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斌

作品数:10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省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溶酶
  • 3篇纤溶
  • 3篇纤溶酶
  • 3篇纤溶酶原
  • 3篇聚体
  • 3篇二聚体
  • 3篇D-二聚体
  • 2篇蛋白
  • 2篇抑制物
  • 2篇脓毒
  • 2篇脓毒症
  • 2篇全身
  • 2篇综合征
  • 2篇组织纤溶酶原...
  • 2篇唑尼沙胺
  • 2篇癫痫
  • 2篇纤溶酶原激活
  • 2篇纤溶酶原激活...
  • 2篇纤溶酶原激活...
  • 2篇纤维蛋白

机构

  • 9篇河北省儿童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刘斌
  • 4篇王晓冬
  • 4篇刘建华
  • 4篇李艳红
  • 2篇孙素真
  • 2篇张剑霄
  • 2篇王会茹
  • 2篇王丽辉
  • 2篇陈芳
  • 2篇张静
  • 2篇王薇
  • 1篇宫颖新
  • 1篇张松
  • 1篇孙楠
  • 1篇张文超
  • 1篇李伟京
  • 1篇李晓英
  • 1篇高超
  • 1篇郭巍巍
  • 1篇赵晓曦

传媒

  • 2篇河北医药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天津医药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脑脊液乳酸脱氢酶、乳酸对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乳酸脱氢酶(LDH)、乳酸(LAC)水平对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化脓性脑膜炎患儿30例作为A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0例作为B组,在急性期和恢复期抽取脑脊液2 ml,分成2份分别测定LDH和LAC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A组急性期脑脊液LDH和LAC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并且明显高于B组(P<0.01)。LDH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0.0%;LAC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的灵敏度为96.7%,特异性为95.0%。A组急性期脑脊液LDH与LAC呈正相关(r=0.527,P=0.003)。结论LDH和LAC水平测定对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具有诊断价值。
张剑霄王会茹刘斌孙楠张松
关键词:乳酸脱氢酶乳酸脑脊液脑膜炎化脓性
脓毒症患儿凝血纤溶功能紊乱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2009年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儿,按小儿危重症评分分为非危重组、危重组、极危重组。于发病后1 d 清晨7:00静脉采血,用发色底物法测定纤溶酶原(plasminogen,PLG)活性,ELISA 法测定 D-二聚体(D-dimer,DD)含量。同时监测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est,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结果危重组PLG 降低,DD 升高,极危重组 DD 高于危重组(P<0.01),PLG 低于危重组(P<0.05),危重组 DD 高于非危重组(P<0.01),PLG 低于非危重组(P<0.01)。极危重组活化 APTT、PT 长于危重组(P<0.05,P<0.01).危重组长于非危重组(P<0.01),极危重组 PLT 低于危重组及非危重组(P<0.01)。结论脓毒症患儿凝血系统紊乱普遍存在,包括促凝活性增加、纤溶系统抑制。监测 PLT、PT、APTT、DD、PLG 对病情估计和预后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李艳红刘斌王晓冬刘建华
关键词:脓毒症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溶酶原
唑尼沙胺对癫痫大鼠脑组织NO含量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新型抗癫痫药物唑尼沙胺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戊四氮致痫大鼠随机抽取8只为正常对照组,余42只造模成功后,随机抽取24只作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唑尼沙胺组、苯巴比妥组和癫痫模型组,每组8只。监测4组大鼠唑脑组织NO、MDA含量及NOS、SOD的活性变化并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结构的改变。结果癫痫组大鼠脑组织NO、MDA含量及NOS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唑尼沙胺组及苯巴比妥组大鼠脑组织的NO、MDA含量及NOS活性与癫痫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唑尼沙胺能够改善癫痫大鼠海马组织的结构。结论唑尼沙胺通过降低脑组织NO含量而发挥其抗癫痫作用。
陈芳王丽辉刘斌张静王薇孙素真
关键词:唑尼沙胺戊四氮癫痫一氧化氮海马
NUP98-HOXA9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
2015年
病历资料 患儿男,8岁,2014年4月9日因乏力1个月,发热伴咳嗽半个月,而色苍黄10d入院。患儿精神反应差,面色苍黄,睑结膜、口唇苍白,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咽充血,呼吸平稳,双肺呼吸音清,末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率80次/分,律齐。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
郭巍巍刘斌李伟京赵晓曦高超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儿童阳性浅表淋巴结病历资料
脓毒症患儿凝血与纤溶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2009年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凝血纤溶功能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儿,按小儿危重症评分分为轻型组、重型组及死亡组。另选健康对照组20例。于发病后第1、3、5天清晨7:00静脉采血,用发色底物法测定纤溶酶原(PLG)活性,ELISA法测定D-二聚体(DD)。结果第1天PLG明显低于对照组,而DD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型组和死亡组改变更加明显。轻型组PLG第3天基本正常,重型组第3、5天逐渐恢复,死亡组PLG活性持续降低,DD持续性升高。结论脓毒症患儿凝血系统紊乱普遍存在,包括促凝活性增加、纤溶系统抑制。动态监测DD、PLG对病情估计和预后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李艳红王晓冬刘斌刘建华
关键词:脓毒症D-二聚体纤溶酶原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脑脊液中CSF-NSE和CSF-CK-BB的研究
王会茹张剑霄刘斌宫颖新李晓英张文超
该课题研究在国内首先同时观察了脑脊液NSE、LAC、LDH、Mg<'2+>和sICAM-1五项指标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及其治疗前后浓度水平变化。初步分析说明了脑脊液NSE、LAC、LDH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
关键词:
关键词:脑脊液
唑尼沙胺对癫痫大鼠血清及脑组织NO含量及NOS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新型抗癫痫药物唑尼沙胺对癫痫大鼠血清及脑组织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 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中随机抽取8只为正常对照组,剩余42只全部腹腔注射戊四氮制成癫痫模型,从中随机抽取24只,以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癫痫模型组、唑尼沙胺组及苯巴比妥组,监测各组大鼠经药物干预后血清及脑组织NO、丙二醛(MDA)含量及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结果 35只(83%)大鼠模型制备成功;戊四氮致痫大鼠的脑电图中均可见阵发性癫痫波;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癫痫模型组和唑尼沙胺组大鼠的血清和脑组织的NO、MDA含量及NOS活性明显升高,SOD活性下降;苯巴比妥组脑组织NO、MDA含量升高,SOD活性下降,血清MDA含量升高。与癫痫模型组比较,唑尼沙胺组和苯巴比妥组大鼠血清和脑组织NO、MDA含量及NOS活性明显降低,SOD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尼沙胺通过降低脑组织NO含量而发挥其抗癫痫作用。
陈芳刘斌张静王薇孙素真王丽辉
关键词:抗惊厥药癫痫戊四唑SPRAGUE-DAWLEY唑尼沙胺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儿凝血与纤溶功能动态的变化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患儿72例(试验组),按小儿危重症评分分为轻型组、重型组及死亡组。另选同期同龄健康儿童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试验组于住院第1、3、5天清晨7时采静脉血2 mL,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其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ELISA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DD)、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进行PLT计数。结果轻型组第1天PLT计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重型组和死亡组PLT计数均明显降低(Pa<0.01)。第5天,重型组PLT计数明显升高,而死亡组PLT计数持续下降。轻型组第1天AT-Ⅲ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DD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重型组和死亡组AT-Ⅲ与轻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1);轻型组AT-Ⅲ第3天基本恢复正常,重型组第5天恢复正常,死亡组AT-Ⅲ活性持续降低。重型组DD第3、5天有所下降,死亡组持续性增高。第1天重型组与死亡组t-PA降低、PAI-1增高,死亡组t-PA持续下降,PAI-1持续性升高。结论SIRS患儿凝血系统紊乱非常普遍,当SIRS程度加重、病情恶化时,紊乱程度更显著。动态监测SIRS患儿PLT、AT-Ⅲ、DD、t-PA、PAI-1对病情估计和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李艳红刘斌王晓冬刘建华
关键词: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凝血纤溶变化与病情危重度的关系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与病情危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按危重症评分将患儿分为SIRS1(≥90分)、SIRS2(80~90分)及SIRS3(≤80分)3组,按预后分为存活组、死亡组;于急性期应用发色底物法测定抗凝血酶(AT-Ⅲ)、纤维蛋白溶酶原(PLG)活性,ELISA法测定D-二聚体(D-dimer,DD)、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SIRS患儿急性期血浆DD及PAI-1含量均增高,AT-Ⅲ、PLG、t-PA含量降低,随着危重症评分的减少,变化程度更显著;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D及PAI-1含量与危重症评分呈负相关,AT-Ⅲ、PLG、t-PA含量与危重症评分呈正相关。结论AT-Ⅲ、DD、PLG、t-PA、PAI-1水平可反映SIRS患儿体内凝血纤溶紊乱程度,并与病情的危重程度密切相关。
李艳红王晓冬刘建华刘斌
关键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D-二聚体纤维蛋白溶酶原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