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不同剂量芬太尼在子宫全切术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160例拟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四组,以应用罗哌卡因联合生理盐水麻醉者为F0组,以应用罗哌卡因联合5μg芬太尼麻醉者为F1组,以应用罗哌卡因联合10μg芬太尼麻醉者为F2组,以应用罗哌卡因联合15μg芬太尼麻醉者为F3组,每组40例。分析四组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麻醉阻滞效果。结果麻醉过程中,四组间各时间点HR、SBP及DBP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F2及F3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Bromage 1级、2级及3级时间均短于F0及F1组(P<0.05),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均高于F0及F1组(P<0.05),而F2及F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F3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最高,而其余三组间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上述结果可以发现,子宫全切术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中罗哌卡因联合10μg芬太尼麻醉可在降低用药剂量的同时,有效提高麻醉阻滞效果。 林美玉 邹群飞 蔡晓南 詹伟海 卢文锋关键词:芬太尼 罗哌卡因 子宫全切术 蛛网膜下腔阻滞 脉冲式注射给药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足月妊娠产妇的影响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对足月妊娠的产妇,应用脉冲式注射给药辅助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在产科分娩的420例足月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n=210)与对照组(n=210),对照组采取恒定给药,试验组采取脉冲式注射给药,对比两组给药干预效果。结果两组产妇在宫口开全时(T1)、胎儿分娩时(T2)、胎儿娩出即刻(T3)的疼痛评分均较潜伏期末(T0)低,而试验组T1、T2、T3时刻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阴道分娩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4.29%的阴道分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各产程与总产程时间上均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脉冲式注射给药辅助硬膜外组织麻醉分娩镇痛对足月妊娠产妇的干预效果满意。 黄洁莲 邹群飞 林美玉关键词:硬膜外阻滞麻醉 分娩镇痛 分娩方式 托烷司琼对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探讨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体会在全麻气管插管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预防恶心呕吐实施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0例本院于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内收治的乳腺癌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全麻气管插管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治疗;而后按照给药时机差异为分组原则,设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后即刻给予5mg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设观察组在手术结束前30分钟给予5mg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观察两组术中情况、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恢复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所有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2.5%,对照组19.5%;且观察组术后恢复质量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预防全麻气管插管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预防恶心呕吐方面,实施托烷司琼治疗效果显著,且建议在手术结束前30分钟给予托烷司琼。 林美玉 邹群飞 黄洁莲关键词:托烷司琼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术后恶心呕吐 不同镇痛方式对剖宫产手术产妇应激反应与焦虑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析不同镇痛方式对剖宫产手术产妇应激反应与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4月我院妇产科接诊的78例剖宫产产妇,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9例。研究组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照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比较两组产妇应激反应和焦虑状态。结果:研究组术毕、术后12h、术后24h血压、血糖指标及焦虑评分(HAMA)均低于对照组,心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产妇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均可获取良好镇痛效果,但硬膜外自控镇痛疗效更佳,能减少产妇应激反应,改善焦虑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程明雄 林美玉关键词:剖宫产 硬膜外自控镇痛 应激反应 焦虑 依托咪酯乳剂和丙泊酚在全麻诱导中对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乳剂和丙泊酚全麻诱导对妇产科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ASAⅡ~Ⅲ级妇产科出血性休克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二组,依托咪酯乳剂组(A组)用芬太尼4μg/kg、阿曲库铵1mg/kg、依托咪酯0.2~0.3mg/kg进行麻醉诱导,丙泊酚组(B组)用芬太尼4μg/kg、阿曲库铵1mg/kg、丙泊酚2~3mg/kg进行麻醉诱导,监测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分别于诱导前、静注依托咪酯或丙泊酚2min后以及气管内插管后1min及3min,记录上述指标。结果与诱导前比较,A组给药后2min MAP、HR、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气管插管后1min,MAP、HR、较诱导前明显升高(P<0.05),3min MAP、HR均恢复至基础值水平。整个诱导过程中心功能的各指标的最大改变均不超过20%。B组给药后2min MAP、HR、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气管插管后1min,MAP、HR较诱导前升高(P<0.05),3min MAP、HR没能恢复基础水平。结论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对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轻微,全麻诱导平稳。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依托咪酯是麻醉诱导的较佳选择。 黄洁莲 高锦文 林美玉关键词:依托咪酯 血流动力学 麻醉诱导 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宫颈癌术后苏醒期应激反应及Th细胞偏移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研究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宫颈癌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程度、Th细胞偏移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1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氯胺酮组(Ket组)、联合组,采集血清并测定应激激素含量、疼痛介质含量以及Th细胞因子含量。结果:麻醉苏醒过程中,联合组、Dex组、Ket组血清中NE、E、Cor、Ins、C-P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联合组血清中NE、E、Cor、Ins、C-P的含量均显著低于Dex组和Ket组;术后,联合组、Dex组、Ket组血清中SP、PGE2、β-EP、NO、IL-4、IL-5、IL-10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IL-2、TNF-α、IFN-γ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联合组血清中SP、PGE2、β-EP、NO、IL-4、IL-5、IL-10的含量均显著低于Dex组、Ket组,IL-2、TNF-α、IFN-γ的含量均显著高于Dex组和Ket组。结论: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能够较单药干预更为有效地减轻苏醒期应激反应以及术后疼痛反应、改善Th细胞偏移。 高锦文 林美玉 邹群飞 黄洁莲 程明雄关键词:宫颈癌 氯胺酮 免疫应答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可行走分娩镇痛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可行走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本院行分娩镇痛的足月、单胎妊娠产妇19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罗哌卡因使用浓度不同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每组各97例。A组采用0.08%罗哌卡因复合0.4μg/ml舒芬太尼分娩镇痛,B组采用0.1%罗哌卡因复合0.5μg/ml舒芬太尼分娩镇痛,比较两组分娩镇痛效果及母婴结局的差异。结果镇痛后,A、B组产妇的剖宫产率,第一、二、三产程,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产妇的改良Bromage分级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期间,两组产妇均未发生尿潴留,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下肢麻木发生率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08%罗哌卡因复合0.4μg/ml舒芬太尼在可行走分娩镇痛中应用效果良好,能极大减轻产妇疼痛,缩短产程,利于产妇麻醉成功后自由行走,提倡在临床推广使用。 林美玉 邹群飞 黄洁莲 高锦文 詹伟海关键词: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剖宫产 安全性 骶麻复合喉罩吸入七氟醚在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应用效果 2020年 目的观察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中运用骶麻复合喉罩吸入七氟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江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气管插管全麻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骶麻复合喉罩吸入七氟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儿不同时间段的心率(HR)水平均出现明显波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T2和T3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定向力恢复、随意运动恢复、呼之睁眼及拔管时间分别为(7.4±1.9)min、(10.2±2.4)min、(6.5±2.2)min、(7.1±2.4)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4±2.9)min、(19.4±3.1)min、(11.9±3.1)min、(12.7±3.5)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术后10、30、60以及120 min时,观察组患儿的小儿麻醉苏醒躁动评分表(FAED)躁动评分分别为(1.31±0.29)分、(1.41±0.72)分、(1.44±0.39)分、(1.57±0.5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8±0.59)分、(2.64±0.48)分、(3.11±0.48)分、(2.78±0.67)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将骶麻复合喉罩吸入七氟醚运用在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中,不仅可以稳定血流动力学,还能减少术后躁动,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有助于促进患儿康复。 高锦文 邹群飞 黄洁莲 林美玉关键词:腹腔镜疝修补术 七氟醚 骶麻 喉罩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对子痫前期孕妇平均动脉压、脐动脉血流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对子痫前期孕妇平均动脉压(MAP)、脐动脉血流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子痫前期孕妇1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6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硝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动态血压、脐动脉血流及母婴结局。结果:治疗5 d后,两组24 h平均收缩压(SBP)、24 h平均舒张压(DBP)及MAP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5 d后,观察组24 h平均SBP、24 h平均DBP及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5 d后,两组阻力指数(RI)、脐动脉收缩期峰值和舒张末期流速之比(S/D)与搏动指数(P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5 d后,观察组S/D、RI和PI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产后出血、胎儿窘迫、胎盘早剥、早产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子痫前期可有助控制血压及脐动脉血流,减少不良母婴结局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罗迪美 沈菲 林美玉关键词:硫酸镁 硝苯地平 子痫前期 动态血压 脐动脉血流 椎管内神经阻滞分娩镇痛产妇发热对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椎管内神经阻滞分娩镇痛产妇发热对新生儿评分的影响。方法制定病例入选标准,入选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后681例孕妇按入选病例在实施椎管内神经阻滞镇痛后至产程结束是否出现发热(>37℃)分为发热组(A组)和非发热组(B组)。对两组病例的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B两组生产过程中总产程、是否使用催产素、器械助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产妇产出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神经阻滞分娩镇痛产妇发热对新生儿评分无明显影响。 黄洁莲 廖艳娉 林美玉关键词:新生儿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