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精神分裂症
  • 5篇分裂症
  • 4篇儿童
  • 3篇少年
  • 3篇社会功能
  • 3篇青少年
  • 3篇疗效
  • 2篇治疗儿童
  • 2篇首发
  • 2篇首发精神分裂...
  • 2篇利培酮
  • 2篇儿童青少年
  • 2篇阿立哌唑
  • 1篇学龄
  • 1篇学龄前
  • 1篇学龄前儿童
  • 1篇抑郁
  • 1篇抑郁症
  • 1篇躁狂
  • 1篇躁狂发作

机构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武汉市精神卫...

作者

  • 9篇曾红玲
  • 5篇谢俊
  • 4篇孙科
  • 4篇谢琴
  • 2篇徐汉明
  • 2篇马筠
  • 2篇李轶琛
  • 2篇汤珺
  • 1篇王文胜
  • 1篇龚传鹏
  • 1篇王继中
  • 1篇徐杨
  • 1篇刘连忠
  • 1篇宋佳
  • 1篇冯少慧
  • 1篇范芳
  • 1篇雷雨
  • 1篇杨光远
  • 1篇周蕾
  • 1篇杨光远

传媒

  • 2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认知行为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病耻感的研究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DSM-Ⅳ中抑郁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共66例,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2),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观察组使用药物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分别于0、8周末采用Link病耻感系列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在羞耻维度上,多次住院患者与首次住院患者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生与初中生患者的保密和分离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除保密维度外,其余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可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
孙科杨光远谢俊曾红玲李轶琛
关键词:病耻感认知行为治疗抑郁症
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奥氮平治疗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奥氮平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社会功能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组和奥氮平组,每组40例,进行为期12周的开放性、对照研究。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以及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价临床疗效和社会功能,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同时进行实验室监测。结果:最终有67例患者纳入分析,帕利哌酮组35例,奥氮平组32例。治疗12周末时,两组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帕利哌酮组和奥氮平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7%和87.5%,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治疗2周末,帕利哌酮组PANSS各项减分率下降更明显,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周末,两组PSP值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1),帕利哌酮组提高更明显,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帕利哌酮组体质量的增加较奥氮平组少(P<0.05)。结论:帕利哌酮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奥氮平相当,且起效快、安全性高,能有效改善社会功能。
谢琴冯少慧曾红玲徐阳王继中
关键词:帕利哌酮缓释片奥氮平精神分裂症儿童青少年社会功能
基于结构化教学法的小组训练对学龄前孤独谱系障碍儿童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基于结构化教学法(TEACCH)的小组训练对学龄前孤独谱系障碍(ASD)儿童的训练效果,为TEACCH本土化训练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将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2018年1月—2021年10月的60例ASD儿童进行康复训练,随机分为TEACCH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比较两组在训练前、训练后、训练后6个月随访和1年随访时评估康复效果各项得分的变化,采用PEP-3进行康复效果的评估。结果TEACCH组和对照组在训练前基线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评估项目中时间主效应均显著(P<0.001),TEACCH组在语言表达、语言理解、小肌肉、社交互动、问题行为、个人自理和适应行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159、10.447、4.556、4.666、12.922、4.199、8.484,P<0.05),组间和时间交互效应在情感表达、问题行为、个人自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919、5.071、9.689,P<0.05)。TEACCH组的语言表达、问题行为、个人自理在训练后、6个月随访和1年随访前后测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感表达、社交互动仅在训练后和6个月随访时前后测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语言理解、小肌肉、适应行为仅在训练后和1年随访时前后测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TEACCH的小组训练,对于学龄前ASD儿童语言、小肌肉、情感、社交、行为方面均有促进作用。
曾红玲周怡谢俊戴利莎汤珺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治疗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及社会功能的恢复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研究棕榈酸帕利哌酮对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耐受性、安全性及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入组147例患者,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且年龄为16~18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棕榈酸帕利哌酮组67例和利培酮组80例。棕榈酸帕利哌酮组治疗剂量100~150mg·mL^-1,利培酮组治疗剂量4~6mg·d^-1,观察期为12周。于基线、治疗2,4,8,12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分别评价有效性和社会功能,并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改善项目(CGI-I)评价其疗效,比较治疗后与基线的差异,包括每组前后和组间差异。记录相关不良反应,对147例患者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共有102例患者完成研究,棕榈酸帕利哌酮组47例,利培酮组55例。两组在治疗第12周末的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分及总分较基线有显著降低,CGI-I评分较基线有明显改善,但两组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PSP总分改善随时间变化较基线有改善,棕榈酸帕利哌酮组在第2周[(40.68±5.58)vs(32.38±9.24),P〈0.01],第4周[(45.14±5.14)vs(40.24±9.37),P〈0.05],第12周[(66.73±10.38)vs(55.48±9.86),P〈0.01)]较利培酮组改善更为明显。棕榈酸帕利哌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利培酮组(17.3%vs42%,P=0.001)。结论:棕榈酸帕利哌酮能有效改善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耐受性好。
马筠李轶琛徐汉明曾红玲谢俊雷雨孙科宋佳李锦光
关键词:利培酮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
阿立哌唑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研究阿立哌唑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阿立哌唑对35例4~16岁合并有行为问题的孤独症儿童进行治疗,疗程8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8周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和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2周末CGI中的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开始下降(P<0.05),治疗第8周末下降更加显著(P<0.01),疗效评分则于第8周末有显著性提高(P<0.05)。ATEC总分于治疗第8周末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各项目分中,语言、感知、行为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社交评分于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对自伤自残行为、睡眠障碍、精神病性症状显著改善,对注意缺陷及多动、冲动攻击行为、刻板行为、易激惹也有一定效果。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立哌唑治疗儿童孤独症有效安全。
谢琴汤珺徐杨曾红玲
关键词:阿立哌唑孤独症疗效安全性儿童
帕利哌酮与阿立哌唑治疗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与阿立哌唑治疗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8例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组和阿立哌唑组,每组34例。帕利哌酮组起始剂量3 mg·d^(-1),剂量范围3~12 mg·d^(-1);阿立哌唑组起始剂量2.5 mg·d^(-1),剂量范围2.5~20 mg·d^(-1),治疗12周。于基线及2、4、8、12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最终有63例纳入分析,其中帕利哌酮组32例,阿立哌唑组31例。帕利哌酮组治疗总显效率为72%,阿立哌唑组为68%,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2周末时两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PANSS减分在治疗2周末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其余时间点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PSP值均比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帕利哌酮组增高更明显,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72%vs.70%,P>0.05)。结论帕利哌酮治疗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与阿立哌唑相当,且起效快,安全性高。
谢琴汤珺周蕾曾红玲
关键词:阿立哌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临床对照试验
齐拉西酮联合碳酸锂治疗青少年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联合锂盐治疗青少年首发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6例首发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齐拉西酮联合碳酸锂(研究组)和单用碳酸锂(对照组)治疗8周。采用Young躁狂量表(Young mania rating scale,YMRS)、临床总体印象疾病严重度量表——双相障碍版(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Bp,CGI-s-BP)、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于治疗前、治疗第2周、第4周、第8周末对2组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YMRS和CGI-s-BP评分的时间和组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28)vs(.23/26);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8)vs(.7/26);P>0.05]。结论齐拉西酮联合碳酸锂治疗青少年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和单用碳酸锂治疗效果相当,使用安全。
谢琴龚传鹏谢俊范芳曾红玲刘连忠王文胜
关键词:齐拉西酮碳酸锂双相障碍躁狂发作青少年
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片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将67例首发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用药不同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组(32例)和利培酮组(35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末用PANSS、PSP和TESS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PANSS及PSP评分较治疗前有变化,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8周末,帕利哌酮组患者的PSP评分高于利培酮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帕利哌酮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少且轻。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优于利培酮片。
孙科曾红玲杨光远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维思通社会功能
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青少年患者自我和谐感的疗效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青少年患者自我和谐感的疗效。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青少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仅进行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同时辅以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每周2次,每次1h,共12次。在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性、SCCS总分、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PANSS总分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性、PANSS总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可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青少年患者的自我和谐感。
曾红玲谢俊孙科徐汉明马筠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青少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