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岚
- 作品数:43 被引量:91H指数:7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血压左室肥厚减退与中心动脉压的关系
- 叶岚李广平
- 心房纤维化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9年
- 心房纤维化已被证明与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等多种疾病相关。心房纤维化又可促进心房颤动的复发,引起心律失常及卒中等疾病的发生。多种神经体液因素在心房纤维化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以心房纤维化为治疗靶点以及心房纤维化的上游干预可能对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起到一定作用。现就心房纤维化的病因、机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诊断及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 王燕许纲程立君李健叶岚
- 关键词:心房纤维化心房重构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共识与争论
- 2011年
- 多中心和单中心随机临床研究表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能够降低宽QRS波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改善心功能、降低左心容量及瓣膜反流并降低再住院率。CRT与药物治疗相比,患者一旦给予CRT就对病情的改善长期有效;而药物治疗则需要患者坚持每日服药,疗效随用药的方法、剂量及患者依从性的不同而异,故CRT的植入量近来逐年增多。
- 李广平叶岚
-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随机临床研究宽QRS波患者依从性CRT再住院率
- 心肌声学造影
- 2004年
- 叶岚周长钰
- 关键词:心肌声学造影超声心动图冠心病
- 二维超声结合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收缩功能的评价
- 2007年
- 目的通过心电图(ECG)QRS波记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坏死面积大小进行分组,测量二维超声及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PW-DTI)心脏收缩指标,以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不同梗死面积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ECGQRS记分将101例首发AMI患者分为两组。记分≤3分为小面积梗死组(G1组),共43例。记分>3分为大面积梗死组(G2组),共58例。于AMI后1周记录二维超声图象及PW-DTI速度频谱,并在梗死后1个月及3个月进行复测。结果(1)再灌注治疗(溶栓及PCI)3个月时G1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S波波峰速度(Vs)、S波速度时间积分(VTIs)及S波加速度(ACCs)均优于G2组,表明梗死面积大则心功能受损明显,虽经再灌注治疗亦不能完全消除梗死面积带来的影响。(2)指标LVEF、Vs、VTIs、ACCs多在梗死3个月时方显现差异,表明心脏功能改善可能发生在梗死1个月以后。(3)在PCI治疗的G2组ΔLVEF、瓣环ΔVs、ΔVTIs均较G1组者改善更明显,而经溶栓治疗的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大面积梗死选择PCI治疗可能获益更大。结论(1)PW-DTI指标能准确反映心脏整体及局部功能的变化,Vs、ACCs可作为判定AMI后心脏功能的指标,ACCs能较Vs更好的表现收缩功能的变化。(2)较大面积的心肌梗死在再灌注治疗中获益更多,大面积心肌梗死选择PCI治疗可能更优于溶栓治疗。
- 沈晓棠周长钰蔡金荣郑成环叶岚王伟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超声心动图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
- 碎裂电位指导下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消融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 评价碎裂电位在指示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消融靶点方面的意义.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行流出道室性早搏消融的患者共24例,其中17例特发性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被纳入本研究,记录并分析标测和消融过程中心腔内电图.结果 全部17例患者标测过程中,均可在窦性心律下记录到尖锐、高频碎裂电位发生于局部心室电位之后或埋藏于局部心室电位之中,峰值振幅为(0.51±0.21)mV.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时,该碎裂电位与局部心室电位的顺序关系发生自发性反转.心内高密度接触标测显示,该碎裂电位对应低电压区域.在记录到碎裂电位的区域内,窦性心律下局部心室电位低于毗邻的无碎裂电位区域[单极电压:(6.1±1.8)mV比(8.3 ±2.3)mV,P<0.05;双极电压:(0.62 ±0.45) mV比(1.03±0.60) mV,P<0.05].成功消融后,该碎裂电位仍能在12例患者的靶点处记录到.7例对照患者未见碎裂电位及低电压区.结论 碎裂电位及相关低电压区在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很常见.碎裂电位指导的基质标测可作为供选择的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消融策略.
- 刘恩照张其同许纲刘彤叶岚赵艳淑李广平
- 关键词:室性早搏复合征导管消融术碎裂电位
- 1例左心室致密化不全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报告
- 2013年
- 通过对1例左心室致密化不全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治疗方案及预后效果进行报告,从形成机制、致病原因、临床症状及诊断方法等方面对左心室致密化不全的特点进行探讨,从而确定不同临床表现的治疗方法。
- 刘恩照李广平许纲富华颖叶岚
-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 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一类肌袖性心律失常
- 2013年
- 流出道(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VOT)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VA)是最常见的临床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这些部位的流出道VA共同靶点特征:靶点窦律下可记录到V波后高频低振幅电位(P2),室早或室速时P2成分电位翻转,明显提前体表QRS-30ms以上(P1),90%以上流出道VA可记录到此类特殊电位,预示消融成功;而非靶点部位无此特殊电位。解剖研究提示,心室流出道存在肌袖性优势传导束,部分向肺动脉/主动脉瓣上延伸,这种特殊性靶点电位被认为与流出道肌袖传导有关。临床标测流出道VA靶点结构包括心律失常起源起源点-肌袖性传导通路-心室突破口,肌袖传导长短不等,最长达3 cm。但是令人疑惑的是,尽管消融成功,42%消融后肌袖电位仍然存在。流出道VA与肌袖性传导密切相关,但其确切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 许纲李广平刘恩照刘彤叶岚
- 关键词: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电生理
- 心率变异性在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意义
- 2016年
- 目的观察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特征,分析HRV与左室舒张功能不全评估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另外选取32例非心脏病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中国美高仪12通道Holter分析系统记录所有患者的HRV时域。结果舒张性心力衰竭组HRV减低,且HRV随心功能下降而下降,女性HRV较男性更低,E/E'与PNN50,RMSSD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减退,HRV与心功能相关,可作为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评估指标。
- 杨世娟叶岚
- 关键词:舒张性心力衰竭射血分数心率变异性
- 低踝臂指数者1年内因缺血性事件再住院情况分析
- 目的:评价低踝臂指数(ABI<0.9)的临床特征,分析其一年内因缺血性事件再住院的情况.方法: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VP-2000)对1002例患者行ABI检查并随访1年,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再住院...
- 叶岚李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