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治

作品数:43 被引量:278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1篇手术
  • 11篇胃癌
  • 10篇肿瘤
  • 7篇肠道
  • 6篇术后
  • 6篇胃肿瘤
  • 5篇切除
  • 5篇外科
  • 5篇腹膜
  • 4篇脏器
  • 4篇外科手术
  • 4篇腹腔
  • 4篇肠道细菌
  • 3篇弹性环
  • 3篇多学科综合治...
  • 3篇血浆
  • 3篇预后
  • 3篇乳酸
  • 3篇水浸泡
  • 3篇气囊

机构

  • 41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解放军医学院
  • 3篇复旦大学附属...
  • 3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南开大学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辽宁省肿瘤医...
  • 1篇涿州市医院
  • 1篇宣汉县人民医...
  • 1篇北京大学国际...

作者

  • 43篇乔治
  • 17篇陈凛
  • 14篇郗洪庆
  • 11篇李荣
  • 9篇高云鹤
  • 8篇唐云
  • 8篇李佶阳
  • 5篇李基业
  • 5篇卫勃
  • 5篇姚咏明
  • 5篇梁文全
  • 4篇陆连荣
  • 4篇王大东
  • 4篇焦华波
  • 4篇黎沾良
  • 3篇陈志达
  • 3篇卢灿荣
  • 3篇徐迎新
  • 3篇杜俊东
  • 3篇国家喜

传媒

  • 6篇国际外科学杂...
  • 4篇解放军医学院...
  • 3篇军医进修学院...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2篇人民军医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武警医学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华保健医学...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半肝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下肝切除术后肠道细菌易位影响对比研究被引量:25
2008年
目的探讨半肝血流阻断与第一肝门阻断法(Pringle法)对肝叶切除术后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对2003-200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及第一附属医院55例肝叶切除术病人分别选用两种不同阻断血流方法,术前和术后2h、24h、48h采集外周血,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全血细菌DNA,同时行血D-乳酸、内毒素(LPS)浓度检测。结果术前PCR均为阴性,术后共有32例PCR阳性,两组PCR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肝阻断组外周血浆D-乳酸及LPS浓度较半肝阻断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肝叶切除术中采用半肝血流阻断较全入肝血流阻断肠黏膜屏障受损较轻,肠道细菌易位明显减少。
乔治李荣黎沾良姚咏明李基业陆连荣
关键词:半肝血流阻断肝叶切除术肠道细菌易位
83例胃癌卵巢转移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2019年
目的:探讨胃癌卵巢转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83例于解放军总医院诊治胃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行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结果:83例患者中卵巢转移的中位直径为7.1(1.0~24.0)cm,转移病灶位于单侧36例(43.4%),位于双侧47例(56.6%),同时伴有腹膜转移35例(42.2%).全组患者均行化疗,联合转移病灶切除57例(68.7%),腹腔热灌注化疗22例(26.5%).74例(89.1%)完成随访,中位生存期15(12.5~17.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1%、6.5%、0.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病灶淋巴结转移大于6个、转移病灶切除、同时性胃癌卵巢转移、合并腹膜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阳性、血清CEA及CA125升高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转移病灶切除、同时性胃癌卵巢转移、合并腹膜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阳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同时性胃癌卵巢转移、合并腹膜转移患者预后较差,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阳性患者预后好于阴性患者,转移病灶切除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李少卿郗洪庆李佶阳张珂诚乔治卫勃陈凛
关键词:胃肿瘤卵巢转移预后
胃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检测及初步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并对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四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术前胃癌患者(n=25)及正常健康者(n=25)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CD4^+CD25^+FOXP3^+Treg/PBL为(1.229±0.656)%,胃癌组CD4^+CD25^+FOXP3^+Treg/PBL为(1.993±0,830)%。胃癌患者外周血Treg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Treg水平升高,可因其免疫负调作用而导致免疫抑制。
乔治李荣陈凛彭正周国艮梁文涛徐飞钟苑徐迎新
关键词:胃癌调节性T细胞流式细胞术
海南百岁老人肠道菌群构成的性别差异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初步探讨海南省不同性别百岁老人肠道菌群构成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4~9月海南省无消化道疾病的16例百岁老人(男女各8例),采集粪便样本,提取标本中原核生物全基因组后,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菌群构成。结果百岁老人样本操作分类单元(OTU)均值低于普通健康人群OTU均值;各组Shannon指数比较,女性组较于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Lefse分析结果,女性组较于男性组厚壁菌门明显呈富集状态。结论百岁老人肠道菌群构成在整体上相对于普通健康人群简单,埃希氏菌属的相对丰度占绝对优势,百岁老人人群中女性较男性肠道菌群有着更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
宋阳李小波刘双刘林乔治丛琳孙佟肖征唐云
关键词:肠道菌群RDNA
低分子肝素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被引量:17
2004年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4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抗凝治疗组(17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24例)。抗凝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40 mg或低分子肝素钙0.01 ml/kg皮下注射,12 h 1次;其他治疗同常规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酶学及预后。结果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象及动脉血氧分压变化,缩短住院时间,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重症化率,减少其二次手术率,降低病死率。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并没有加重急性胰腺炎的出血倾向或出血并发症。结论 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急性胰腺炎是安全、有效的,能明显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预后。
焦华波乔治谭向龙杜俊东费阳王大东李基业姚咏明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
单方舒巴坦制剂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预防急腹症术后感染并发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评价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按一定比例联合应用于急腹症手术后患者预防感染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急腹症及腹部外伤患者,分单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组及联合应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组。观察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白细胞、体温及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联合应用舒巴坦较单独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能明显地减轻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症状,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单方舒巴坦制剂副作用小,安全有效,值得更进一步的临床推广应用。
焦华波杜俊东王大东姚胜乔治袁石初陆家齐姚咏明
关键词:Β-内酰胺酶抗生素舒巴坦急性腹膜炎
严重下肢缺血性坏疽伴感染导致肺水肿的临床研究
2008年
目的分析严重下肢末端缺血坏疽伴感染患者发生肺水肿的现象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典型下肢缺血坏疽伴感染患者,在截肢术前后全身炎症状态及肺水肿的现象及转归。结果上述患者在出现全身炎症反应时,体温高达38.5℃以上,肺部满布中细湿啰音甚至哮鸣音,呼吸困难明显,广谱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但在患肢高位截肢后,肺部症状体征在数小时内很快缓解,体温、血象及全身情况迅速好转。结论下肢末端缺血坏疽伴感染患者发生肺水肿的原因,主要是坏死及感染组织毒素吸收后,刺激引起全身炎症介质释放所致,也与肺部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此时,坚决果断的患肢高位截肢手术,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最重要措施之一。
焦华波姚咏明唐小斌陈忠王大东乔治杜俊东谭向龙
关键词: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肺水肿截肢术
骶尾部马蹄形切口切除骶前肿瘤30例诊治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骶前肿瘤是位于骶骨尾骨前侧方隐性肿瘤,因其位置较深,且周围解剖结构复杂,术中较易造成周围脏器、血管、神经损伤,且术后易发生各种并发症,给其诊断和治疗带来较大困难。近期,我们对我科2010年1月-2015年1月采用经骶尾部马蹄形切口切除骶前肿瘤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30例中,男7例,女23例;年龄1860岁,平均38.5岁。
曹李公凤霞郗洪庆乔治李玉坤陈凛
关键词:骶前肿瘤
暂时性腹腔关闭装置对小型猪腹部开放伤并腹内高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新型暂时性腹腔关闭装置对小型猪腹部开放伤并腹内高压模型病理生理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贵州小型香猪20只,随机分为常规手术关腹组(n=10)和新装置组(n=10)。制作腹部开放伤合并腹内高压动物模型,在不同时间点检测两组血流动力学、腹内压、腹腔灌注压及动脉血气等指标变化。结果常规关腹组(O组)伤后6 h心率即明显增快(P<0.01),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及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于伤后48 h开始明显下降(P<0.01);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随时间而持续升高,同时腹腔灌注压(abdominal perfusion pressure,APP)呈进行性下降。新装置组(N组)从伤后12 h始上述指标与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组关腹后随时间推移逐渐出现显著的CO2蓄积和严重的低氧血症;N组自24 h起PCO2、PO2、SO2与O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O组死亡率40%,N组在观测时间内没有动物死亡,且操作时间明显少于常规关腹组(P<0.01)。结论新型暂时性腹腔关闭装置操作便捷,便于急救状态下应用,在腹部开放伤并腹内高压动物模型中能有效预防腹内压升高,改善腹腔灌注压、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等指标,降低死亡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乔治李荣陈凛晏阳胡晓东杨兴东
关键词:腹部开放伤腹内高压病理生理学
一种暂时性腹腔关闭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暂时性腹腔关闭装置,该装置包括:弹性环(5),有张开和收缩两种状态;上气囊(4)、下气囊(6),充气后为环形气囊,分别叠放于弹性环(5)上、下表面且与其相连;透明囊(2),密封连接于弹性环(5)的内侧表...
乔治李荣国家喜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