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珺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症状
  • 2篇阿立哌唑
  • 1篇多动障碍
  • 1篇行为症状
  • 1篇依赖者
  • 1篇治疗儿童
  • 1篇少年
  • 1篇神经兴奋
  • 1篇事件相关电位
  • 1篇事件相关电位...
  • 1篇首发
  • 1篇首发精神分裂...
  • 1篇欺凌
  • 1篇欺凌行为
  • 1篇青少年
  • 1篇中枢神经
  • 1篇中枢神经兴奋
  • 1篇中枢神经兴奋...
  • 1篇注意力缺陷
  • 1篇注意力缺陷障...

机构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市精神卫...

作者

  • 5篇汤珺
  • 2篇曾红玲
  • 2篇张昌勇
  • 2篇田艳
  • 2篇谢琴
  • 2篇张尧
  • 2篇徐再锋
  • 1篇徐杨
  • 1篇张焱
  • 1篇宋然然
  • 1篇张莉
  • 1篇周蕾

传媒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中国药物依赖...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3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苯丙胺类中枢神经兴奋剂依赖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特征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苯丙胺类兴奋剂(ATS)是目前滥用最为广泛的毒品之一,我们对ATS依赖者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并分析如下。 对象为我院2007年2-11月的40例患者(患者组)。入组标准:依据主诉和尿液检测有确切的苯丙胺类兴奋剂使用史,使用物质为冰毒和(或)麻果,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中苯丙胺类兴奋剂依赖的诊断标准。排除有其他非法毒品(如海洛因、氯胺酮等)使用史者;近期使用精神活性药物(如酒精、安定类药物等);有其他精神疾病者;头部外伤或有严重躯体疾病史者。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将患者分为2组,即A组:伴有精神病性症状(SCL-90精神病性因子评分〉70分);
张尧徐再锋张昌勇田艳汤珺
关键词:苯丙胺类兴奋剂中枢神经兴奋剂依赖者临床症状P300检测
阿立哌唑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研究阿立哌唑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阿立哌唑对35例4~16岁合并有行为问题的孤独症儿童进行治疗,疗程8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8周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和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2周末CGI中的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开始下降(P<0.05),治疗第8周末下降更加显著(P<0.01),疗效评分则于第8周末有显著性提高(P<0.05)。ATEC总分于治疗第8周末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各项目分中,语言、感知、行为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社交评分于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对自伤自残行为、睡眠障碍、精神病性症状显著改善,对注意缺陷及多动、冲动攻击行为、刻板行为、易激惹也有一定效果。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立哌唑治疗儿童孤独症有效安全。
谢琴汤珺徐杨曾红玲
关键词:阿立哌唑孤独症疗效安全性儿童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与小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关联
2024年
目的探究小学生校园欺凌行为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症状间的关联以及性别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为校园欺凌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3年3月通过方便抽样的方式选取武汉市2所小学共4764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Olweus儿童欺负问卷(OBVQ)、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开展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χ^(2)检验比较校园欺凌报告率在有无ADHD症状小学生中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Process 3.3程序分析ADHD症状和校园欺凌行为的关联及性别的调节作用。结果小学生受欺凌行为报告率为24.2%,欺凌行为报告率为3.8%,ADHD症状检出率为5.9%。ADHD症状与小学生的欺凌、受欺凌行为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6,0.27,P值均<0.01)。随着ADHD症状的提升,男生的校园欺凌行为较女生呈上升趋势(β男=0.17,t=11.13;β女=0.07,t=4.11,P值均<0.01)。结论ADHD症状是小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重要相关因素,性别可以调节两者的关联。在防控校园欺凌时,应关注到小学生的ADHD症状和性别差异,实施综合干预措施。
汤珺汤珺周洋杨蔚蔚张焱张焱吕娜张莉
关键词: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暴力精神卫生
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依赖者事件相关电位P_(300)波形特点及其分析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ATS)依赖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主要指标的变化特点及其与临床精神症状的相互关系。方法:对40例ATS依赖病例(研究组)和30例本院职工或家属(对照组)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检测,并使用症状自评量表对研究组进行评定。结果:ATS依赖者靶刺激N2潜伏期(245.74ms±s12.60ms)、P3潜伏期(318.46ms±s18.77ms)、P2-N2峰间潜伏期(69.13ms±s10.76ms)较正常对照组(238.81ms±s13.70ms,310.27ms±s11.41ms,65.23ms±s11.58ms)延长,均P<0.05,P3波幅(5.31ms±s2.39ms)低于正常对照组(9.50ms±s1.58ms),P<0.01;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ATS依赖者P3波幅(4.64uv±s2.96uv)低于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依赖者波幅(5.73uv±s3.66uv),P3潜伏期(320.36ms±s19.23ms)较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依赖者(312.73ms±s18.19ms)延长,P<0.05;N2潜伏期与焦虑分(r=-0.366)、偏执分呈负相关(r=-0.386);P3潜伏期与精神病性症状分(r=-0.430)、躯体化分呈负相关(r=-0.397);P3波幅与精神病性症状分呈负相关(r=-0.486)。结论:ATS依赖者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其中N2潜伏期、P3潜伏期及P3波幅与ATS依赖者的多种临床症状呈相关性。
张尧徐再锋张昌勇田艳汤珺
关键词:事件相关电位P300行为症状精神病性症状
帕利哌酮与阿立哌唑治疗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与阿立哌唑治疗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8例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组和阿立哌唑组,每组34例。帕利哌酮组起始剂量3 mg·d^(-1),剂量范围3~12 mg·d^(-1);阿立哌唑组起始剂量2.5 mg·d^(-1),剂量范围2.5~20 mg·d^(-1),治疗12周。于基线及2、4、8、12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最终有63例纳入分析,其中帕利哌酮组32例,阿立哌唑组31例。帕利哌酮组治疗总显效率为72%,阿立哌唑组为68%,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2周末时两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PANSS减分在治疗2周末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其余时间点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PSP值均比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帕利哌酮组增高更明显,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72%vs.70%,P>0.05)。结论帕利哌酮治疗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与阿立哌唑相当,且起效快,安全性高。
谢琴汤珺周蕾曾红玲
关键词:阿立哌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临床对照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