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萌

作品数:29 被引量:264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生态系统
  • 9篇生态
  • 5篇生态学
  • 5篇大尺度
  • 4篇水库
  • 4篇陆地生态
  • 3篇通量
  • 3篇土壤
  • 3篇温室气体
  • 3篇陆地生态系统
  • 3篇密云水库
  • 3篇环境治理
  • 3篇国家生态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生态环
  • 2篇生态环境
  • 2篇生态环境治理
  • 2篇生态文明
  • 2篇生态系统呼吸
  • 2篇生态系统生态...

机构

  • 20篇中国科学院
  • 17篇中国科学院大...
  • 12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爱丁堡大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北京市密云水...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29篇杨萌
  • 16篇于贵瑞
  • 7篇雷光春
  • 5篇吕偲
  • 4篇周延
  • 3篇王秋凤
  • 2篇王永生
  • 2篇张雷明
  • 2篇雷霆
  • 2篇贾亦飞
  • 2篇李丽
  • 2篇李红丽
  • 1篇任小丽
  • 1篇张扬建
  • 1篇张雅棉
  • 1篇何洪林
  • 1篇张明祥
  • 1篇耿雪萌
  • 1篇史林鹭
  • 1篇王望

传媒

  • 12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湿地科学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中学政治教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Journa...
  • 1篇2012综合...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7篇2022
  • 8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2
  • 3篇2011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统筹生态系统五库功能,筑牢国家生态基础设施――新时代我国生态建设理念、任务和目标被引量:15
2022年
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是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如何确立新时代国家生态建设理念、任务和目标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建设现代化的重大课题。文章在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基础上,基于生态系统多功能、生态经济和生态产业发展的视角,提出“统筹生态系统五库功能,筑牢国家生态基础设施”的设想,并讨论了生态系统五库功能及国家生态基础设施的科学内涵,提出了我国新时代生态建设目标、重大生态工程布局,以及国家行政管理和财政体制改革的若干建议,期待能够引起相关理论问题的学术讨论,为稳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于贵瑞杨萌杨萌
关键词:生态基础设施国家行政管理财政体制改革生态系统窗口期
大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研究的思考被引量:22
2021年
大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管理是解决当前全球资源环境挑战、应对气候变化、治理区域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途径,是全球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理论及应用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对过去20年间的几个国际大型生态系统管理行动计划跟踪分析方法,从生态系统管理学科发展、理论基础及应用研究的视角,对生态系统管理概念及其应用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具体内容包括以下3个方面:首先,回顾了生态系统管理科学概念及应用实践的发展历程,讨论了概念的内涵及其再定义,归纳了生态系统管理社会实践及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其次,明确了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的科技使命及基本任务,梳理了生态系统管理科学的科学体系及其主要研究领域,概括了生态系统管理科学的生态学基础理论及知识体系,明确了生态系统管理行动的关键环节、管理方案的基本要素与管理途径。最后,分析了生态系统管理科学研究及学科发展的新趋势,讨论了生态系统管理科学的重点研究空间尺度和对象系统,提出了全球生态系统管理的前沿科学问题,整合生态学研究思维及宏生态系统途径,以期为中国的生态系统管理科学研究及学科发展提供参考。
于贵瑞杨萌杨萌王秋凤王秋凤
关键词:生态系统管理可持续发展
生态学的科学概念及其演变与当代生态学学科体系之商榷被引量:32
2021年
生态学既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也是环境科学、地球系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成果可直接服务于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利用及生物产业管理等应用领域。生态系统概念将经典生态学或者基础生态学研究扩展到了生态系统生态学或者生态系统科学的新阶段,奠定了大尺度及全球生态环境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促进了生物学、地理学及环境科学研究的大融合,推动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和社会经济学的学科交叉。在这一大融合的历史过程中,生态学在不断地汲取不同学科营养的同时,提出了许多科学概念或理论学说,并在相关科学研究中得到应用和发展,形成了以认知生态系统与资源环境及人类社会的互馈关系为核心的当代生态学及生态系统科学体系。本文从生态学思想起源与发展、生态学概念的科学内涵及其扩展等方面综合讨论了当代生态学的科学概念、基础理论及其学科体系,并尝试性地对当代生态学的科学内涵、学科范畴、学科体系进行梳理、考察和分析,提出了基础生态学及应用生态学研究的分支学科体系分类方案,期望与学界共同商榷,为完善和重构当代生态学学科体系提供参考。
于贵瑞王秋凤王秋凤陈智
关键词: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玉渡山水库生长季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3
2012年
为了探讨温带水库温室气体排放规律,采用静态箱-色谱分析法,研究了温带地区库龄10年内的北京玉渡山水库生长季3种温室气体CO2、CH4及N2O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样地类型、测定月份与样地类型交互作用对3种温室气体通量影响极显著,5月消落带CO2通量(664.31mg·m-2·h-1)达到最大,显著高于入库口和浅水区;8月消落带CH4通量(0.87mg·m-2·h-1)及N2O通量(3.05mg·m-2·h-1)最大;8月,切除消落带样地地上植物后,3种温室气体通量均有所降低。CO2通量与地下5cm地温、氧化还原电位和水体总氮显著正相关,与地上生物量和水体pH显著负相关;CH4通量与地表温度、地上生物量、水体pH呈显著相关,与水体总氮和水体铵态氮显著负相关;N2O通量与水体总氮含量显著相关,与水体pH显著负相关。采取平均估值法初步推测,在生长季,水库消落带、入库口及浅水区CO2排放量依次为15960、2160、-70kg·hm-2;CH4排放量依次20.04、-7.05、14.8kg·hm-2;N2O排放量依次83.42、3.79、-1.54kg·hm-2;表明消落带3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均较高,为玉渡山水库3种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区域。
李红丽杨萌张明祥雷霆雷光春
关键词: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因子
生态系统质量及其状态演变的生态学理论和评估方法之探索被引量:22
2022年
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本任务之一,我国已经明确提出了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目标。然而,生态系统质量的科学概念及其状态演变的评估理论和方法却是一直困扰学术界且尚未形成广泛共识的难题。本文在梳理生态系统质量的科学概念及其状态演变研究进展基础上,借鉴物质生产的产品质量、质量管理和质量评价概念,论述了生态系统质量概念及生态学理论基础,从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及其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组分-结构-过程-功能-服务-功效的级联关系,系统要素-系统-环境互馈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状态波动-数量变化-质量改变的逻辑关系等视角,讨论了生态系统质量及演变的科学内涵,进而从自然资源环境系统、典型生态系统、区域宏观生态系统、生态工程效应/功效等方面,提出了多应用目标的生态系统质量变化评估的视角和方法。
于贵瑞王永生王永生
关键词: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学原理
密云水库温室气体通量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水库是一种重要的人工湿地,具有供水、发电、调节洪水、航运、旅游等综合功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方案中,是最重要的绿色能源开发途径之一,因而成为了各国减排的切入点。然而,大坝的修建使大面积的森林或其它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
杨萌
关键词:人工湿地温室气体环境水文学
大尺度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及国家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技术途径和战略布局被引量:22
2021年
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生物圈系统的核心组分,是人类生活、生产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场所。然而,人类文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在不断地扩大对资源的利用规模和强度,也导致了严重威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系统退化等环境问题。社会公众期望生态学研究能够为区域、大陆及全球尺度的生态系统的利用和保护、维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理论及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本研究以服务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以及宏观生态系统科学发展为目标,回顾了中国的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及经验;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对大尺度生态系统科学研究的科技需求与时代特征,提出了利用基于自然的宏生态系统途径的新思路提升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及安全格局构建的设想。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中国的大尺度区域安全格局构建及生态环境治理的新思路、战略布局、技术途径与科技支撑体系,为中国安全、健康和美丽的国土空间利用及生态文明建设进步提供理论参考。
于贵瑞杨萌杨萌张雷明
关键词:区域环境治理生态文明
表面活性剂含量对石蜡乳液改性中密度纤维板表面润湿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究表面活性剂含量对石蜡乳液改性中密度纤维板表面润湿性的影响,为蜡基防水剂的开发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方法】以58号石蜡、司盘80、吐温80为原料制备了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分别为2%、4%、6%、8%的4组石蜡乳液,并用于对中密度纤维板试件进行常压浸渍处理。利用接触角测量仪评估中密度纤维板试件表面被水润湿和渗透的能力;通过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FE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试件表面的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表征分析。【结果】与未处理材相比,处理材的初始接触角增大,且接触角和表面液滴体积下降速率明显减慢;对处理材而言,随着石蜡乳液中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加,处理材的初始接触角减小,接触角和表面液滴体积下降速率加快。FESEM和XPS结果表明:增加石蜡乳液中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会导致试件表面更为平滑,同时使得处理材表面的C1/C2值减小。【结论】随着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加,石蜡颗粒更容易在试件表面碰撞聚集,同时生成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双层结构,处理材的表面润湿性由于表面粗糙度的降低和亲水基团数量的增多而提高。降低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有助于降低石蜡乳液改性中密度纤维板的表面润湿性,对蜡基防水剂的开发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杨萌王望罗文圣马尔妮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含量石蜡乳液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生态学原理及技术途径之探讨被引量:5
2023年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任务,但生态系统质量及其稳定性的生态学原理是亟待阐述的生态学难题。本文在梳理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基础上,从生物集聚与结构嵌套的自组织、生态要素关联及生态过程耦合、生态系统整体性及功能涌现、生态服务外溢及功效权衡、资源供给能力和环境适宜性的协同互作、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交互影响等视角,论述了生态系统质量及其稳定性演变的生态学原理,并围绕生态系统宏观格局调整、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综合管理、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受损生态系统重建、典型生态系统过程管理等层级,提出了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及其稳定性的技术途径与管理策略。
于贵瑞王永生王永生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学原理
黄土高原丘一区典型流域坡耕地分布及其侵蚀地形特征被引量:10
2020年
坡耕地是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土地利用类型。虽然已经实施退耕还林近20年,但部分地区陡坡耕地仍然存在,且缺乏准确的数据统计和有效的管理措施。选取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典型流域,即“7·26”特大暴雨洪灾区的陕西省子洲县岔巴沟流域和清水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对比分析治理和未治理小流域坡耕地分布特征的差异。基于高分卫星遥感和无人机航拍影像数据,分析坡耕地面积和分布特征;基于1∶1万地形图和无人机测量的地形数据,提取并分析坡耕地坡度、坡位、集水区面积等地貌参数。结果表明:1)2017年岔巴沟流域坡耕地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11.08%,重点治理的蛇家沟小流域和“7·26”特大暴雨引发溃坝的清水沟小流域分别为6.90%和11.15%。2)清水沟小流域坡耕地的平均坡度为32.54°,其中>25°占比94.01%。蛇家沟小流域坡耕地平均坡度为20.62°,>25°的坡耕地比例为36.47%,15°以上的坡耕地比例为79.62%。清水沟及蛇家沟小流域平均坡长分别为38.50和32.58 m,其坡长>20 m的坡耕地分别占坡耕地总面积的94.06%和86.12%。清水沟小流域坡耕地平均坡长和坡度高于蛇家沟。清水沟70%以上的坡耕地属于急需治理的长陡坡耕地,而蛇家沟的长陡坡耕地面积比例<50%。3)蛇家沟和清水沟小流域坡耕地99%以上位于中坡位,只有极少部分分布于上坡位。与清水沟小流域相比,蛇家沟小流域集水区与坡耕地面积比率更大,平均坡位相对更低。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丘一区仍然存在一定比例的陡坡耕地,而且目前对于重要水沙来源的陡坡耕地的统计仍然缺乏重视,大大增加了极端降水条件下发生严重土壤侵蚀和洪涝灾害的风险。
杨萌宋晓鹏张岩邓家勇赵一阳
关键词:坡耕地坡长黄土高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