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艳红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省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溶酶
  • 3篇综合征
  • 3篇纤溶
  • 3篇纤溶酶
  • 3篇纤溶酶原
  • 3篇聚体
  • 3篇二聚体
  • 3篇D-二聚体
  • 2篇蛋白
  • 2篇抑制物
  • 2篇脓毒
  • 2篇脓毒症
  • 2篇全身
  • 2篇组织纤溶酶原...
  • 2篇纤溶酶原激活
  • 2篇纤溶酶原激活...
  • 2篇纤溶酶原激活...
  • 2篇纤维蛋白
  • 2篇纤维蛋白溶酶
  • 2篇纤维蛋白溶酶...

机构

  • 6篇河北省儿童医...

作者

  • 6篇李艳红
  • 4篇王晓冬
  • 4篇刘建华
  • 4篇刘斌
  • 1篇徐梅先
  • 1篇武芳
  • 1篇霍习敏
  • 1篇安淑华
  • 1篇左冬生
  • 1篇李清华

传媒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脓毒症患儿凝血与纤溶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2009年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凝血纤溶功能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儿,按小儿危重症评分分为轻型组、重型组及死亡组。另选健康对照组20例。于发病后第1、3、5天清晨7:00静脉采血,用发色底物法测定纤溶酶原(PLG)活性,ELISA法测定D-二聚体(DD)。结果第1天PLG明显低于对照组,而DD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型组和死亡组改变更加明显。轻型组PLG第3天基本正常,重型组第3、5天逐渐恢复,死亡组PLG活性持续降低,DD持续性升高。结论脓毒症患儿凝血系统紊乱普遍存在,包括促凝活性增加、纤溶系统抑制。动态监测DD、PLG对病情估计和预后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李艳红王晓冬刘斌刘建华
关键词:脓毒症D-二聚体纤溶酶原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儿凝血与纤溶功能动态的变化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患儿72例(试验组),按小儿危重症评分分为轻型组、重型组及死亡组。另选同期同龄健康儿童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试验组于住院第1、3、5天清晨7时采静脉血2 mL,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其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ELISA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DD)、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进行PLT计数。结果轻型组第1天PLT计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重型组和死亡组PLT计数均明显降低(Pa<0.01)。第5天,重型组PLT计数明显升高,而死亡组PLT计数持续下降。轻型组第1天AT-Ⅲ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DD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重型组和死亡组AT-Ⅲ与轻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1);轻型组AT-Ⅲ第3天基本恢复正常,重型组第5天恢复正常,死亡组AT-Ⅲ活性持续降低。重型组DD第3、5天有所下降,死亡组持续性增高。第1天重型组与死亡组t-PA降低、PAI-1增高,死亡组t-PA持续下降,PAI-1持续性升高。结论SIRS患儿凝血系统紊乱非常普遍,当SIRS程度加重、病情恶化时,紊乱程度更显著。动态监测SIRS患儿PLT、AT-Ⅲ、DD、t-PA、PAI-1对病情估计和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李艳红刘斌王晓冬刘建华
关键词: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脓毒症患儿凝血纤溶功能紊乱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2009年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儿,按小儿危重症评分分为非危重组、危重组、极危重组。于发病后1 d 清晨7:00静脉采血,用发色底物法测定纤溶酶原(plasminogen,PLG)活性,ELISA 法测定 D-二聚体(D-dimer,DD)含量。同时监测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est,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结果危重组PLG 降低,DD 升高,极危重组 DD 高于危重组(P<0.01),PLG 低于危重组(P<0.05),危重组 DD 高于非危重组(P<0.01),PLG 低于非危重组(P<0.01)。极危重组活化 APTT、PT 长于危重组(P<0.05,P<0.01).危重组长于非危重组(P<0.01),极危重组 PLT 低于危重组及非危重组(P<0.01)。结论脓毒症患儿凝血系统紊乱普遍存在,包括促凝活性增加、纤溶系统抑制。监测 PLT、PT、APTT、DD、PLG 对病情估计和预后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李艳红刘斌王晓冬刘建华
关键词:脓毒症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溶酶原
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观察的研究
目的:分析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了解监测病情变化及转归的指标,为提高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PICU2010年-2012年收治的46例ARDS患儿的临床资...
李艳红霍习敏徐梅先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儿童患者临床病理预后观察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凝血纤溶变化与病情危重度的关系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与病情危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按危重症评分将患儿分为SIRS1(≥90分)、SIRS2(80~90分)及SIRS3(≤80分)3组,按预后分为存活组、死亡组;于急性期应用发色底物法测定抗凝血酶(AT-Ⅲ)、纤维蛋白溶酶原(PLG)活性,ELISA法测定D-二聚体(D-dimer,DD)、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SIRS患儿急性期血浆DD及PAI-1含量均增高,AT-Ⅲ、PLG、t-PA含量降低,随着危重症评分的减少,变化程度更显著;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D及PAI-1含量与危重症评分呈负相关,AT-Ⅲ、PLG、t-PA含量与危重症评分呈正相关。结论AT-Ⅲ、DD、PLG、t-PA、PAI-1水平可反映SIRS患儿体内凝血纤溶紊乱程度,并与病情的危重程度密切相关。
李艳红王晓冬刘建华刘斌
关键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D-二聚体纤维蛋白溶酶原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细胞因子、粘附因子与心肌酶关系研究
左冬生武芳安淑华李艳红李清华张中平等
该研究通过检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细胞粘附因子1(ICAM-1)、干扰素-Y(IHV-Y)、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分析三者与心肌酶之间的关系,探讨ICAM-1、IHV- Y、TNF-d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
关键词:
关键词: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细胞因子粘附因子心肌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