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立君

作品数:12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粒细胞
  • 2篇血小板
  • 2篇亚低温
  • 2篇再灌注
  • 2篇早幼粒细胞
  • 2篇早幼粒细胞白...
  • 2篇体积
  • 2篇缺血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粒细胞白血病
  • 2篇淋巴
  • 2篇免疫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梗死体积
  • 2篇脑缺血
  • 2篇脑缺血再灌注

机构

  • 12篇哈尔滨市第一...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武警黑龙江总...

作者

  • 12篇陈立君
  • 6篇马军
  • 4篇孙明艳
  • 4篇李宗敏
  • 3篇程梅
  • 3篇王洪岩
  • 2篇姜中影
  • 2篇姜晓萍
  • 2篇边虹
  • 2篇李莉
  • 2篇李家增
  • 2篇赵瑞波
  • 1篇杨秀丽
  • 1篇卢润章
  • 1篇孙凤
  • 1篇赵经慧
  • 1篇孙伟正
  • 1篇李淑珍
  • 1篇张彦军
  • 1篇李艳丽

传媒

  • 2篇黑龙江医学
  • 2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武警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国际病理科学...
  • 1篇国际内科学杂...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1996
  • 1篇199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建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体外培养的方法,探讨该方法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特性及分化潜能。方法用新取的脐带制成细胞悬液,放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混合培养基培养,动态观察原代培养细胞的生长过程。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三代细胞(P3),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志物CD29、CD44、CD31、CD45、CD34,鉴定hUC-MSCs;诱导hUC-MSCs分化成为脂肪细胞,鉴定所分离的hUC-MSCs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结果来源于人脐带培养的MSCs呈现梭形生长,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示CD29(98.3%)、CD44(99.2%)阳性,CD34(0.3%)、CD31(0.8%)、CD45(0.4%)阴性,经过诱导分化,证实hUC-MSCs有成脂分化潜能。结论采自脐带标本分离培养可获得稳定、均质性良好的hMSCs,并具有多向分化能力。
卢润章赵经慧程梅王志国王洪岩陈立君马军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血浆GMP-140与vWF的表达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了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血浆中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变化规律,以期为临床诊治APL合并的凝血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APL患者初诊、治疗中(第14天左右)、缓解时及正常人的血浆GMP-140水平,并计算GMP-140(ng)/107血小板数;(2)应用增强免疫胶乳法测定上述各期患者的血浆vWF:Ag水平。结果(1)APL患者在初诊与治疗中GMP-140(ng)/107血小板数(4.55±3.10,4.73±2.7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0.94±0.67)(P<0.01),缓解期(1.08±0.65)则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2)APL患者各病期vWF水平(%)(初诊时245.00±82.83,治疗中257.22±104.18,缓解期193.62±61.15)均较正常对照组(129.34±34.57)升高(初诊和治疗中P<0.01,缓解期P<0.05);缓解时的vWF水平较初诊时、治疗中明显下降(P<0.05)。结论APL患者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着血小板活化及内皮损伤,随着化疗的进行,骨髓造血逐渐改善,血小板的功能趋于正常;而内皮损伤恢复更慢,因而化疗中及化疗后期也应注意血栓的形成。
孙明艳谢晶陈立君李家增马军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GMP-140VWF
局部亚低温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β淀粉样蛋白表达及梗死体积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病变侧缺血至再灌注期亚低温(32~33℃)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和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两个缺血组各分为5个亚组:分别于缺血后2、3、6、8、12h进行再灌注4h后处死,其中亚低温组于缺血后30min实施病灶侧脑部亚低温并持续至再灌注期。处死大鼠前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TTC染色及运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β表达,末端脱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常温缺血组比较,亚低温缺血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Aβ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凋亡的神经细胞明显减少(P〈0.05)。神经功能缺陷评分亚低温缺血组明显低于相应时间点常温缺血组(P〈0.05或P〈0.01)。结论病变侧亚低温对脑缺血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亚低温抑制Aβ表达,进而抑制神经元凋亡,减少脑梗死体积,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
李宗敏张婉婧边虹李艳丽陈立君赵瑞波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亚低温Β淀粉样蛋白脑梗死体积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1例
2008年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L)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瘤.仅占非霍奇金淋巴瘤1%~2%.1974年由Frizzera等首先报道,命名为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伴异常蛋白血症(angioimmunoblastic lympgadenopathy with dysproteinemia,LD)。以后还有不同的命名: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淋巴肉芽肿病X。
李宗敏姜晓萍陈立君
关键词: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瘤
粒细胞肉瘤3例并文献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粒细胞肉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报告3例近期我院收治的粒细胞肉瘤,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均以局部孤立性肿物为首发症状,病理标本的免疫组化M PO、CD34、CD15均阳性。结论粒细胞肉瘤易误诊为淋巴瘤,诊断主要依靠免疫组化,M PO、CD34、CD15对诊断粒细胞肉瘤最有意义。治疗方法有局部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和干细胞移植。
李宗敏李莉陈立君
关键词:粒细胞肉瘤
CD_(34)抗体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巨核系祖细胞作用的观察
1993年
应用CD_(34)抗体结合骨髓巨核系祖细胞(CFU—Meg)培养法观察了2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CFU—Meg的产率及CD_(34)抗原的表达。结果表明:ITP患者的巨核细胞产率与10例正常对照者差异不显著(P>0.05);CD_(34)抗体在体外对ITP及正常人CFU—Meg均有识别抑制作用,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从而推测ITP的发病机理不在干细胞及祖细胞水平。
张彦军孙凤陈立君马军孙伟正
关键词:紫癜抗体
流式细胞技术与传统试验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诊断中的联合应用
2007年
目的分析应用流式细胞技术与传统试验相结合来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PNH)价值。方法用流式细胞分析术对PNH患者的红细胞(RBC)及白细胞(WBC)进行膜糖蛋白CD55、CD59表达情况的检测,同时进行蔗糖溶血、酸化溶血(Ham)实验及尿含铁血黄素(Rous)实验。结果所有PNH患者CD55+、CD59+红细胞及白细胞所占比率均显著降低,庶糖溶血试验阳性者占100%、Ham实验阳性者占96%、Rous实验阳性者占91%,且患者溶血的程度与CD55+、CD59+细胞比率成反比。结论流式细胞技术结合传统试验相互补充、印证,可提高PNH的确诊率。
孙明艳姜中影边虹陈立君
关键词: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流式细胞技术
哈尔滨地区白血病患者的年龄性别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通过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各类型初诊白血病患者的年龄和性别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该地区白血病的流行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各医院收治的1427例各类型白血病初诊患者的骨髓穿刺结果,结合流式细胞术、骨髓活检、分子生物学检测和染色体分析对患者进行白血病确诊并分型。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1059例,占74.2%,平均发病年龄(33±19.8)岁。其中髓系白血病(AML)患者742例,占70.1%,平均发病年龄(38±18.0)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317例,占29.9%,平均发病年龄(21±18.7)岁。慢性白血病患者368例,占25.8%,平均发病年龄(47±16.8)岁。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和21~40岁年龄组中,急性白血病女性患者居多,而其他各组男性白血病患者居多。所有白血病患者中,41~60岁年龄组分布最高。急性白血病患者主要分布于0~20岁年龄组,且随着年龄增长,分布比例逐渐减低。而慢性白血病主要分布于41~60岁年龄组,且在0~60岁范围内,慢性白血病的分布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结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地区白血病患者以中老年(41—60岁)男性居多,急性白血病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慢性白血病且多分布于青少年,白血病各亚型的分布与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
王洪岩程梅刘宇陈立君马军
关键词:白血病年龄性别
局部亚低温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营养因子-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病变侧缺血至再灌期亚低温(32—33℃)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和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缺血30min后应用负反馈控温半导体制冷块对大鼠病变侧给予亚低温治疗并持续至再灌期。处死大鼠前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脑梗死体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T-3表达,末端脱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标记技术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同常温缺血组相比,亚低温缺血组梗死体积明显减少,NT-3阳性细胞数量增加,凋亡的神经细胞明显减少(均P〈0.05)。神经功能缺陷评分亚低温缺血组明显低于相应时间点常温缺血组(P〈0.05或P〈0.01)。结论:病变侧亚低温可通过增加脑缺血后NT-3的表达水平.抑制细胞凋亡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李宗敏李莉陈立君赵瑞波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亚低温神经营养因子-3脑梗死体积
应用流式细胞术评分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评分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非MDS(主要为非克隆性血细胞减少患者)患者进行鉴别.方法 应用FCM四参数(CD34+髓系原始细胞占所有有核细胞百分比、B系祖细胞占CD34+细胞百分比、髓系原始细胞CD45表达水平、成熟粒细胞SSC峰通道值)对50例MDS患者和20例非MDS患者进行评分,每个参数异常时计1分,评分≥2分时诊断为MDS.结果与非MDS对照组比较,MDS患者CD34+髓系原始细胞比例增高,B系祖细胞比例降低,成熟粒细胞SSC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34+髓系原始细胞CD45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MDS组FCM评分高于非M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45例患者用此方法正确诊断为MDS,敏感度为90%;1例患者为假阳性,特异度为95%.结论 采用FCM四参数评分可帮助诊断MDS,可行性好,简单方便.
王洪岩程梅杨秀丽陈立君马军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流式细胞术敏感性特异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