>90%,对多黏菌素B的敏感率为100%。结论本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内MDR-AB主要携带的β-内酰胺酶基因为OXA-23和AmpC,根据其院内感染特征,为控制其传播,临床应加强有效的监测和隔离工作。 陈炎添 熊燕 苏雪棠 谭雪萍 廖隆祥 杨慧敏 陈青龙关键词:呼吸监护病房 鲍氏不动杆菌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