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幸来
- 作品数:30 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小麦F_1籽粒及植株中的遗传畸变被引量:2
- 2002年
- 经4年2周期重复配组、多粒次的10%十二烷基磺酸钠凝胶电泳(SDS-PAGE)测定,证实了Pan555/郑891的杂种F1籽粒中10号(或)及9号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发生了畸变,且其F1植株亦都重现杂种坏死现象。测交表明Pan555带有杂种坏死基因Ne2,郑891带有杂种坏死基因Ne1,由郑891衍生的晋麦61号不带N61。
- 潘幸来潘登魁潘前颖王永杰史引红张贵云
- 关键词:小麦HMW-GS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 ‘舜麦1718’和‘中麦175’在晋中晚熟冬麦区的生育表现被引量:2
- 2014年
- 为了研究黄淮冬麦区育成品种‘舜麦1718’和北方冬麦区育成品种‘中麦175’在晋中晚熟冬麦区的生育表现,采用田间试验,采取不同生育时期采样调查的方法,结合当地气候条件,研究2个品种在返青、起身、拔节、孕穗、抽穗等5个生育时期的农艺性状,以及收获后的产量性状及籽粒品质性状。研究结果表明,‘中麦175’和‘舜麦1718’都有在晋中晚熟冬麦区推广应用的潜力。具体来讲,‘中麦175’产量水平较高,‘舜麦1718’产量水平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舜麦1718’的抗晚霜冻害能力较强,籽粒品质更好,具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但株型矮小,在生产上应注意重施拔节水肥以促进茎节伸长生长,提高茎蘖成穗率,提高后期籽粒充实度。研究为充分挖掘山西小麦优良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 刘婷婷赵颖红杨珍平高志强杨武德王瑞云潘幸来
- 关键词:生育表现
- 黄淮地区小麦旗叶主要光合色素含量及光谱吸收被引量:7
- 2000年
- 用丙酮提取后,用日产岛津UV-160 分光光度计在4 年间测定了黄淮区85 个普通小麦品种(系)旗叶中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 含量为2.444~2.871 m g/g 鲜叶,均约2.753 m g/g 鲜叶(σ= 0.093,n= 163,下同);叶绿素b 含量为0.875~1.688 m g/g 鲜叶,均约1.253 m g/g 鲜叶(σ= 0.149);叶绿素a+ b 为3.340~4.516 m g/g 鲜叶,均约4.028 m g/g 鲜叶(σ= 0.231);b/a 为0.355~0.588,均约0.453(σ= 0.0795)。小麦旗叶离体叶绿素均在662~663 nm 、431~455 nm 及327~378 nm 处出现吸收高峰。豫麦13 的a+ b 含量最高,且其光吸收峰谱表现明显的倾母遗传趋势。
- 潘幸来高两省潘前颖张冬梅史引红
- 关键词:生物产量小麦旗叶光谱吸收
- 晋麦61号中水小麦新品种简介
- 2002年
- 小麦新品种晋麦61是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粮作室用郑891/烟1604杂交选育而来,系谱号为9015130-12-(4520)-运丰早21号。晋麦61号1999年通过山西省审定,为近年来山西省唯一提前审定的中水小麦新品种,审定后即作为山西省中水肥组区试对照品种。2001年晋麦61号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 特征特性 晋麦61号冬性~半冬性,幼苗匍匐,分蘖力强,分蘖较整齐,越冬性好。中期稳健,成穗率高,穗层较厚,灌浆特性好。中秆,株高90cm左右,茎秆弹性好,叶小不郁闭。比晋麦31号早熟2~3d晋麦61号穗纺锤型,白颖短嘴,白芒,籽粒呈半透明状,有光泽,粒型长,冠毛短,背脊弓隆,腹沟浅有时有横折。千粒重50g左右,蛋白质含量14%左右,湿面筋含量32%左右。有Glu-Ala,Glu-Blb,Glu-D1d和 Gli-B3l等强弹高粘基因。晋麦61号高抗条锈、白粉,耐全蚀、根腐病。抗冻性及苗期抗旱性和成株期耐旱性均较好。后期耐高温、抗干热风。
- 潘幸来谢三刚
- 关键词:栽培要点
- 黄土高原冬小麦及苜蓿的根系构形特征被引量:10
- 1997年
- 图1和图2概括了黄土高原冬小麦、苜蓿的根系构形特征.小麦次生根有3个分生高峰期,深层根有2个生长高峰期.耕层根量占总根量的70%左右.种子根、次生根及50cm以下的深层根对产量的贡献均在40%左右.越冬光合产物多积存于分蘖节处,亦运至深层根中,且在春生叶、茎、穗中均有痕量分布;苜蓿主根可钻开314~942cm^3的根柱.每公顷4~5年生苜蓿地有42~109万个径粗0.2~2.2cm、深3~4m的根柱及近20t干物质充注其中.归纳出了“地利场界定根构形,制约植株产量”的根土结构定则及其表述模型,并提出了钻犁营养柱耕作法的设想.
- 潘幸来孙来虎王永杰张贵云姚麦萍
- 关键词:黄土高原冬小麦苜蓿
-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近等基因系的研究被引量:4
- 2003年
- 以安农8455为母本,Pan555为父本组合杂交,并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 PAGE)对安农8455/Pan555的620粒F2籽粒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 GS)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F2籽粒中共出现了15种带型组合,可稳定出多对近等基因系;Glu A1a与Glu A1c分离比为1∶1;Glu B1b与Glu B1c分离比为9∶7;Glu D1d与Glu D1i分离比为1∶1;Glu B1b与或Glu B1c的不完全表达率为4 0%。
- 贾俊仙潘登魁潘幸来
- 关键词: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近等基因系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
-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遗传及其与品质关系的研究被引量:7
- 2006年
- 以晋麦50为母本,Gabo为父本组合杂交,研究了其F2子粒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的遗传规律,亚基和亚基组合与蛋白质含量及Zeleny沉降值的关系。结果表明:Glu-B1b与Glu-Bli、Glu-D1d与Glu-D1c的遗传符合一对相对基因的分离规律;蛋白质含量与亚基组合相关不显著;所研究的亚基中5+10亚基对沉降值的贡献大于4+12亚基,7+8亚基对沉降值的贡献大于17+18亚基,5+10亚基对沉降值的贡献最大。
- 贾俊仙潘登魁潘幸来
- 关键词: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品质性状
- 运丰早号小麦新品种的选育与育种体会
- 2002年
- 详细介绍了运丰早号小麦的选育经过、品种特性及育种体会。运丰早 1 0号、运丰早 1 8号(晋麦 56号 )、运丰早 2 1号 (晋麦 6 1号 )小麦新品种 (系 )是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用郑 891和烟1 6 0 4杂交 ,经连年分离选择及生理生化选择 ,选育而成的高、中水肥地小麦新品种。运丰早号小麦新品种具有高产、早熟、节水、抗病、广适。
- 谢三刚韩满仓潘幸来宋昱
-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选育育种
- 黄土高原的一个VA菌根真菌新种:三红盾巨孢囊霉被引量:6
- 1997年
- 在黄土高原中条山区发现一个盾巨孢囊霉属新种,其孢子无色透明,但球茎状连孢菌丝、芽盾及发芽菌丝均呈明显的红棕色,故命名为三红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trirubiginopaX.L.Pan&GYZhang近似种S.gilmoreiWalker&Sanders(1986)和S.scutataWalker&Diederichs(1989),在许多方面均不同于此新种。标本藏于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
- 潘幸来张贵云王永杰吴慎杰
- 关键词:黄土高原真菌VA菌根真菌
- 国审强筋节本高效小麦新品种舜麦1718的选育被引量:1
- 2012年
- 舜麦1718的4个证书编号为:国审麦2011009,豫引麦2011002,晋审麦2009013,晋审麦2007003。舜麦1718发育前慢、中稳、后快,跨两大麦区;强筋、节本、高效,势能稳定。越冬安全,成穗率高,穗粒数较多,千粒重40±8 g,抗避春霜冻,较耐干热风。HMW-GS组型为(1,17+18,5+10)。有1B1R易位抗/慢叶病性较好。
- 潘幸来史引红王永杰潘田雨张贵云裴继禹姚麦萍潘登魁
- 关键词:发育模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高分子量麦谷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