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蓉
- 作品数:57 被引量:138H指数:6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早期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 目的基于最新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技术,检测早期帕金森病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Parkinson's Disease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PD-MCI)患者大脑白质微结构的改变...
- 程兰李楠楠余文娟王玲孙潇逸彭蓉
- 关键词:早期帕金森病弥散张量成像
- 帕金森病病人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病人焦虑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197例PD病人,收集情绪资料、一般资料及疾病特征资料。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PD病人焦虑的因素。结果43例(21.8%)PD病人发生焦虑。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OR=29.923,95%CI(6.709,133.462),P<0.001];患病前规律体育锻炼[OR=4.785,95%CI(1.624,14.100),P=0.005]、运动波动[OR=3.685,95%CI(1.206,11.263),P=0.022]、PD综合评定量表(UPDRS)Ⅲ评分[OR=0.953,95%CI(0.910,0.998),P=0.041]、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OR=0.955,95%CI(0.922,0.989),P=0.010]、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OR=0.839,95%CI(0.736,0.957),P=0.009]为PD病人焦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焦虑在PD病人中较常见,若伴发抑郁、运动波动、在患病前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认知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及病情严重均会增加焦虑的风险。
- 黄姝绮涂双燕孙潇逸彭蓉彭蓉杨蓉
- 关键词:帕金森病焦虑非运动症状影响因素
- 帕金森病与LRRK2基因多态性位点S1647T、R1398H的相关性分析
- 目的了解LRRK2基因多态性位点S1647T、R1398H与我国帕金森病的相关性,并结合临床症状,分析、探讨其对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同时,我们还进行了亚型分析,即通过基因学研究来探讨这两个多态性位点与早发型PD(...
- 畅雪丽毛雪晔张紫娟李楠楠彭蓉
- 关键词:多态性位点帕金森病
- 脑深部电刺激对帕金森病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stimulation,DBS)可以改善中晚期或药物难治性PD患者的运动症状、生活质量,并且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ubthalamic nucleus deep brain stimulation,STN DBS)还可减少术后多巴胺能药物的治疗剂量,但DBS术后同时可出现认知功能、行为、情绪和精神等方面的变化。目前DBS对认知功能如语言功能、执行功能、记忆力、注意力、视功能和精神运动速度等方面的影响尚无一致的结论,现就DBS对认知功能各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
- 李楠楠袁强彭蓉
- 关键词: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
- 多巴胺D_2受体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关联研究
- 2002年
-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多巴胺 D2 受体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在帕金森病 (Parkinson'sdisease,PD)遗传易感性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 -对照关联分析、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了 12 3例 PD患者 (PD组 )与 12 4名健康成人 (对照组 )多巴胺 D2 受体基因启动子多态性。结果 PD组 - 141△ C等位基因频率为 8.5 % ,对照组为 11.7%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中国汉族人PD组和对照组 - 141△ 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意大利南部人群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多巴胺 D2 受体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 PD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该多态性有明显的种族差异。
- 彭蓉苟婴如袁强李涛袁光固罗德儒刘协和David A.Collier
- 关键词:帕金森病多巴胺D2受体基因多态性
- parkin基因多态性与四川地区散发性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 了解四川地区散发性帕金森病parkin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及DNA测序等技术,对四川地区汉族人群198例帕金森病患者和187名正常对照parkin基因-258T/G及IVS3—20T/c多态性位点进行研究,并通过比较各多态性在PD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中的频率分布,探讨基因多态性与PD的可能关系。结果 parkin基因-258T/G多态性PD组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2.5%vs4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P〈0.025,OR=1.45,95%CI:1.04~1.86);进一步将PD组按发病年龄分层发现,只有50岁以上发病患者与对照组相比G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48,P〈0.01,OR=1.57,95%CI:1.08~2.06);同样,与对照组(69.51%)相比,PD组TG+GG基因型频率(78.79%)亦增加,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54,P〈0.05,OR=1.63,95%CI0.88~2.38);PD组不同基因型组间发病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G基因型组的平均发病年龄比TT或TG基因型的发病晚近5年左右。parkin基因IVS3—20T/C多态性以CC基因型多见,TC型杂合子的频率较低,该实验未发现TT基因型。结论 核心启动子区-258T/G多态G等位基因可能增加了四川地区汉族人群散发性PD发生的风险,尤其是50岁以后的发病风险;四川地区汉族人群IVS3—20T/C位点,以CC基因型多见,TC型杂合子的频率较低,无TT基因型。
- 彭蓉陈文军吴妍刘鸣赖晓辉张锦红袁光固苟婴茹李涛王英成
- 关键词:帕金森病PARKIN基因多态性
- LRRK2 R1628P多态性是中国汉族人群帕金森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 目的了解LRRK2 R1628P多态性与我国汉族人群帕金森病(PD)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E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对四川地区汉族人群LRRK2基因R1628P多态性位点进行...
- 张紫娟彭蓉安星凯毛雪晔
- 关键词:帕金森病中国汉族人群多态性
- NURR1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关联研究
- 2008年
- 目的了解NURR1基因多态性与四川地区散发性帕金森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等位基因特异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对四川地区汉族人群241例帕金森病患者和236名正常对照NURR1基因启动子区的c.-2922(c)2-3及第6内含子的IVS6+18insG多态位点进行关联分析。结果Ⅳs6+18insG位点帕金森病组3G/3G,3G/2G,2G/2G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733,P=0.155)。进一步按发病年龄分层后发现,50岁以前发病的帕金森病患者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45,P=0.038)。发病年龄〈50岁的帕金森病组患者3G/2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4.12%VS38.14%),并且与其他两组基因型合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Y2=6.537,P=0.011;OR:1.913,95%CI:1.159~3.158)。c.-2922(C)2—3位点帕金森病组与对照组相比3C/3C,3C/2C及2C/2C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6)。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NURR1基因Ⅳs6+18insG多态可能与本组人群早发性帕金森病的遗传易感性相关;未发现c.-2922(C)2-3位点多态性与本组人群帕金森病的遗传易感性相关。
- 吴妍彭蓉陈文军张锦红李涛王英成苟婴茹袁光固
- 关键词:帕金森病遗传多态性
- 远端型脊肌萎缩症一家系被引量:2
- 2006年
- 彭蓉陈文军徐严明曾艳袁光固
- 关键词:脊肌萎缩症远端型家系双下肢无力神经检查肌肉压痛
- 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研究现状被引量:2
- 2007年
- 张锦红彭蓉袁光固
- 关键词:患者生活质量帕金森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疾病负担进行性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