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志强

作品数:73 被引量:349H指数:11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0篇动脉
  • 23篇血管
  • 21篇冠状
  • 20篇血管造影
  • 20篇造影
  • 20篇冠状动脉
  • 17篇血管造影术
  • 17篇造影术
  • 17篇X线
  • 17篇X线计算
  • 17篇X线计算机
  • 12篇断层摄影
  • 12篇断层摄影术
  • 12篇心房
  • 12篇主动脉
  • 11篇心房颤动
  • 11篇体层摄影
  • 11篇房颤
  • 9篇体层摄影术
  • 8篇血管成像

机构

  • 68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大连大学附属...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68篇杨志强
  • 64篇王照谦
  • 51篇贾崇富
  • 48篇孙喜霞
  • 13篇王浩
  • 11篇陈爱军
  • 10篇王海燕
  • 10篇邹玉洁
  • 9篇李琳
  • 9篇杨延宗
  • 8篇安攀
  • 7篇刘欣
  • 6篇朱皓
  • 6篇申敬顺
  • 5篇杨东辉
  • 5篇方唯一
  • 5篇郑飞
  • 5篇高连君
  • 4篇袁玉新
  • 4篇陈佼

传媒

  • 14篇中国循环杂志
  • 8篇中华老年心脑...
  • 7篇临床放射学杂...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中华心律失常...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国外医学(临...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医学与哲学(...
  • 2篇心血管外科杂...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6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9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1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在评价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术后肺静脉狭窄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04年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心脏重建技术在诊断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电隔离大静脉肌袖后肺静脉狭窄的作用。方法 顽固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 ,在环状标测电极指导下行大静脉肌袖的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治疗 ,3个月后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 ,容积重建心房及其肺静脉 ,并与电隔离术前的造影资料对照 ,分析肺静脉狭窄的发生率和程度 (轻度狭窄为 <5 0 % ,中度狭窄为 5 0 %~ 75 % ,重度狭窄为 >75 % ,完全闭塞为 10 0 % )。结果  30例患者共接受大静脉电隔离治疗38次 ,共隔离大静脉肌袖 89支 ,其中肺静脉 80支 ,上腔静脉 9支。多层螺旋CT均可成功重建出左房后壁以及各肺静脉 ,共发现肺静脉狭窄 10支 (12 5 % ) ,其中轻度狭窄 7支 ,重度狭窄 2支 (均为 2次消融 ) ,左上肺静脉完全闭塞 1支。有 9例无任何临床症状 ,平均随访 (8 3± 5 7)个月。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造影增强后 ,可以清楚显示各肺静脉的开口直径及其分支 ,是评价和诊断肺静脉狭窄及其严重程度的重要无创检查方法。重复消融患者容易发生肺静脉的严重狭窄 。
杨延宗王照谦王鸣遒杨志强刘少稳高连君杨东辉林治湖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电隔离术肺静脉狭窄
第二代双源CT诊断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价值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第二代双源CT在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检出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超声心动图证实的21例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患者CT原始数据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和虚拟内镜等技术后处理,观察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类型,有无瓣膜增厚、卷曲和/或钙化,是否伴左心室增大和/或升主动脉扩张以及合并其他畸形等。测量主动脉瓣膜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升主动脉最大径。结果 21例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中,17例主动脉瓣膜增厚及钙化;1例主动脉瓣膜增厚,无钙化;3例主动脉瓣膜无增厚及钙化;14例升主动脉扩张;8例左心室扩大;1例冠状动脉高位开口;2例室间隔膜部瘤;1例主动脉瓣周动脉瘤;2例伴冠状动脉有意义狭窄。结论第二代双源CT虚拟内镜结合横断面和冠状位、矢状位图像能准确检出和诊断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可作为超声心动图评价主动脉瓣畸形有价值的辅助手段之一。
卢晓娟杨志强贾崇富孙喜霞陈爱军邹玉洁王照谦
关键词: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进展为主动脉夹层一例被引量:3
2017年
主动脉壁内血肿为没有内膜破口的主动脉夹层,被认为是一种变异的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夹层的早期阶段,占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10%-20%。目前对其病理学发展过程尚有争议,随着研究的深入,认为主动脉壁内血肿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体。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背部疼痛,多呈撕裂样,临床转归各异,严重时威胁患者生命。因此,早期诊断对本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李雪王照谦杨志强贾崇富何春丽孙喜霞
关键词:主动脉血栓形成血肿
冠状动脉瘘伴冠状动脉瘤一例
2018年
患者女,34岁,自诉平日偶感胸闷气短,症状较轻,未曾就医。血压102/56 mmHg(1 mmHg=0. 133 kPa),心率82次/min。心电图及胸部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听诊于心尖部闻及舒张期叹息样杂音。心脏彩超示: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右冠状动脉显著增宽,起始部约10 mm,右房室环处约16 mm,于右房室沟处汇入右室,出口约7 mm;频谱及彩色多普勒均探及经过该处的全心动周期的分流。
孟欣怡孙颖慧王照谦杨志强贾崇富孙喜霞
关键词:冠状动脉瘤左前降支右心室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
双源CT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在非心电门控大螺距扫描主动脉CTA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8年
探讨双源CT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在非心电门控大螺距(Flash)扫描主动脉CTA的图像质量及可行性。将60例行主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100k V Flash扫描,B组采用80k V Flash扫描,分别进行FBP重建(A_1、B_1组)和迭代重建(A_2、B_2组);对4组主动脉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分析A、B组的有效辐射剂量,A_1、A_2组,B_1、B_2组及A_1、B_2组的图像质量是否有统计学差异。A_1、A_2和B_1、B_2组不同测量层面的CT值均无统计学差异,噪声、SNR及CNR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A_1、B_2组不同测量层面的CT值和噪声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SNR和CNR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_1、A_2组及A_1、B_2组图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557/P=0.643),B_1、B_2组图像质量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30)。双源CT Flash扫描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主动脉CTA成像,能在获得满足诊断要求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孟欣怡王照谦杨志强贾崇富王浩孙喜霞
肺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血管造影意外检出升主动脉漂浮血栓一例被引量:2
2018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8岁,5年前无明显诱因心悸,持续2~3小时,突发突止,无胸闷、胸痛,未予诊治。近1个月心悸发作频繁,每次持续时间约10小时。患者有30年吸烟史,平均10支/d,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急诊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148次/min。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1.740 mg/L(正常值〈0.5mg/L)。
袁由生王照谦贾崇富杨志强孙喜霞邹玉洁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升主动脉血管造影肺动脉室上性心动过速D-二聚体
CT诊断右心房起搏器导线电极脱位合并右心房穿孔一例被引量:1
2015年
起搏器导线移位、穿孔是较少见的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症,一旦发生可造成严重后果,应尽早诊断.心电图和胸部X线等常用方法有一定局限性,敏感性较低,CT可作为一种补充方法,弥补其不足,防止导线移位、穿孔的漏诊和误诊.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6岁,2007年3月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阵发性心房颤动而置入心脏起搏器,模式为频率适应性双腔起搏。
李琳王照谦孙喜霞杨志强陈爱军安攀贾崇富
关键词:CT诊断电极脱位导线右心房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阵发性心房颤动
胸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像学诊断
2001年
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中风的原因之一。本文叙述了胸主动脉粥样硬化的TEE所见与中风的关系,介绍了TEE、CT和MRI在本病诊断中的价值及限度。
崔远杰杨志强王照谦
关键词:经食管超声CT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术
心房颤动者冠状静脉窦形态学的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探讨心房颤动(房颤)者冠状静脉窦及左心房形态学的变化。方法:因房颤行MSCT肺静脉成像和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共收取冠状静脉窦图像质量最佳者100例,分为房颤组[5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0.5±13.0)岁]及对照组[50例:女23例,平均年龄(53.6±13.0)岁]。测量冠状静脉窦口的直径(上下径和前后径)、距冠状静脉窦口1 cm、2 cm处冠状静脉窦的直径(上下径和前后径)及各处面积;左心房的直径。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比较:冠状静脉窦口直径[上下径:(19±7)mm vs(16±8)mm,P=0.05;前后径:(13±2)mmvs(11±3)mm,P=0.01]、距冠状静脉窦口1 cm处冠状静脉窦直径[上下径:(15±1)mm vs(13±2)mm,P<0.01;前后径:(11±5)mm vs(11±1)mm,P=0.03]和左心房直径[上下径(45±4)mm vs(31±7)mm,P=0.04;前后径:(53±4)mm vs(44±5)mm,P<0.01]房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房颤者冠状静脉窦及左心房发生形态解剖重构;其形状与正常人群无差异,其中管状冠状静脉窦占82%。
王筱梅王照谦贾崇富孙喜霞杨志强杨延宗
关键词:冠状静脉窦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心房颤动
多层螺旋CT诊断椎动脉变异的价值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椎动脉变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MSCT诊断椎动脉变异46例,回顾性分析椎动脉变异的CT表现。结果:46例椎动脉变异中,椎动脉发育不良24例(右椎动脉发育不良18例,左椎动脉发育不良5例,左、右椎动脉发育不良1例);椎动脉起源异常13例(左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11例,左椎动脉起源于左颈总动脉1例,右椎动脉起源于右颈总动脉1例);椎动脉行径异常3例(右椎动脉行径异常1例,左椎动脉行径异常2例);单侧双支椎动脉变异2例(均为右侧双支椎动脉);窗式椎动脉变异4例。结论:MSCT是无创诊断椎动脉变异的优良方法。
杨志强王照谦贾崇富孙喜霞王海燕郎志谨
关键词:椎动脉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