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锦文

作品数:10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江门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镇痛
  • 5篇分娩
  • 5篇分娩镇痛
  • 4篇麻醉
  • 3篇小儿
  • 3篇芬太尼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输注
  • 2篇舒芬太尼
  • 2篇术后
  • 2篇苏醒
  • 2篇氯胺酮
  • 2篇程控
  • 1篇修补术
  • 1篇血性
  • 1篇依托咪酯
  • 1篇依托咪酯乳剂

机构

  • 10篇江门市妇幼保...

作者

  • 10篇高锦文
  • 5篇邹群飞
  • 5篇黄洁莲
  • 5篇林美玉
  • 2篇程明雄

传媒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大医生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 1篇中外女性健康...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可行走分娩镇痛的应用效果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可行走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本院行分娩镇痛的足月、单胎妊娠产妇19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罗哌卡因使用浓度不同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每组各97例。A组采用0.08%罗哌卡因复合0.4μg/ml舒芬太尼分娩镇痛,B组采用0.1%罗哌卡因复合0.5μg/ml舒芬太尼分娩镇痛,比较两组分娩镇痛效果及母婴结局的差异。结果镇痛后,A、B组产妇的剖宫产率,第一、二、三产程,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产妇的改良Bromage分级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期间,两组产妇均未发生尿潴留,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下肢麻木发生率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08%罗哌卡因复合0.4μg/ml舒芬太尼在可行走分娩镇痛中应用效果良好,能极大减轻产妇疼痛,缩短产程,利于产妇麻醉成功后自由行走,提倡在临床推广使用。
林美玉邹群飞黄洁莲高锦文詹伟海
关键词: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剖宫产安全性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与持续背景输注在初产妇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与持续背景输注在初产妇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20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0例。对照组产妇分娩镇痛中应用持续背景输注,研究组应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比较两组VAS评分、产程时间及麻醉药剂用量,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T_(0)、T_(1)、T_(2)、T_(3)时间段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_(4)、T_(5)、T_(6)时间段研究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的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盐酸罗哌卡因及舒芬太尼的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恶心呕吐、产时发热及皮肤瘙痒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初产妇分娩镇痛的过程当中,实施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的效果理想,能够有效降低产妇镇痛2 h及以后时间段的痛疼程度,从而降低麻醉药剂的使用量及不良反应,提高了产妇的满意度,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高锦文
关键词:初产妇分娩镇痛
骶麻复合喉罩吸入七氟醚在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应用效果
2020年
目的观察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中运用骶麻复合喉罩吸入七氟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江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气管插管全麻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骶麻复合喉罩吸入七氟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儿不同时间段的心率(HR)水平均出现明显波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T2和T3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定向力恢复、随意运动恢复、呼之睁眼及拔管时间分别为(7.4±1.9)min、(10.2±2.4)min、(6.5±2.2)min、(7.1±2.4)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4±2.9)min、(19.4±3.1)min、(11.9±3.1)min、(12.7±3.5)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术后10、30、60以及120 min时,观察组患儿的小儿麻醉苏醒躁动评分表(FAED)躁动评分分别为(1.31±0.29)分、(1.41±0.72)分、(1.44±0.39)分、(1.57±0.5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8±0.59)分、(2.64±0.48)分、(3.11±0.48)分、(2.78±0.67)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将骶麻复合喉罩吸入七氟醚运用在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中,不仅可以稳定血流动力学,还能减少术后躁动,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有助于促进患儿康复。
高锦文邹群飞黄洁莲林美玉
关键词:腹腔镜疝修补术七氟醚骶麻喉罩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与持续硬膜外输注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观察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PIEB)与持续硬膜外输注(CEI)应用于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行无痛分娩的300例产妇,分为两组各150例。甲组采用CEI镇痛,乙组采用PIEB镇痛,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乙组的镇痛总有效率98.67%,显著高于甲组的80.67%。乙组的镇痛起效时间、VAS评分、总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显著优于甲组(P<0.05)。结论PIEB应用于无痛分娩可有效减轻分娩疼痛,缩短产程时间,减少失血量,改善新生儿预后。
高锦文詹伟海黎惠斌邹群飞
关键词:持续硬膜外输注分娩镇痛
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产程时间和分娩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探讨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产程时间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活跃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对比两组产程时间和分娩结局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为(8.31±2.15)h,第二产程时间为(1.03±0.27)h,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VAS得分为(7.33±1.02)分,低于对照组产妇的(8.25±1.09)分(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为0.0%,对照组为1.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分娩镇痛中采用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方法能够缩短产程时间、降低产妇的疼痛感,对分娩结局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高锦文
关键词:分娩镇痛潜伏期椎管内阻滞麻醉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对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足月妊娠、单胎、头位初产妇90例,将其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每组45例。其中舒芬太尼组给予舒芬太尼0.5μg/ml与0.1%的罗哌卡因;芬太尼组给予芬太尼2μg/ml与0.1%的罗哌卡因。待两组产妇宫口打开约2~3 cm时行硬膜外穿刺并向头端置管。给予镇痛液8 ml,观察并比较它们的临床镇痛效果、起效时间、起效时长、产程时间、不良反应以及新生儿情况。结果比较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舒芬太尼组的镇痛起效时间明显比芬太尼组快,VAS评分更低,镇痛持续时间更长。两组的产程时间、不良反应以及新生儿状况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相比之下,舒芬太尼的镇痛显效更快,镇痛效果更好。
程明雄高锦文黎惠斌
关键词:舒芬太尼芬太尼分娩镇痛
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及苏醒期躁动和术后疼痛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及苏醒期躁动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70例小儿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麻醉用药方案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定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5例。比较两组患儿不同时点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aO_(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患儿达到理想镇静所需的时间,记录两组患儿唤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并发症及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两组基线、诱导后5min、手术5min、拔管时、拔管后5min的HR、RR、MAP、SaO_(2)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达到理想镇静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的唤醒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胃肠道反应和躁动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术后2h、8h、12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h、48h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麻醉,镇静效果好,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小,且有助于提高术后舒适度。
高锦文
关键词:麻醉血流动力学躁动疼痛小儿
依托咪酯乳剂和丙泊酚在全麻诱导中对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乳剂和丙泊酚全麻诱导对妇产科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ASAⅡ~Ⅲ级妇产科出血性休克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二组,依托咪酯乳剂组(A组)用芬太尼4μg/kg、阿曲库铵1mg/kg、依托咪酯0.2~0.3mg/kg进行麻醉诱导,丙泊酚组(B组)用芬太尼4μg/kg、阿曲库铵1mg/kg、丙泊酚2~3mg/kg进行麻醉诱导,监测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分别于诱导前、静注依托咪酯或丙泊酚2min后以及气管内插管后1min及3min,记录上述指标。结果与诱导前比较,A组给药后2min MAP、HR、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气管插管后1min,MAP、HR、较诱导前明显升高(P<0.05),3min MAP、HR均恢复至基础值水平。整个诱导过程中心功能的各指标的最大改变均不超过20%。B组给药后2min MAP、HR、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气管插管后1min,MAP、HR较诱导前升高(P<0.05),3min MAP、HR没能恢复基础水平。结论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对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轻微,全麻诱导平稳。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依托咪酯是麻醉诱导的较佳选择。
黄洁莲高锦文林美玉
关键词:依托咪酯血流动力学麻醉诱导
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宫颈癌术后苏醒期应激反应及Th细胞偏移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研究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宫颈癌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程度、Th细胞偏移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1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氯胺酮组(Ket组)、联合组,采集血清并测定应激激素含量、疼痛介质含量以及Th细胞因子含量。结果:麻醉苏醒过程中,联合组、Dex组、Ket组血清中NE、E、Cor、Ins、C-P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联合组血清中NE、E、Cor、Ins、C-P的含量均显著低于Dex组和Ket组;术后,联合组、Dex组、Ket组血清中SP、PGE2、β-EP、NO、IL-4、IL-5、IL-10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IL-2、TNF-α、IFN-γ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联合组血清中SP、PGE2、β-EP、NO、IL-4、IL-5、IL-10的含量均显著低于Dex组、Ket组,IL-2、TNF-α、IFN-γ的含量均显著高于Dex组和Ket组。结论: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能够较单药干预更为有效地减轻苏醒期应激反应以及术后疼痛反应、改善Th细胞偏移。
高锦文林美玉邹群飞黄洁莲程明雄
关键词:宫颈癌氯胺酮免疫应答
丙泊酚、氯胺酮、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用于小儿隐睾固定术的效果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丙泊酚、氯胺酮、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对于小儿隐睾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80例需行小儿隐睾固定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给予丙泊酚、氯胺酮静脉注射麻醉,观察组(41例)给予丙泊酚、氯胺酮、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苏醒时间、丙泊酚和氯胺酮给药剂量及术后不良反应事件,评价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对于小儿隐睾固定术的麻醉效果。结果注药前、注药5 min、切皮时两组MAP、HR、SpO_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牵引睾丸时,观察组MAP、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pO_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较短(P<0.05),且丙泊酚及氯胺酮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氯胺酮、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对小儿隐睾固定术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麻醉过程平稳,对患儿生命体征影响较小,术后苏醒较快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高锦文林美玉黄洁莲邹群飞
关键词:丙泊酚氯胺酮瑞芬太尼麻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